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张堃雷
让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奖牌成为“龙江创造”,来自黑龙江省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邹存亮说,他到现在都没敢相信这是事实。作为黑龙江人,带领一支“纯血龙江”的团队设计亚冬会奖牌并最终中选,邹存亮的激动难以言表。
“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奖牌能出自咱龙江人之手,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人生的‘高光时刻’。”经过近100个日夜的创作和修改,这套名为“竞速精神”的奖牌终于面世,这不仅彰显了龙江创意设计领域的“工匠精神”,更是龙江人的骄傲。
亚冬会奖牌设计
龙江本土团队中选
正面融合赛道流线和亚冬会会徽,展现哈尔滨大剧院的形象和冰城独特的城市美学;背面以亚布力雪上赛区的山峦与树林景色,彰显龙江大地的美丽富饶……
作为一支来自黑龙江本土的设计团队,在面积不大的奖牌上尽可能多地融入黑龙江和哈尔滨的地域特色,是邹存亮团队的最大愿望和初衷,也体现了他们的担当和创新。
最终,由邹存亮团队设计的作品被选作本届亚冬会奖牌的最终方案,也让全亚洲的运动员通过亚冬会奖牌更好地认识哈尔滨这座“双亚冬之城”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
接到设计奖牌的公告后,作为黑龙江省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的邹存亮,带领30多人的设计团队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究竟什么是最能代表黑龙江和哈尔滨特色的文化符号?邹存亮和团队在推演和设计过程中,曾将金源、肃慎和渤海等文化作为背景,希望将它们融入奖牌设计中。考虑到亚冬会作为体育赛事的属性,团队成员设计了这套以“竞速精神”为主要元素的奖牌方案。加上其他各具特色的设计,他和团队一共提交了9套奖牌设计方案。
无数次大小修改
彰显“龙江工匠”本色
评选的过程顺利得让邹存亮和团队成员都有些意外——这套名为“竞速精神”的奖牌设计方案一路从192套作品中“过关斩将”,闯过了192进30、30进12以及12进5的挑战。作品的脱颖而出对邹存亮和团队来说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个全新的创作和修改过程的开始。
作为“龙江工匠”荣誉得主,邹存亮带领团队彰显了何为“不忘初心”。
方案的修改从内部的自我否定开始——绶带挂增添太阳岛风景区太阳门的形象元素,不仅展现了哈尔滨的城市景观,也让奖牌更圆润、更安全;奖牌曲线和文字凹凸从黑色调整为金属本身的质感,让其更具整体性;奖牌背面亚布力雪山、森林、地面与冰面几经调整,次数甚至比正面的调整还要多……类似这样的修改不计其数。邹存亮回忆,他和团队正式提交的版本就进行了6到7次的修改,这还不算集团内外专家提出的各种修改意见。他坦言,自己已经记不清这套奖牌是经过多少次修改才呈现出现在的模样,“或许100天的夜以继日,是对我们团队辛苦付出最准确的概括。”
成百上千次测试
展现初心“精益求精”
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异曲同工,“竞速精神”奖牌背面的亚奥理事会标志中心,镶嵌了一颗被称为“龙江瑰宝”的逊克北红玛瑙。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奖牌设计更加生动,也让这颗逊克北红玛瑙如红日当空一般,照耀着充满勃勃生机的龙江大地。
巧妙的设计虽是点睛之笔,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玛瑙碎裂和掉落的风险。为此,邹存亮和团队在奖牌上做了特殊的凹槽处理,用凹槽+特殊处理“双保险”的方式,将这颗体积不大却极为抢眼的逊克北红玛瑙牢牢固定在了奖牌上。虽然理论上已经万无一失,但为了保证奖牌的牢固性和完整性,他和团队还是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跌落测试。好在玛瑙质地坚硬,“双保险”的方式也足够坚固,让这样的设计初心最大程度得以体现。
谈到奖牌设计方案最终中选,邹存亮说,直到现在这一切对于他来说都像是一场梦:“从192套作品中进入最后的5套复评入选方案时,我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黑龙江本土设计团队的能力和实力,也彰显了龙江文化独特的魅力,我们没有辜负家乡人对我们的信任。”
邹存亮坦言,当他得知自己团队设计的奖牌方案最终被采用时,他的大脑甚至一度空白。“直到现在我也不太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此前公布的包括吉祥物、会徽、口号等形象设计最终都是外地团队中选,本土团队的设计方案能中选,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无限骄傲,对所有参与到奖牌设计的人而言也是人生的‘高光时刻’。”话语间,邹存亮眼中闪烁着泪光。“能让来自全亚洲的冰雪健儿通过亚冬会的奖牌认识黑龙江、了解哈尔滨,我们付出再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