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赣军决战川渝特高压:不惧高原艰苦,悬崖上架起铁塔银线

电力赣军决战川渝特高压:不惧高原艰苦,悬崖上架起铁塔银线
2024年10月28日 09:05 澎湃新闻

01:25

10月21日,随着最后一根导线牵引到位,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川5标段小天都跨越段成功贯通。当对讲机里传来这一消息,包括胡佐和在内的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全世界首个高海拔的特高压交流工程,也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工程。其中,由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川5标段,位于四川省康定市高原地区,地形全部是高山峻岭,高原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施工难度可谓是整个工程全线之最。

“像川5标段这么难的,在我42年的职业生涯中绝无仅有。”胡佐和是该项目的一线生产负责人,60岁的他,原本今年3月就该退休,但肩上的责任却让他一直留了下来。

“等再过几个月工程彻底结束,我要回家好好享受迟到的退休生活。”胡佐和说,目前还不能松懈,接下来,工程将进入高空附件安装、验收缺陷消除等工作环节,大家还需要再加把劲儿,朝全线投运目标继续冲刺。

除了川5标段,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还承建了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的起点站甘孜特高压变电站。该变电站的构架,单柱高达72米,横梁长达57.5米,吨位、高度、跨距均刷新历史纪录。“创纪录的背后,是前所未有的施工难度。”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甘孜站电气包项目经理李文强介绍说道。

甘孜站电气包项目副经理黄军荣记得,去年冬季,施工现场的吊车就曾出现始终打不着火的现象。在排除各种可能的故障后,问题仍未解决,直到搬来氧气瓶给吊车燃烧仓进气口加氧,吊车才终于成功启动,“只知道在高原上人要吸氧,连吊车都要‘吸氧’,还真是平生头一回见!”

自去年年初以来,这支电力赣军秉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斗志,一直坚守在康定市高原地区,不仅建成了首座海拔3400米以上的特高压变电站,还历时一年半不断攻坚克难,终于成功在悬崖峭壁上架起铁塔银线,为决战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贡献了江西力量。

首座海拔3400米以上的特高压变电站

从康定市区出发沿318国道一路向西,行驶在蜿蜒的川藏公路上,群峰、云海、草原、河流令人目不暇接,陡峭崎岖的折多山,更是观赏贡嘎雪山的绝佳之地。对于旅游爱好者而言,这里是心生向往的“此生必驾”,而对于电力建设者而言,这片雄伟的川西高原,亦是必须征服的地方。

一路驱车70余公里,当进入呷巴乡立启村,海拔升高到3400多米,便来到了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的起点站——甘孜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远远望去,变电站的庞大构架矗立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分外壮观。

甘孜特高压变电站。本文图片 均为受访单位提供

作为承载电力设备、支撑隔离和接地开关的框架结构,变电站的构架是保障电力输送的重要支撑。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绝缘距离增大,甘孜特高压变电站的构架,远大于平原地区变电站的常规构架。公开资料显示,该变电站的构架,单柱高达72米,横梁长达57.5米,吨位、高度、跨距均刷新历史纪录。

“创纪录的背后,是前所未有的施工难度。”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甘孜站电气包项目经理李文强介绍,以横梁安装为例,以往都是采取将横梁放在单柱连接板上的方式进行坐落式安装,而该变电站的构架横梁则需要吊起后,在高空中同时卡入单柱连接板的两侧空隙,特别是卡入过程中,单侧精度必须控制在10毫米以内,“精度之高,难度之大,是以往工程不曾遇到过的。”

如果说构架是一座变电站的“骨架”,那么,承担电能转换和传输作用的主变压器,则相当于变电站的“心脏”。一般情况下,主变压器都是在生产厂家提前组装好并通过相关试验后,直接运往变电站进行整台安装。

然而,甘孜特高压变电站却出现了例外。原因是,主变压器属于超长超大件,而318国道道路狭窄,且途中得翻越折多山,如果整台运输将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于是,甘孜特高压变电站的一共7台主变压器,全部采用解体运输、现场组装的技术方案,这在国内特高压史上尚属首次。

“甘孜站投资数千万元,专门在站内建了一个主变压器组装厂房,但由于站内土地面积有限,组装厂房无法建得太大,所以只能组装好一台安装一台,无法做到多台主变压器同时安装。”电气包项目副经理黄军荣提到,该方案使得原本在出厂前就能进行的相关试验,需要额外挪到现场来做,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难度,拉长了施工周期。

除了对技术有一系列的创新要求,多变的高原气候,也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由于海拔高达3400多米,在甘孜特高压变电站,昼夜温差最大可达31.6℃,冬季气温最低跌至﹣32.2℃,往往上一秒还是晴天,下一秒就下起了大雨或是冰雹,而且这里的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人员和机械的工作效率都会明显下降。

“我刚到这里时很不适应,晚上经常头晕睡不着觉。”不仅仅是人,就连机器也会出现一些从未碰到过的“症状”,黄军荣记得,去年冬季,施工现场的吊车就曾出现始终打不着火的现象。在排除各种可能的故障后,问题仍未解决,直到搬来氧气瓶给吊车燃烧仓进气口加氧,吊车才终于成功启动,“只知道在高原上人要吸氧,连吊车都要‘吸氧’,还真是平生头一回见!”

