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学习时报
90号楼旧貌
中央党校南院90号楼建成于1942年,1949年北平解放后,该楼划归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前身),成为马列学院进京后的重要办公和教学场所。该楼建筑面积2498平方米,三层顶部为中式传统琉璃瓦单檐歇山屋顶,主体为西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正立面造型如同老式飞机的螺旋桨,因此党校人亲切地称呼它“飞机楼”。在20世纪,90号楼使用权几经辗转,曾被清华大学农学院、马列学院、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多家单位使用,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印记。刘少奇、杨献珍、艾思奇等都曾在这里给党校学员授课和作报告,鉴于其是中央党校发展史和党的干部教育史的重要见证,2021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90号楼建成至今已80余年,使用空间多次分隔,外立面斑驳破损,内部线路老化,2014年中直机关房屋普查时鉴定结论为房屋整体结构存在安全性缺陷,需进行整体抗震加固。为保护这一重要文物,彻底消除安全隐患,2022年9月,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委会会议研究,通过了90号楼加固改造方案,确定将建筑恢复到马列学院时期(1950—1954年)的历史风貌。按照校(院)委会的指示,行政财务部成立了修缮项目组,着手对90号楼进行全面修缮。经过近两年的修缮改造,该项目于2024年7月完成竣工验收。
为了做好这次修缮,项目组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查阅档案中的照片和文字记载,并在全校范围征集相关线索,召开 90号楼保护修缮工程老教师座谈会,马列学院时期这座楼的风貌在党校人群策群力的回忆中逐渐清晰起来。根据回忆:“90号楼首层北侧大空间为有漫坡的大教室”,“地面为灰色大块水磨石地面,踢脚线高20厘米左右”,“首层入口大厅处正对上楼梯段设置有两个圆形吸顶灯”,“墙面距顶50厘米左右设置有10厘米高的挂镜线”,“房间内有明装四脚铸铁暖气,暖气宽度基本与窗同宽”……项目组将这些宝贵信息仔细梳理,并一一落实到修缮方案中。
在90号楼修缮期间,校(院)委会高度重视,多次指示行政财务部要精选优质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团队参与工程建设,要对校(院)的历史负责,不辜负党校人的期待。
行政财务部严格按照校(院)委会的要求开展修缮工程,坚持修旧如旧、精工细作的原则,通过招标精选两家优质建筑设计公司为本项目的文物设计单位和室内设计单位。项目组现场管理团队努力策划并实施四项工作。一是优化加固方案,避免破坏建筑原貌。对文物的加固既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又要避免对历史风貌的破坏,为此专门请建筑行业权威检测机构对房屋结构进行测评,决定采用内部加固的方式,尽量减小加固范围保护外墙。二是避免大拆大建,文物原有材料尽量利旧。按照海淀区文物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要求,建筑的琉璃瓦屋面和外墙砖要尽量利旧。因此将没有损坏的琉璃瓦集中到顶部东西两侧继续使用,用局部剔补的方法处理外墙的砖块,不做整体更新,继续保持建筑的历史感。三是务求工艺精湛,严保风格统一。楼顶屋面的古建筑兽头多有损坏,对于必须替换的构件,采用了倒模的工艺,将现状完好的兽头按照全尺寸倒模,重新烧制,保证了构件尺寸、形态的和谐统一。楼内大厅的灯具根据历史照片反复试验重新开模制作,最终达到了理想状态。四是专注精雕细琢,在修补上下功夫。修缮时室内的水磨石地面全部利旧,为了做好修缮,施工单位找来擅长这项传统工艺的工匠,经过两个多月反复打磨,完美地修复了裂缝和破损;建筑入口大门也采用了修复方案,在工匠们反复雕琢下,大门恢复了亮丽又古朴的神韵。
在修旧如旧的同时,考虑到该楼未来仍作为校(院)教学办公场所,在使用品质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提升。首先是增加了中央空调系统,90号楼原来使用分体式空调,效果较差且影响外立面整洁,本次改造调整为中央空调。其次是进行了节能改造,外窗在保留20世纪50年代风格的基础上,使用了现代铝包木型材,有效地解决了保温隔声问题。最后是按照历史样式,购置教室场所的家具并增加了电教设备,添置的家具也按照历史风貌采购,既保留了历史韵味,也与建筑空间尺寸相适应,增添的电教设备可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如今,修缮后的楼体从外到内,充分还原了马列学院时期的历史风貌。外立面古朴庄严,建筑内部一梁一柱、灯具地面、桌椅窗帘都是当年的样子。70年前,马列学院进京后在这里发展壮大,一代又一代的党校人在这里为党校事业辛勤工作。“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70年后,新一代的党校人在这里初心未改,继续出发!
(执笔人:张东亮 闫嘉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