转自:北京青年报
每天5点45分起床,坐上5点55分从天津海教园出发到达北京马驹桥的通勤定制快巴;每天往返300公里,耗时约四个半小时……这是今年10月12日以来天津居民牛发勇每个工作日的日常。
今年10月12日,北京六里桥至天津海教园的通勤定制快巴开通,线路刚刚开通,就受到天津海教园地区居民的欢迎。如今线路运营已经半个多月,效果如何,是否能满足“在京上班、在津居住”的通勤族需求?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牛发勇两天,体验两地通勤生活。
牛发勇既是这条通勤定制大巴线路的乘客,也是这条线路的“攒线人”。2022年,“北漂”多年的他多方考虑后选择定居天津,买了天津海教园的“学区房”,成为京津跨城高铁通勤族。近两年的时间,“抢烦了”高铁票的他,看准了京津冀三地通勤定制快巴的快速发展期,与京津两地交通部门积极对接需求,为快巴设站提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巴线路的开通。
对牛发勇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条大巴线路,更是连接梦想的桥梁。对他来说,京津两地通勤耗时虽长,但在北京奋斗、在天津生活,他既圆了梦想,也没耽误生活。
一场“意外”的通勤之旅
10月25日,天气转凉,早晨5点45分,牛发勇在“极限十分钟”内完成穿衣洗漱走出小区,坐上了5点55分准时出现在知香园超市车站的通勤定制快巴。天刚蒙蒙亮,雾气也很重,城市尚未苏醒,店铺也没开张。快巴车窗上挂着水雾,司机谨慎地开着车,一路穿过小区密集的天津海教园地区,一路上需要经停十几站,但路上车少,行车速度并不慢。
“您先刷身份证,再退后两步刷脸。”牛发勇坐在大巴上的第一排,遇到不熟悉验票流程的乘客,他会耐心告知对方应该如何操作。等待上高速前,所有乘客都顺利上车后,牛发勇松了一口气。如常,这辆车将在接完天津区域内乘客后,驶上京沪高速,两小时之后到达牛发勇公司附近的马驹桥站,并在20分钟后,到达终点站北京十里河车站。
这两天,北青报记者跟随牛发勇体验通勤之旅。相比前一天傍晚从北京返回天津的闲适和健谈,在天津接完乘客后,他却一直在紧张地刷着手机。“是一早晨就要处理工作消息吗?”面对北青报记者的疑问,牛发勇说:“我在查大雾能见度在多少米内高速路就会封路。我看目前的情况,应该不至于封路。”他一边查手机,一边略显紧张地看向窗外。车窗外,雾气时浓时淡,看不清远处的高楼。临近上高速路了,车流量逐渐加大,开始拥堵。“原来这里从不堵车,果然封路了。”随着车辆行驶到金钟路收费站,“雾雪封闭”四个大字阻碍了车辆行进的步伐。
牛发勇一边查导航,一边和司机商讨如何绕路到北京。雾气越来越重,他判断高速路很难在短期内开放。在和司机商量后,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大家都醒醒啊,现在高速路都封了,如果大家同意,就把大家送到天津西高铁站,大家后续可以找客服退票。”眼见开车无望,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方案,迅速买了8点左右从天津西出发前往亦庄站或者北京南站的高铁票。今年10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亦庄站正式开通运营,不少在亦庄上班的通勤族选择在此下车,牛发勇从亦庄下车去往马驹桥也更近。这场意外的通勤之旅,让他9点10分才到马驹桥,比以往晚了一小时左右。
定居天津成为京津通勤族
为啥牛发勇不像其他乘客一样坐在车上睡觉、听歌,等着客运公司的安排呢?牛发勇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不仅是通勤族,还有一个身份是快巴的“攒线人”。什么是“攒线人”?简单来说,就是凑齐乘客需求,促成线路开通的人。为什么当“攒线人”?故事,还得从他的京津冀三地通勤生活说起。
牛发勇是河北邯郸人,今年37岁,2010年到北京做机电设计师,负责商业、写字楼的工业装修。十余年的工作,让他从一个“小白”成长为现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此前,他一直采取周通勤的方式,每周末回邯郸和妻子女儿团聚。“邯郸距离北京太远了,每周回去路上也耗不少时间,我没办法照顾孩子,基本错失了孩子的童年。”牛发勇的表述里流露出一些遗憾。他介绍,2022年左右,他受周边人影响,动了在天津买学区房的心思。这时候,大女儿上初一,小女儿上小学五年级,他不得不惦记起孩子高考的事儿。没有北京户口,自己的小家庭积蓄有限,最终他们花了150万元,在天津海教园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大两居,一家人也从邯郸搬到了天津定居。
