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痒”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痒”
2024年10月18日 05:14 齐鲁晚报

  □乐倚萍

  提起过敏,许多人都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这不奇怪。统计数据显示,约有40%的人群患有某种形式的过敏症,加之替湿疹宝宝操碎了心的父母们,难怪太多人都有切身体会。

  不过,《过敏的真相》一书的作者——美国学者特蕾莎·麦克费尔提到,我们以为的“过敏”未必是真的过敏,类似过敏症状的表现也可能是敏感、不耐受或自身免疫病,区别在于被激活的生物过程或免疫机制。就连医生和研究者对过敏的定义也并不统一。过敏的检测、过敏原的类别、过敏的表现形式、过敏的治疗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说法,甚至没有随医学的进步更替迭代,相互矛盾的观点此起彼伏。这一方面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太大,另一方面也足见治疗的困难。

  “特应性”的症状千人千面,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结果置于不同个体身上总有反例,无法一概而论。譬如,被普遍相信的基因影响说,研究者发现了好几个特定的基因突变,认为跟过敏正相关。以FLG基因为例,它的突变会让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原更容易经由皮肤进入血液,引发湿疹或哮鸣。湿疹宝宝的求医之路上经常会被问及有无家族过敏史,然后被建议使用修护皮肤屏障的保湿霜,但常常收效甚微。对照书中提到的数据:仅15%-2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携带这种突变,其他患者修护屏障不奏效便不足为奇了。

  有些学者认为基因影响不应当是过敏研究的重点,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要比基因重要得多。像是与花生过敏相关的MALT1基因,如果该基因携带者在3岁之后才接触花生,就会发生过敏,但若在发育早期就接触,则可预防花生过敏。在这个例子中,时间节点才是关键,让每个新生儿都接受基因检测显然不现实,执着于对该基因的研究收效不大。还有些基因具有多种作用,如IL-4基因,既与过敏相关,也与优秀的大脑记忆能力相关,“封杀”它可不是明智之举。换个视角,我们体内每个细胞都有相同的DNA,但对过敏原表现出亢奋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见掌握主导的并非基因本身。

  尽管在过敏这件事上众说纷纭,但患者拥有的选择肯定是变多了。书中以呼吸道过敏和哮喘、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和湿疹为例,分别探讨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降治疗方法的变化。除了限制饮食、肾上腺素等由来已久的解决方案,新型药物、笔式自动注射器、免疫疗法,听起来比放血、酒精饮料、乡下疗养靠谱多了。可惜,不存在完美的疗法,且不说药物副作用或长期依赖,甲之蜜糖也可能是乙之砒霜。更吊诡的是,无需数据告诉我们,公众也能感觉到过敏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作者强调,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罪魁。气候变化会对过敏原产生影响,譬如,更高的氮含量、更多的二氧化碳、温暖的气候,让一些产生大量花粉的植物生长茂盛;农田面积扩张、干草增产,带来的草屑花粉也是过敏原。还有书中列举的一种蜱虫叮咬引发的过敏,原本并不多见,由于狩猎和森林环境的变化导致白尾鹿数量增长,间接哺育了大量孤星蜱。倘说充斥着污染物的空气让我们无从回避,人为涂抹到皮肤上、喷洒在空气中、擦拭于器物上的人造化学品却是我们主动的选择,它们可能影响我们的皮肤屏障。更宅的生活习惯也增加了过敏风险,户外日晒产生的维生素D对防止过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能承受的过敏之“痒”实在无法为外人道,高大上的新手段固然让人心存希望,不过,我们一面等待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更加个性化、成本更低的治疗方案,一面也应重视人与环境的互动,为我们自己,也为身边有切身体会的大多数人创造更宜居的环境。

  (作者为上海海关工作人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基因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5 健尔康 603205 --
  • 10-21 强达电路 301628 28.18
  • 10-18 科力股份 920088 7.32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17.58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27.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