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青山绿水 我们守护

江苏南京:青山绿水 我们守护
2024年09月30日 09:18 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实习生 孙英越

高颜值“水晶天”频频出现,已经成了南京人朋友圈的“凡尔赛”日常;河湖水质持续向好,秦淮河、月牙湖、百家湖、珍珠河等一批河湖实现“美丽蝶变”;物种“宝库”不断上新,黑鸢、长江江豚、中华虎凤蝶等成为南京“常住民”……

长江上新添一只小江豚。 通讯员 武家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长江上新添一只小江豚。 通讯员 武家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蹄疾步稳。在探索发展道路的奋斗历程中,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美丽南京。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逐步成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本报特别策划并采访了4名亲历者,讲述他们眼中生态环境的美丽蝶变,生动展现南京的高颜值“生态答卷”。

周徐海

“0.1微克必争”

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白云如棉花糖般飘散在湛蓝的天空中,把山水城林的南京映衬得十分迷人。 通讯员 郭民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白云如棉花糖般飘散在湛蓝的天空中,把山水城林的南京映衬得十分迷人。 通讯员 郭民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在朋友圈刷到大家发蓝天白云、绚丽晚霞的照片和视频,是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周徐海最幸福的时刻,“这说明我们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从2006年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周徐海已经在生态环境战线工作了18个年头。“对大气质量24小时全天候关注是工作常态。南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受到产业、能源、交通、地形、气象等多重因素影响,是一场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我们全体‘大气人’时刻不敢松懈。”9月24日,周徐海在采访时和记者说道。

周徐海还记得,有一年前11个月南京空气质量都还不错,但到了12月最后几天,受弱冷空气等不利气象条件叠加影响,全市PM2.5浓度迅速升高,“眼看着数值一天比一天高,每一个微克的上升,都牵动着全体‘大气人’的心,那段时间,每个人心里都有本账,0.1微克0.1微克地算。最后没有达到预定目标,那一刻大家别提有多难受了。”

那么,大气污染只能靠天帮忙吗?当然不行!天不帮忙,人须更加努力。“要通过确定性减排来对冲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周徐海介绍,治气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统筹推动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社会面源大气污染防治,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全力推进大气污染协同防控。

其中,在工业污染方面,我市持续推动重点企业超低改造、煤电机组全负荷脱硝、重点行业深度治理、重点园区治理等工作。“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市将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指导企业高标准开展改造及监测评估。”周徐海说,如今,我市钢铁企业已经全部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南钢成为江苏省唯一“长流程钢铁”通过环保绩效A级评估的企业。改造后,企业绿色发展的动力也更足了,南钢超低排放改造后环境税较改造前降低约5000万元,减免差别电价约1.2亿元/年,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3亿元,同比增长24.7%。

不仅如此,我市还在省内率先开展VOCs治理,印发VOCs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2000余家企业、75个涉气产业园区、19个产业集群实施规范整治,近5年累计完成减排项目3000余个;推动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实施多轮整治,VOCs浓度排名从全省末位大幅提升超过十个位次;国内首家出台高架火炬管理办法,管理化工火炬异常排放;国内首创活性炭“码上换”管理,全市5000余套设施纳入有效监管;出台储罐治理提升10条措施,全面推进高效密封改造和低泄漏呼吸阀更换;开展绩效评级提升帮扶行动,助力企业实现绩效评级提升,实施差别化管理……

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13年—2023年,全市PM2.5浓度从7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降幅达62.8%。自2020年以来,PM2.5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今年1—8月,全市PM2.5浓度28.8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三,在都市圈城市中数值最低;优良天数比率81.1%,达“十四五”同期最优,全省排名第二。

居小秋

对症施策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蓝天白云下,南京城美出了新高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蓝天白云下,南京城美出了新高度。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9月26日,秦淮河江宁开发区段,河岸绿荫如盖,鹭鸟翩飞。傍晚,这里是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滨河体育公园吸引青少年打篮球、玩滑板,沿河的绿道则是健步走和慢跑爱好者的跑道。“以前我们都躲着走,现在巴不得慢点走。”家住附近的老张颇为感慨。就在去年,秦淮河还入选了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从昔日的“老大难”,到如今的全国美丽河湖,秦淮河的“变身”秘诀是啥?9月25日,记者采访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居小秋时,她分享了自己为秦淮河三次前往生态环境部的经历。

“2016年以前,虽然全市河湖已经经过多轮整治,但因为‘治标不治本’,劣Ⅴ类水体仍然很多,秦淮河就是其中之一。”居小秋回忆道,那时候她最怕下雨天,因为一下雨秦淮河上就有死鱼,老百姓的投诉电话不断。

