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
2024年10月30日 14:01 长春晚报

过去,历史只是一个概念,印在书上,流淌在民间。今天,走进博物馆,历史就在眼前。

如何找到一个能够深入了解一个地区历史故事与文化传承的地方?估计很多人告诉你的答案都是——博物馆。不论您是长春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红色砖体“底座”、椭圆形外观、酷似飞碟的博物馆——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以下简称民俗馆)。这座博物馆目前也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展示东北古代及近现代民族最多、古今民俗事象最丰富的综合型博物馆。

揭示东北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

草苫土房篱笆寨、百褶皮鞋脚上踹、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些都是老东北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诉说着东北人在生产生活中所流露出的聪明才智与乐观豁达。近日,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民俗馆,刚步入展厅便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东北古代民族源流与历代建制、三大族系的民族民俗、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囊括了不同款式大小的马灯、绣着不同图样的枕头顶(一种极具满族特色的生活装饰用品)等东北地区老物件……还能走进被复原的满族农家传统院落,饱览20多处再现了东北地区民间具有代表性的老行业、老作坊场景。带着一丝好奇与探究,记者在各展厅之间参观了2个多小时,只感觉眼睛挪不开,耳朵不够用。

民俗馆讲解员王贺介绍,位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纪广场南侧的民俗馆,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民族民俗类藏品4万余件,各展区均采用了实物、图表、文字、沙盘、场景复原等传统展出方式向公众展示。

“民俗馆设有‘东北古代民族民俗’‘东北近现代民族民俗’‘东北代表性行业作坊’三个基本展区,‘红山文化’‘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民族工作主题展’等若干专题展区,并建造多处东北传统民居等人文景观,展示东北地区各民族历史、民俗事象及研究成果,揭示了东北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等优秀文化特征,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王贺说。

民俗馆里感受历史的传承

穿梭在4万余件珍贵藏品中,记者仿佛徜徉在岁月的长河之中,这些来自不同时期的藏品,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东北地区先民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示着不同历史背景的文化内涵,让参观者从中深刻感受到历史的传承。

金朝重臣完颜希尹墓中出土的石函

展厅内,一件以红砂岩为材质的石函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出土于吉林省舒兰市的完颜希尹墓中的石函,它造型规整,线条流畅,边缘经过精细打磨,呈房屋造型,长74厘米,高7l厘米,宽53厘米,下部长方体,上部庑殿顶,正面刻有门、窗纹饰,具有典型的金代风格,整体给人古朴、坚实之感。

王贺介绍说,石函是用于盛敛骨灰的葬具,完颜希尹是完颜欢都之子,金朝初年大臣,跟随太祖起兵征战,屡立战功。奉太祖之命,按照契丹字造字原理,模仿汉字楷书制成女真大字。熙宗时官至左丞相兼侍中,封陈王。天眷三年(1140年),被诬以谋反罪赐死。皇统三年(1143年)平反,赠仪同三司、邢国公,改葬于此。用石函盛敛骨灰下葬,是金代女真贵族流行的葬俗。

雍容大气的珊瑚松石帽

在展厅中,一顶布满红色珊瑚珠的帽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王贺告诉记者,这顶帽子叫珊瑚松石帽,帽子外布满大小如一的红色珊瑚珠,上面还点缀着绿松石和白色的贝壳,雍容大气,时间沉淀带给它的历史气息让人叹为观止。

王贺表示,作为游牧民族,以前东北地区蒙古族的财富往往体现在妇女的装饰上,尤其是头饰上,她们喜欢红色,喜欢鲜亮的颜色,红珊瑚、松石等正好吻合了这一习俗。红珊瑚色泽纯正,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代表高贵权势,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又被称为“瑞宝”,寓意着吉祥富贵,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松石色泽艳丽,因此,民间服饰、佩饰上多用它来做装饰物。

两头尖尖中间宽的桦皮船

“桦皮船,出深山,两头尖尖中间宽……”一首童谣把桦皮船的外形生动地形容出来。展厅中,一艘东北先民用于生产、生活的桦皮船,引来不少市民、游客的关注。

据介绍,桦皮船采用纯天然材质的桦树皮纯手工制作而成,桦树皮质地轻便柔韧、抗腐耐潮、经久耐用。桦皮船船体长度不等,多为666.67厘米左右,中间最宽处约66.67厘米,两端尖翘,一人就能搬运、划动。

桦皮船多用桦木、柳木等做筋条骨架,外用松脂或鱼鳔胶将桦树皮粘在骨架上,形成船底和船帮,外部再涂松脂或鱼鳔胶,以防漏水。

据了解,桦皮船是赫哲族人、鄂伦春族人、鄂温克族人经常使用的捕鱼、捕猎工具。此外,资料显示,桦皮船还可以作为战斗工具,清代八旗边卡士兵巡逻时用以渡河,顺流船速每小时约25公里。

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

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吉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实践基地、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民俗馆馆藏不断丰富,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民俗馆从2015年起相继开发了老工艺类、饮食类、节日类及游艺类四个系列共30余项活动,举办馆内社会教育活动100余场,走进社区、学校、展会等宣传教育活动50余场。其中,老工艺类活动——蝈蝈笼子编制系列课程目前已经拥有一套良好的教学体系,该课程已于2022年入选吉林省首批研学旅行精品课程。2023年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繁荣校区)进行了“东北民俗知多少”宣讲活动,成为“小东狮·东北艺术大集”系列课程中的一课。

“民俗馆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推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促进参观者的民族认同感,涵育爱国主义情感,实现民俗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服务社会。”王贺表示,下一步,民俗馆将进一步更新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更新活动形式,丰富民俗馆实现教育功能的途径,拓展业务渠道,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广大游客服务。

来源: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才微 关丽君 文/图

编辑:孙懿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民俗 王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9 聚星科技 920111 6.25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10-22 科拜尔 920066 13.31
  • 10-21 强达电路 301628 28.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