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石窟殿堂

  《中华遗产》2024年9月号,月刊

  自佛教传入中国,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往东传,沿途留下诸多精美的石窟造像。唐宋以后,北方大规模开窟造像活动渐渐衰落,唯独巴蜀地区石窟开凿与摩崖造像日益繁盛,且独具蜀地特色。2021年四川省石窟专项调查工作结果显示,四川现存2134处石窟,其中安岳坐拥230余处摩崖造像,大足约160处。最新一期《中华遗产》特别推出“安岳 大足:最后的石窟殿堂”专辑,带领读者一起走进壮美的中国石窟。

  唐代时期,中原地区的石窟艺术沿蜀道进入川北广元、巴中,后传播至成都地区,在嘉陵江、涪江、沱江三江流域迅速蔓延开来。在成都至重庆的川渝古道上,尤其是古道中点的安岳、大足两地,石窟寺遍地开花。安岳与大足石窟的开凿史十分漫长,从初唐到近现代,横跨1000多年。古往今来,无数人虔诚发愿,开窟造像,在此留下精美绝伦的艺术。中国石窟史的众多“之最”,独属于川渝之地的安岳与大足,如我国石窟中最大的石刻“涅槃变”。

  专辑将重心放在文化的交融上。首先是道家与佛家文化的交流。巴蜀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拥有道教信徒众多。隋唐时期巴蜀地区就出现了隋代道教摩崖造像,全国上下掀起了崇道高潮,道教迎来自身发展的高峰期,相应的有更多道教信徒开凿道教石窟进行供奉、礼拜。源自西方佛教的石窟造像,与发源于巴蜀本地的道教,在安岳、大足碰撞融合,创造出了生机勃勃的道教造像艺术。大足、安岳常被人们称为川渝的佛国世界,但道教龛窟却又向人们展示了这里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道教传统。

  其次是儒释道合流。儒、释、道三教经过长期的博弈与互动,在宋代时出现了三教融通的趋势。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儒、释、道三教的创始人,不分高下地出现在同一个石窟中。在大足石篆山,匠人开凿出三教合一窟,把三教创始人放在一起,成为现存最早的三教合一造像,一同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礼拜。“三教合一”在此修成,潜滋暗长,静水流深。

(《最后的石窟殿堂》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最后的石窟殿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