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政协报
刘国钧出生于家境清寒之家。父亲是读书人,母亲帮人做工,全家仅有一间房屋。1902年,16岁的刘国钧经同乡介绍,来到常州奔牛镇元丰布店学做生意。不久,家乡有祝姓老翁愿将孙女许配给他,尽管其父母婉拒,但祝老执意玉成,成就了这桩姻缘。婚后,刘国钧携家属迁至奔牛,租沈姓房屋定居。
几年后,元丰布店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刘国钧便在奔牛横街万缘桥下创建勤丰布店,他注重大小生意,还挑担下乡营业。凭借着出色的经营和不懈地勤奋,布店生意日益兴隆。随后,他承接了经营不善的和丰布店,扩大经营并添设染缸,由于花色新鲜及时,营业不断增长。此时,他意识到印染对布匹销售的重要性,为日后发展纺织印染工业奠定了基础。
为招揽生意,刘国钧在店铺挂起“外国绸缎,英国哔叽”招牌,却招来无业堕民寻衅。他们逼刘国钧拿出货物,未见回应便放石头在柜台上阻止营业,甚至有人上前动手打人。虽花钱平息了风波,但此事在他心中埋下了向外发展的种子。
刘国钧在奔牛苦心经营前后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共有十个结义兄弟,皆是商业巨头。他们非常钦佩刘国钧实业救国的宏愿,全力支持他赴常创业。民国初年,刘国钧将和丰布店盘给同乡,离开奔牛前往常州,开启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新征程。
刘国钧不仅爱国,还热心地方公益事业。1934年,奔牛镇各界人士创办树人中学,经费紧张时,刘国钧慷慨相助,被聘为校董。新中国成立后,他对奔牛故旧常有资助。1966年,奔牛镇欲建新戏院,他愿独资建造,虽未达成,但他的赤诚之心令人敬佩。
刘国钧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奔牛创业起步,到成为纺织巨匠,书写了一段实业传奇,其精神和贡献值得我们铭记。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