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大江奔流,山峦壮阔。重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交汇之地,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汇聚之地。
10月15日—16日,“沿着长江看航运”媒体采访团逆流而上来到重庆,新华社、工人日报、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重庆日报、央广网、华龙网等媒体记者走进重庆海事局、重庆航道局、果园港,登上世纪神话号游轮,实地聆听重庆借力长江黄金水道,从内陆逐步走向世界的故事。
长江游轮经济蓬勃发展
在朝天门码头,记者看到一艘艘准备起航的游轮排列在江边,远处满载货物的轮船,络绎不绝。
重庆海事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国内旅游业快速恢复,“三峡游”迎来爆发式增长。
2023年,长江省际旅游客船累计完成客运量137.62万人,较2019年同期增长26.17%。今年1至7月,长江省际旅游客船共计投入运力48艘,累计发船3037艘次,累计完成客运量71.25万人,较2019年同期增长14.79%。
据重庆冠达世纪游轮有限公司(简称“世纪游轮”)总裁陈伟介绍,世纪游轮抓住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新机遇,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以科技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内生发展和投资并购方式从“三峡旅游”走向中国全水域、全球河轮及海洋邮轮市场。
据悉,今年1—9月,世纪游轮接待外宾约1.7万人次,其中港澳台7000人,外籍游客1万人,去年同期入境游客3700人,同比增长460%。
入境旅游市场日渐升温,也让来自全世界的朋友们能够充分感受到长江的独特魅力。
“现在国家政策很好,大力引导境外游客进来,我们对今后的市场非常看好。”陈伟说。
重庆海事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重庆海事局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个大局,以提升游船本质安全为抓手,高质量服务游轮经济发展,助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
为了服务游轮经济,重庆海事局联合中国船级社重庆分社和重庆市船舶检验中心制定印发《重点船舶同船共检工作机制》。同时,结合辖区内的省际旅游客船船况、船龄和历年来检查发现的常见问题,制定《旅游客船“同船共检”检查清单》,明确重点检查项目、检查标准以及问题处置要求,在保障游轮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对游轮安全检查的效率。
此外,海事部门还结合省际旅游客船的营运规律,结合辖区当季航道、水文、气象等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如在船舶冬季修船期间开展全面体检,减少检查对船舶运行的影响。
做长江航道上的智慧“守护者”
在重庆港以东15公里处的铜锣峡,江面狭窄、两岸陡峭、水流湍急,被水手称为“鬼门关”。记者看到,长江重庆航道局莲花背信号台就在铜锣峡崖壁上,这是重庆港口下游的第一个信号台,担负着铜锣峡小磨石到营房角1.2公里的信号指挥任务。
长江朝天门航道处处长曾科伟告诉记者,早期的信号指挥,靠人工瞭望获取船位,凭经验揭示信号控制船舶通行,竹木材质的信号旗又大又重,全靠人力拉动升降,每天的工作量跟现在完全没得比。
“现在是什么样?”记者们提出了疑问,曾科伟指了指旁边的指挥室,示意大家进去看看。
一进入指挥室,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排列有序的电脑屏幕,智能信号指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数字航道系统等正在悄无声息地运行着。莲花背信号台台长谭丹说:“我们是24小时在岗值守,一旦达到控制水位,立即进入指挥模式。”
据了解,在数字航道建设大背景下,长江重庆航道局于2022年在该台部署建设了智能通行信号指挥系统。据统计,该河段船舶日流量峰值达190余艘次,自智能通行信号指挥系统试运行以来,船舶平均通过时间缩短了约13%,通行效率提高了约17%,航道通行信号指挥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聚集辐射能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长江重庆航道局对长江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河段(简称“朝涪段”)进行了航道整治。
该工程主要是采用筑坝、疏浚、清礁、护岸等措施对河段内的广阳坝、大箭滩、洛碛、王家滩等11处重点碍航滩段进行综合整治,建设各类坝体9座,疏浚总量220万方,清礁总量82万方,同步实施4处生境修复。同时配套建设了相关数字化、智能化的助航设施,如在工程河段(铜锣峡控制河段)部署建设了智能通行指挥系统,实现信号指挥远程控制,提高有限航道条件下的通行效率,保障控制河段的安全。
该工程还同步建设了10米铝合金塔标、40米大型示位标(莲花背)、航行水尺、航道水文多要素采集系统等相关助航设施,进一步提升了航标助航效能,为船舶航行提供清晰的航道。朝涪段航道整治工程有效解决了制约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最后一公里航道”问题。
结合朝涪段建设,长江重庆航道局还在该工程河段开展了视频AI技术在水位识别、流速监测、提升夜间航道视频监控显示效果上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航道作业不受航道水流冲刷和缠绕物影响,测流过程无需人工参与,保障了测流设备和人员安全。
如今,这群长江航道的守望者,在江河纵横中把握发展的脉搏,在科技兴航中坚定前进的方向,描绘出一幅智汇江河的动人画卷。
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码头,场桥鳞次栉比,货船川流不息,集卡车往来频繁。在集装箱码头,记者看到,场桥如“橙色巨人”,在堆积如山的集装箱阵列里不停地搬运集装箱,但操作这些龙门吊的司机,却“躲”在离码头近1000米的远程控制室里。
