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曦睿 周丹岩
近日,在中航西飞园区网“科技信息港”页面右下角会弹出一个科技创新小助手头像,只要你提出诸如“嗨,小助手,请问专利申请流程是什么?”“电脑卡顿如何解决?”等各类问题,这个小助手便会为你快速找到答案。
中航西飞牢牢把握科技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依托大飞机创新原实验室平台,以博士工作室牵头,成立AI研发应用团队,自主研发的一套面向航空领域的专业知识问答系统,为科研生产保障赋能。
从浩如烟海的文件中如何快速获取需要的知识?
随着企业内各类专业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大量的文件中找到特定的信息如同大海捞针。同时,知识共享的不顺畅也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使得某些重要的知识经验无法被广泛利用。人工智能创新团队王玮博士决心带领团队成员,借助AI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公司科研生产助力。
团队成员进行深入的场景调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通过不懈努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自主攻关了基于AI大语言模型的航空专业知识问答技术。这套航空专业知识问答技术系统以AI大模型为核心,涵盖了文件信息智能检索、专业知识故障解答、业务系统操作指南等多个方面功能,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在大量的文件中快速找到有用信息,提升工作效率。后续,该项技术将深度融合到各类专业场景,真正成为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的智能小助手。
在高价值复材零件制造过程中如何保障质量?
复材成型过程的质量检测是航空装备制造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自动铺丝和手工铺放工艺过程中,工人只能通过肉眼时刻观察铺放表面是否发生异常,导致零件缺陷问题发生的随机性较强,大大增加了质量检测的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人工智能创新团队联合复合材料厂对此类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开展技术攻关。针对复材成型过程中常见的异物、褶皱、气泡等缺陷类型特征,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缺陷目标识别模型,并结合现场使用要求,不断对其进行优化,提升了产品缺陷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如今,由人工智能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这套复材成型过程缺陷智能检测系统,能够实时对产品进行表面缺陷检测并进行电子记录,从而提升质量检测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帮助操作人员及时发现缺陷问题,降低制造和人工成本,为公司复材成型质量提升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装配零件紧固件计数繁琐费时费力怎么办?
在飞机装配过程中,紧固件连接是一项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飞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但是,零部件表面紧固件计数主要依赖于人工目视检查,存在效率低、干扰多、成本高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人工智能创新团队成员开展了AI视觉检测模型压缩技术攻关,经过不断测试,开发出一套对各类型紧固件进行实时识别与计数的移动应用APP。与以往用传统检测方式相比,采用该软件对1平方米范围内的200个紧固件进行计数仅需 3秒,便可快速统计出各类型紧固件数量,极大地提升了装配紧固件的计数效率。这种移动式的紧固件智能检测软件还具备便携性和灵活性,适用范围更广,更好地解决了传统人工计数效率低、干扰多的共性问题。
在高危作业场所忘了戴安全帽怎么办?
由于在飞机外部作业调试时存在高空作业风险,为了保证人员生产安全,登机作业时必须规范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传统方式会采用人工现场安全抽查、巡查等监管模式,但无法满足作业过程全时段的动态监管,且需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人工智能创新团队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了对人员典型违章行为的实时监测。但在算法部署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当算法接入的视频流数据过多时,存在处理延迟、计算资源占用高的问题,无法进行工程化应用。为此,团队成员通过技术调研,发现这是大批量视频流运算分析的共性瓶颈问题。于是,团队自主开发了神经网络模型轻量化技术,通过搭建面向不同场景及功能的安全管控系统,实现对高危重点作业区域的全天候监测。如今,当检测系统发现违章行为时会及时发出语音警告,并提示:“请佩戴安全防护用品。”这套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专业厂在进行日常安全监督时的人力资源成本。
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中航西飞正紧紧把握科技发展机遇,不断探索专业领域最前沿科技,运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航空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