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今年以来,脱贫人员就业稳步推进。截至今年9月底,有一半以上的监测对象享受了产业帮扶举措,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全国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今年三季度末比上个季度末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增加了27.6万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地要真抓实干,完善机制、把握重点、落实举措,进一步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与发展能力。
增强机制活力。对于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而言,单靠临时性的政策和单一性的帮扶是不够的,也难以真正增强脱贫地区的发展动力与活力。对此,各地各部门要从探索建立长效的相关机制出发,对脱贫地区进行及时全面的检测与帮扶,才能增强内生动力。从持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到全方位的帮扶机制等,各地要通过有力有效的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避免出现因病等各种原因导致返贫致贫的情况,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各地对于脱贫地区的政策不能中断,不能搞政策“急刹车”,而是要注重帮扶政策的延续性和统筹性,要保持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从帮扶资金,到帮扶力量,从帮扶举措,到帮扶实效等,要开展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估,要压紧压实责任。各地各部门唯有强化对口帮扶机制,强化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强化务实高效的帮扶机制等,才能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把握方式方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除了增强机制活力之外,还要把握工作方式方法,抓好好工作重点,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具体问题,把握重点关键,聚焦聚力,紧紧地盯住因病、因学、因灾和产业就业方面的突出风险隐患,尤其是要针对自然灾害局部较重、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等情况,指导和帮扶各地用好“绿色通道”,对有风险的农户采取先帮扶再完善手续的办法,对帮扶关口实行前移,进一步提高帮扶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同时,在发现和识别可能返贫的群众过程中,各地要注重数字赋能,要切实为基层减负。比如,在监测识别具体的脱贫群众时,要有效强化信息系统的作用,让数据多跑路、让基层干部群众少跑腿,推动实现“能线上的不线下、能电子的不纸质、能提取的不采集、能选择的不填写”,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来帮助困难群众,从而守牢民生底线。
落实帮扶举措。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关键要拿出接地气的帮扶举措。既要注重帮扶举措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也要注重帮扶政策合力。哪些脱贫群众需要及时提供政策支持和对口帮扶,各地要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监测对象至少落实一项产业或者就业等开发式帮扶举措。在帮扶过程中,各地各部门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发挥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作用,从省级层面,到地方层面,从政府层面,到社会层面等,各地要善于激发各方面的动力活力,要积极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进一步凝聚帮扶合力,提升帮扶效能。(张闲语)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