“在高原上建设特高压变电站,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是必然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发挥吃苦和创新精神,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黄军荣总结道。

悬崖峭壁上架起铁塔银线

川渝地区,古称“巴蜀”,境内多崇山峻岭、大江大河,向来地势险要。早在一千多年前,这里就曾引得诗人李白惊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起于四川省康定市呷巴乡、止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的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恰恰是一项迎难而上的“十四五”国家重点工程。它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其中由江西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线路川5标段,线路长22公里,新建铁塔46基,地形全部是高山峻岭,施工难度更是居整个工程全线之最。

因地形险峻,川5标段的铁塔多建在山腰峭壁上,导致塔腿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高低差,其中高低差最大的达34米,相当于11层楼高,这不仅对施工技术和质量提出了极高要求,而且作业时往往旁边就是悬崖,还需要格外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面对一座座高山峻岭,如何把施工材料运上山,也成为大难题。“我们找过专业的航空服务企业,想要用直升机运送材料,但地形实在太复杂,而且山上气候多变,最终只能采用搭建空中索道的方式。”该项目经理范涛介绍,在川5标段,索道的搭设率达到100%,索道不仅是“生产线”,更是“生命线”。

一方面,所有施工所需的砂石、水泥、钢筋、塔材,都要用索道才能运上山。另一方面,由于绝大部分施工点都在山间,平均每天爬山就要耗费6个小时,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项目部直接在山间设置了8个临时户外驻地,让施工人员吃住在山上,所有的生活物资也全依赖于索道运输。

2024年10月,经过近一年半攻克一系列难关后,工程终于进入了最为关键的重要跨越段导线展放阶段。在这个阶段,导线将通过张力机和牵引机被架设到铁塔上,从而组成电网线路,为接下来的整个工程通电调试做准备。

放线施工现场。

“放线同样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环节。”范涛解释,其中的难点在于,一是张力场和牵引场处在山间,场地有限,出线通道狭小;二是张牵设备出口高差大、距离长,需设多个转向,放线工序复杂;三是放线需跨越多条现有输电线路、318国道以及康定河等多达11处的障碍,技术难度非同小可。

此外,为确保电网安全、配合放线施工,10月8日至27日,被跨越相关线路将实施“6+4”停电(即被跨越的6条500千伏线路、4条220千伏线路同时停电)。“6+4”停电期间,四川甘孜州电网处于罕见的独立运行状态,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停电期限不得有丝毫延误。

“在有限的窗口期内,整个放线施工过程不能出现任何闪失。”范涛说,面对这项必须完成的“极限挑战”,项目部的每一名成员,都已经进入了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

老中青三代人的并肩坚守

10月17日清晨,高原上的雾气尚未散去,项目经理范涛已经朝着山上的驻地出发,一路上他需要耗费5个小时。为了确保放线按时保质完成,接下来的10天,他将带头在山上一直驻守到施工顺利结束。在前面为范涛引路的,是年轻的项目总工贺洋洋,爬完这一趟,贺洋洋还要再次下山,回到自己的岗位。

在山脚下,项目一线生产负责人胡佐和,同样早早来到张力场,紧盯着现场作业情况。“昨晚讨论施工计划一直到12点多才睡,今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了。”开始放线以来,他一直都处在连轴转的状态。

在整个项目部,60岁的胡佐和、年近40岁的范涛、27岁的贺洋洋,是最先进场的三人。这个老中青三人组合,早在项目还未开工时,就已经先期抵达开展复测工作。彼时,胡佐和马上就要到退休年纪,他是在范涛的邀请下加入项目部的。

“我在全国各地干过不少工程,也曾参与西藏地区的项目,但像川5标段这么难的,在我42年的职业生涯中绝无仅有。”当被问及为何临近退休仍要来到康定,胡佐和表示,“范涛经理曾经鼎力支持过我,我在西藏担任项目经理时,他就是我手下的项目总工,现在他当项目经理挑大梁,这份人情我得还。”胡佐和回忆说,“当时范涛在项目中的角色,正是现在贺洋洋的角色。”

作为项目部里的年轻骨干,今年是贺洋洋参加工作的第五年,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川5标段,也是他至今碰到过最难的工程。“虽然在开展复测时,我们就已经知道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后续实际施工的难度,还是远超想象。”贺洋洋说,例如,在塔腿施工阶段,搅拌好的混凝土需要通过沟槽从高处的拌料点下溜到低处的施工点,但塔腿之间巨大的高差导致下溜速度过快,使得混凝土极易产生离析,为了做好质量把控,最终是从爬山中获得灵感,把溜槽设计成“Z”字走向,减缓了混凝土下溜的速度,才解决了这一困扰。

“这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只有真正到了施工现场才能发现。”因此,负责技术的贺洋洋每次忙完分内工作,总是会抽空到工地瞧一瞧,“胡佐和经理是非常有经验的老前辈,在施工现场,总是能从他身上学到知识。”贺洋洋透露,原本答应范涛干到退休就离开的胡佐和,实际上今年3月就已经退休,“但他还在坚守,现在属于返聘,他是大家的榜样。”

上山的山路崎岖,必须紧抓攀爬绳。

胡佐和不是没有想过离开,60岁的他本身患有气管炎,高原上空气含氧量又低,再加上负责一线生产免不了爬山,实际上,他工作起来比年轻人更加辛苦,但他却说,“我是老党员,项目正处在需要人手的节骨眼上,这份责任我必须肩负到底。”今年只在年初春节期间回过一次家的胡佐和表示,“等再过几个月工程彻底结束,我要回家好好享受迟到的退休生活。”

由于项目在四川康定,贺洋洋则与远在江西工作的女友异地许久,一心扑在工程上的他,去年就连原定和女友回家见父母也未能成行。“我很感激,她能谅解并理解我的工作。”贺洋洋说,“坚守岗位、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从来都是电力人应有的品格,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对川渝百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等把它干好了,我今年一定和她回家见父母!”

说完,贺洋洋又转头投入到忙碌的工作当中。而在他的周围以及许多看不见的地方,还有着更多一道道为最终全线投运而冲刺的奋斗身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变电站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9 聚星科技 920111 6.25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10-22 科拜尔 920066 13.31
  • 10-21 强达电路 301628 28.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