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上,作为工博会九大专业展之一的新材料产业展吸引展商近300家,举办专题论坛及新品发布活动十余场,集中呈现了新材料领域创新能力及发展成果,进一步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前沿创新成果获大奖
记者在展会现场发现,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企业、高等院校都在不断强化材料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新材料关键技术的攻关,支撑了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
在此次展会上,两项新材料展品获得了工博会CIIF大奖,成为新材料支撑下游发展的印证。
华谊集团旗下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新一代超高强度聚乙烯纤维及专用树脂”是获奖展品之一。该项目提高了我国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行业的产品质量和产业化能力,下游产品应用于多个关键领域。目前,该公司已建成300吨/年超高强UHMWPE纤维和57000吨/年高性能UHMWPE纤维专用树脂产业化装置。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半导体设备用6N61 SP铝合金”同样获得工博会“CIIF大奖”。该公司开发的半导体设备用高性能6061铝合金产品具有高洁净、高均匀特性,被应用在蚀刻机、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机等领域。
此外,新材料展还展出多项前沿产品,华谊集团的绿色甲醇碳足迹较常规燃料低65%,上海石化的碳纤维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抗疲劳特性,上海建材的爱圃岩棉在农业种植、生态恢复等领域展现出多样化的应用潜力。
高校科创成果显担当
从翻山越岭的智慧农机到让秸秆变“废”为“宝”的创新技术,从汽油品质升级到电池续航提升,华东理工大学在工博会推出的14项科创成果,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华理人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担当作为。
华东理工大学机动学院惠虎教授领衔的“高安全性承压设备超压保护装置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CIIF创新引领奖;生工学院赵黎明教授领衔的“氨基葡萄糖全生物法高效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高校展区创新金奖。
该校材料学院胡彦杰教授团队的“功能纳米材料的火焰燃烧合成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生产的二氧化钛功能纳米材料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功能添加剂,有效改善锂电池的离子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
人工智能赋能材料创新
此次工博会期间,以“数智材料·内核新质”为主题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也成功举办。该论坛聚焦数字智能技术在新材料产业中的应用及其如何推动设计、研究、生产与应用的全面革新,探讨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等前沿议题,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一些前瞻性启示。
论坛为“上海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应用场景示范企业”授牌。据8家示范企业之一的上海东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中试车间,实现了从“实验场”到“应用场”的跨越;中试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以“工艺数字孪生”为基础,分别向“智能优化”“服务附加值”“工程建模”“精益生产管理”四个方向进行扩展。目前,东庚正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中试工艺和新材料开发中的深度应用,助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宏韬表示,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围绕加紧新材料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培育、加速应用场景与人工智能模型对接、加快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推动“人工智能+材料”跨界融合,着力构建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转自:中化新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