在控制室内,操作司机紧盯监控屏幕,监控屏幕上,一个垂直视角的画面伴随着龙门吊的移动,正慢慢向需要抓取的集装箱靠近。
果园港信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套智能化系统将视频监控技术、位置检测技术,还有传感器技术、PLC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集成在一起,把设备的操作过程从现场搬到了控制室,搬到了电脑里。远程操作和传统操作方式相比效率相当,但一个远程操作员可以控制两台设备,综合效率可提升约50%。
据了解,重庆果园港是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中心和件散货集散中心。在这里,从长江逆流而上的玻璃基板可分运到西部多个省份;通过中欧班列运来的欧洲原木等,顺长江继续运往东部地区;西部的铁矿石、元明粉则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往越南、缅甸……长江黄金水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在重庆无缝衔接,助力西部地区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据悉,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坚持系统观念、聚焦关键环节、做到精准施策,协同推动“沪渝直达快线”集装箱班轮高品质开行,为川渝地区外贸集装箱货物水路运输提供了经济、高效、便捷、可预期的物流解决方案。“沪渝直达快线”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中途不停、互换舱位,创新运行模式成功将长江运输时效平均提升40%以上,上下水运行时间分别为12天、8天,分别压缩20%、25%以上。
果园港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联结点,是长江上游唯一内陆开放口岸,是重要国家物流枢纽。据悉,重庆海事靠前服务,成立果园港口岸工作专班,打造货物查验中心,拓展政务服务功能,建立口岸联检单位执法互助、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货运船舶远程调度机制,服务果园港口岸、保障水运物流畅通,启动果园港作业区船舶远程调度试点,有效改善港区通航秩序、提升码头作业效率,打造货运码头作业和船舶停泊港航一体化调度管理“重庆模式”。
和果园港一样,今天重庆长江沿线的不少港口,都通过多式联运和新航线的开辟,大幅提升了货运集结能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助推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重庆海事局监控中心,记者看到,海事人员综合运用智管平台、CCTV、长江北斗等信息化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盯屏跟踪船舶的开航、航行和靠泊。
这只是重庆海事局服务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助推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建设人民满意海事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自去年8月底,实施铁海联运渝桂海事一体化监管服务以来,重庆海事已保障37批次542箱1130台新能源汽车高效、便捷出海。
据重庆海事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更好支撑重庆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更好地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发挥水运优势推动铁海联运,重庆海事局立足集装箱运输源头管理和物流便利化,2023年8月与广西钦州海事局签订《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能源汽车集装箱铁海联运监管共建协议》,以新能源汽车集装箱为试点,建立“权责一致、程序规范、标准统一”的工作机制,实施“装箱地查箱、装船地查船”铁海联运海事监管服务新模式,助力“渝车出海”降本增效。目前渝钦海事服务“渝车出海”项目已列入商务部自贸区优秀创新案例,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优秀案例。
今年9月26日,由重庆海事局独立起草的《重庆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简称《条例》)经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长江航运绿色发展和法治建设领域历史性的里程碑,标志着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踏上新起点。
据重庆海事局介绍,这是内河海事系统首个作为独立起草单位起草完成的船舶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是内河第一部覆盖干支全域的船舶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同时,《条例》系与湖北省联合开展的首个协同立法项目,是重庆市跨区域协同立法的又一次创新实践。
船舶“零排”最大限度减少了航运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2023年,长江流域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2015年的81.8%提高到98.5%。放眼长江,绿水青山的底色越擦越亮,“金山银山”的成色越来越足。
重庆,依长江而生,因长江而兴。长江见证了重庆的辉煌与变迁,一艘艘轰鸣的轮船,如“水上列车”,往来不息,连接着民生与发展,孕育着城市的繁华。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记录。媒体记者们透过长江沿线发展的思路举措、基层探索、经验成效,触摸着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