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真实多样的明朝城市生活

展现真实多样的明朝城市生活
2024年11月03日 05:30 贵阳日报

转自:贵州日报

  《大明风华》是知名明史学者陈宝良先生的新作,该书有个副标题“明朝人的城市生活”,点明了作者所关注的三个关键词:明朝、城市、生活。

  “城市”是一个空间概念。在中国,城市是一个多功能的“混合体”:是一方政治中心,有一整套管辖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的机构;是军事重镇,有坚固的城防设施以及一定数量的驻军;是产生市民阶层的温床,大量脱离了土地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市民阶层的后备军。据文献记载,早在殷商时代,我国城市已初具规模;及至战国,“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万家之县,万家之邑”,散布于各国;随着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城市也不断增加、扩展,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政治与军事职能依然存在,而经济职能发挥得更为充分,城市的商业气息也更趋浓厚。到了明代,城市更是得到长足发展。明代中期以后,城市生活达到极盛,城市中四方财货骈阗,有昆玉、琼珠、滇金、越翠,有洋货、皮货、参药;娱乐行业齐备,有游船、酒肆、茶店,有戏园、青楼。正可谓舟车辐辏,万货所聚,商贾云屯,人山人海,挨挤不开,一派喧闹繁盛景象。

  “明朝”无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从全球史的角度看,明王朝十六帝、276年,与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大致重合。至万历中期,利玛窦等西方耶稣会士东来,西方文化的传入导致新的思想迅速萌芽。到晚明时期,传统的程朱理学受到阳明心学、西方文化等各方文化力量的猛烈冲击,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思想空前活跃,原有的城市生活变革由此加深。简言之,城市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所激活的消费主义,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追求个性自由。

  按照王国维先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大明风华》梳理了明代戏曲小说里流传下来许多至今仍为里巷熟谙的故事与人物,从中可以一窥明代的面目。比如《玉堂春》中为爱情受尽苦难而又结局欢喜的苏三;《牡丹亭》中爱得死去活来的杜丽娘;《西游记》中蔑视神权、大闹天宫的孙行者……无论是在繁华大城市中的梨园,抑或乡村的小茶馆,人们对这些故事、人物,总是那么津津乐道。这些似乎就是现代读者对明代城市生活的感性认识。当然,这反映的不过是明代城市世俗生活的侧影。

  在书中,作者汲取大量史料精华,以新颖的视角,明快的解读,打捞明朝城市生活的繁华记忆,从衣食住行等多个角度,图文并茂地还原了明朝城市里达官显贵、贤士大夫和市井众生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一个真实、多样且充满活力的明朝世界。

  在城市风尚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明代已深入人心,苏州因园林而闻名,杭州因西湖那天然的湖光山色而扬名。当时的苏州人聪慧好古,善于模仿古法制物,又操持全国各地城市的流行风尚,以致凡服装式样新鲜、离奇,概称为“苏样”;人们见到其他稀奇鲜见的事物,也称为“苏意”。

  在日常生活上,商人的城市生活最为惹眼。原本在传统社会居“士农工商”四民之末的商人,在明中期地位逐渐提高。明代的大商巨贾绝不仅仅是鲜衣怒马、一味贪图享乐,而是很有头脑,在巩固自己经济地位的同时,通过博取科第、结交文人墨客等各种手段提高社会声誉,光耀门楣。他们在醉饱之余,对精神享受也不乏追求,喜看戏听曲,通俗小说时常放在案头、夹在行囊,把玩古董、收藏书画、研习诗文,其中不乏行家里手,有些甚至有较高的文艺修养。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展现真实多样的明朝城市生活》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苏州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壹连科技 301631 --
  • 11-08 金天钛业 688750 --
  • 10-29 聚星科技 920111 6.25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