相比邯郸,天津离北京近了许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交通领域的互联互通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成型,京津两地交通往来更顺畅,截至今年5月,天津已有4条高铁、6条高速路通北京。便捷的交通体系让牛发勇从周通勤,变成了每周一、三、五通勤,随着工作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今年开始,又变成了每天通勤。彼时,每天通勤最佳方式是高铁,他加入了通勤群,寻找抢票的规律,每天花费共五个多小时从天津往返北京。
“太累了,通勤路上太累了。”说起这段“抢票”经历,牛发勇摇摇头,“我每天需要骑电动车到地铁站,坐天津的地铁到高铁站,地铁上还得换乘一次,到了北京后再坐北京的地铁到马驹桥,之后再骑车。好几种交通方式切换组合,人比较紧张,也不能休息。”牛发勇说,最累心的还是抢票,尽管每天都需要抢票,有时候还是会忘记。每周一早晨前往北京和周五晚上回天津的票非常难抢,一旦抢不到只能通过拼车或者开车的方式往返,成本高了许多。
尽管高铁通勤很艰辛,但他也收获了很多,每天到家能和妻女一起吃晚饭,两个女儿和自己也更加亲切,家庭关系好了许多。
既是“攒线人”也是“乘务员”
如何解决恼人的通勤难题?长期在各个通勤群潜水的他盯上了京津两地交通部门推出的通勤定制快巴。2022年7月25日,北京市试点开行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为河北廊坊北三县进京通勤人员提供运输服务。两年左右的时间,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相继开通了燕郊、固安、廊坊、武清等线路,方便津冀居民通勤。
河北的燕郊、固安有,天津武清也有,同样有较大需求的天津津南区海教园地区能不能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牛发勇先打电话联系了天津的一家客运公司。据他了解,这家公司运营着天津到北京首都机场的线路。“你们运营到首都机场的线路,能不能也运营一条从天津海教园到北京的线路。我们这边通勤的人有四五千人,其中有一两百人每天通勤,需求很大,线路肯定能开起来。”这么大的需求,很快得到了重视,通过这家客运公司,他又认识了其他客运公司,进而走进了“交通圈”。
通过客运公司,他进而联系到两地交通主管部门:天津市交通委、北京市交通委,让他没想到的是,诉求也得到了两地交通部门的回应。作为乘客代表,牛发勇在线路发车时间、走向、设站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议,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线路的开通。“此前,北京也有到天津宝坻的通勤定制快巴,但都是北京的大巴车开进来的,这次是首次天津的大巴车开进北京。”牛发勇自豪地说。
最开始,大巴设站只有6站,主要服务的是海教园地区大型社区居民的出行需求。在运营了几天后,牛发勇收集到居民反馈,建议将车站增加到十几个,基本覆盖了海教园区域内的主要社区。在线路走向上,最开始确定走天津外环路,后来发现在早高峰时段天津市区内的昆仑路也不堵车,于是建议将线路走向改为走昆仑路,这样还能覆盖到市区内乘客的出行需求。牛发勇说,这些建议都得到交通部门和客运公司的采纳。
快巴投入运营后,牛发勇作为客运公司的联络人,在车上当上了“乘务员”,为同车乘客提供服务。运营一段时间以来,车上的乘客几乎都认识了他,相熟的乘客上车后,还会热情地叫他一声“牛老板”。
实现双城生活的桥梁
从10月12日开通,车辆已经运营了半个多月,乘客基本熟悉了购票、验票流程,各环节都很顺畅。牛发勇每天都能在车上睡上一会儿,或者安心刷手机。每天早晨,他花费2小时到达马驹桥,再骑行10分钟就能到达单位,晚上下班后,再用两个小时完成返程。
“我现在乘坐的是晚上7点半发的车,等车次多了之后,我就能乘坐晚上5点多发的车了,这样我基本上晚上7点多就能到家,正好赶上饭点。从高铁到大巴,现在的通勤可以说舒服多了。”牛发勇说,通勤半个多月后,车上的乘客也逐渐相互熟悉起来,大家希望快巴可以推出星期票、月票等功能,方便大家通勤。这些都是今后优化完善的方向,牛发勇和其他居民们也会继续向有关部门提供建议。
对于牛发勇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条线路,也是连接梦想的桥梁。十余年的工作积累,让他在北京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资源。作为机电工程师,他跑遍了北京所有区,去过的工地也数不清了。“我在北京工作,考虑的最主要的是薪资,北京的工地多,尤其是这几年通州区发展迅速,我们公司也承接了很多项目。”牛发勇说。
与此同时,在天津生活,他住进了更大的房子,享受了更好的小区环境,生活节奏也慢了起来。“到了周末,我们甚至会开车五六公里,排队20多分钟,去吃最好吃的早餐。”牛发勇笑着说。
本版文/本报记者 刘洋
摄影/本报记者 黄亮
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