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气候适应行动应建立系统性行动框架丨国合会2024年年会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气候适应行动应建立系统性行动框架丨国合会2024年年会
2024年10月11日 18:01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 2024年年会期间,国合会特邀顾问、第五届国合会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在主题论坛期间表示,全面实施气候行动刻不容缓,应建立从中央到地方,跨区域与流域、跨部门,政府、社会与公众协同的系统性行动框架。

李晓江在国合会做主旨发言。吕望舒摄。

当前,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给全球各地的防灾管理系统和长期气候适应能力带来挑战。在这其中,气候适应具有综合效益,不仅能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风险,还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气候适应项目中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相结合,在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的同时,可以实现气候适应的多重效益。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造成的破坏和不利影响已经超出了所有科学预期。迫切需要把增强气候适应安全和气候韧性上升到国家最重要的重大战略层面,如同气候减缓、绿色低碳战略。”李晓江表示。

气候适应不是一项独立的挑战,需要系统应对,既要应对近期极端天气灾害的挑战,也要应对长期气候变化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盐碱化等。对此,国合会的专题政策研究报告——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与气候适应中也提出,气候适应应纳入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和不同领域的部门政策中。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结合地区土地、水等资源环境本底,面对气候适应要求调整各项政策和空间规划。

近年来,我国发起了许多气候适应领域的倡议和规划,例如,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统筹推进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但当前气候适应行动仍然面临多方面问题,如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多系统叠加风险预警能力不足、城市空间与关键性基础设施适应能力不足、气候适应工作系统性和跨部门协同性不足等。

正因此,在建立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时应该把气候适应的评估完整地放到现有的政府城市体检当中,提升城市的预防能力、抵御能力、恢复能力、转型能力以及长期适应能力。

“建立气候适应评估机制,可以通过评估识别关键气候风险、关键领域和关键设施的适应短板,明确气候适应行动的优先事项和实施方案。同时,可以根据气候适应的要求对现有法律法规、基础设施标准和资助机制开展评估,并根据气候适应能力建设的要求进行调整。”李晓江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极端天气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