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次南海深潜/远海鲸类科考航次”完成全部科考任务,顺利返回三亚。科研人员通过调查进一步证实:南海部分海域拥有丰富的鲸类物种多样性,包括抹香鲸、短肢领航鲸等大量深潜和远海型鲸豚动物,栖息于南海的深远海区。
一种是育幼群体
另一种是雄性群体
在海上,想遇上抹香鲸不容易,但一眼认出抹香鲸却不太难,它们那像大箱子一样的方形脑袋,在大型鲸类里非常具有辨识度。但令它们闻名于世的并非外表,而是它们“生产”的贵如黄金的龙涎香。
这种深海动物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们是二氧化碳的重要储存库,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连续在我国南海开展了多个深潜/远海鲸类科考航次,发现南海相关海域极有可能是抹香鲸重要的繁育场。
抹香鲸通常生活在500—1000米深的水域,一般会形成两种群体,一种是育幼群体,另一种是雄性群体。在母系主导的育幼群里,年轻雄性个体会在10岁左右陆续离开,组成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的雄性“单身汉”群体。
成年之后,雄性抹香鲸不仅要到处寻找食物资源,还要在其他母系群之中寻找雌性求偶。为了获取食物,有些雄性甚至远渡重洋,从热带海域前往不结冰的极地获取食物,其移动范围可达数千至上万公里。
发现南海抹香鲸繁育场证据
近几十年来,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均有零星的抹香鲸搁浅或误捕事件。“这些碎片信息只能说明抹香鲸偶然会在南海出现,并不足以证明我国海域拥有定居型的抹香鲸群体。”李松海说。
近年来,深海所研究团队在海南岛以南的南海海域开展了多个深潜/远海鲸类调查航次,航次执行的不同季节(3—8月份),都能在南海考察海域(中部和北部)目击到抹香鲸群体,共观察到100多群鲸豚动物,其中包含9群抹香鲸(平均集群规模为5头)。
在这9群抹香鲸里,科研人员记录到了7群育幼群体,每群包含幼年/亚成年个体1至2头。通过辨识身体特征(如背鳍/尾鳍形状、纹路、隆起、伤疤等),共识别了22头成年个体。
“抹香鲸育幼群体通常不会进行大范围迁徙或移动,所以我们认为南海的深海海域,存在抹香鲸繁殖育幼群体,而且这些抹香鲸很有可能定居在南海。”李松海表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