秦淮河的问题引起了生态环境部的关注,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秦淮河水质不达标被列为重点整改事项,要求南京要通过整治让相关断面尽快达到Ⅲ-Ⅳ类水标准。“当时听到这个目标,心里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为此我们专门去了一趟北京,向部里反映了难处,本以为能改变目标,最后却失望而归。”居小秋说。

既然目标变不了,那只能硬着头皮上。为此,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了秦淮河重点断面水质达标方案,每周与市水务局开展会商、强化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在秦淮河上布设了10多个断面进行水质跟踪,逐项排查问题出在哪一段。

找到病根后,对症下药尤为关键。我市铁腕治污,坚持保碧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推行“拆、截、清、修、引、测、管、景”八字工作法。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增120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新改建主干管网880公里。到2019年,秦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外秦淮河七桥瓮、秦淮新河节制闸等重点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

“秦淮河整治好之后,我们又去了一趟生态环境部,部里对此给予了较高评价。去年,我们再次去部里汇报工作,部里认为秦淮河治理对长江流域城市内河治理提供借鉴,最终秦淮河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居小秋说,这三次去生态环境部汇报工作的经历让她深感治水工作的不易,也越发能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价值与深远意义。

秦淮河的“变身”是我市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的缩影。2016年起,我市坚持制度先行,印发《南京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市政府1号文件聚焦水污染防治。全市迅速建立起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河湖长的体系架构,并与马鞍山等周边城市构建跨界河湖管理模式,联合治理流域污染、开展执法巡查。我市还相继出台或修订《南京市排水管理条例》《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就污水处理、雨污分流、长江岸线整治等制定多个专项行动计划,高质量保障河湖水质达标。2019年以来,南京市连续五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连续五年全省水环境质量考核第一。

李全文

16年守护

只为新济洲“满眼青绿”

爱情湾生态公园:家门口“超甜”的小微湿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爱情湾生态公园:家门口“超甜”的小微湿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初秋时节,记者跟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全文乘船登上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目及之处都是绿色。环岛一圈,虫鸣鸟叫不绝于耳;树林中,喜鹊飞舞;原生态的湿地中,芦苇荡密密丛丛。湛蓝的天光穿透轻薄的白云,洒在江面上,岸旁枝叶的倩影倒映在水中,好似一幅精致的山水画。

眼前美景,李全文为之奋斗了16年。过去的新济洲,是隶属南京江宁区的一个村庄,村民们在大汛时常经受洪水侵扰。2000年11月,为了进行生态修复,江宁区对新济洲岛上1123户居民进行“生态移民”,自此这座洲岛开启休养生息模式,全面退出生产生活功能。

2008年,李全文由江宁区林业局来到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工作,第一次登岛,新济洲的“粗犷”模样就给了他不小的震撼。“洲上交通只有土路,江风一吹,到处尘土飞扬。”李全文说,这个移民后荒无人烟的生态贫岛让初上岛的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服务于新济洲湿地修复与管理工作。

在“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的岛上,李全文和同事们带着“能做事、做难事、做成事”的初心,克服种种困难开始正式“建岛”。“有时候我们三四人一组,负责岛上环境因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李全文说,天还蒙蒙亮,他们带着馒头和榨菜就出发,但野外徒步勘察并不容易,一次在再生洲野外调查时,李全文在灌木林中被枝条抽中左眼,“顿时白茫茫一片看不见了,后经医院治疗一周才恢复视力。”

李全文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最终在岛上看到了成果。2016年,新济洲正式获批成为南京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根据最新统计,这里已发现各类生物资源1704种,包括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61种,其中动物50种(Ⅰ级保护6种,Ⅱ级保护44种),植物11种。与上一年度调查成果相比,新增鸟类3种:小白额雁、黑鹳和红尾歌鸲,其中黑鹳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小白额雁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岛上的野生动植物数据还在不断更新,今年通过这几个月的调查,我们发现又新增了6种生物,包括2种鸟类、1种蛙类、3种植物。”李全文记者分享道,今年夏天,他们通过监控系统惊喜地发现,去年深秋来岛上越冬的绿头鸭、斑嘴鸭等冬候鸟,今年春天竟然有几十只没有迁徙北上,而是选择留在岛上安然“度夏”,“候鸟变留鸟,说明新济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鸟儿不愿走了。”

从江中洲岛到“生态宝库”,新济洲的蝶变是南京扎实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市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为高水平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编制《南京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监督管理和考核办法》,划定了106块生态空间保护区,总面积约1002.27平方公里,实现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区域的全覆盖。经过近几年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目前南京共记录到3672个物种,现存9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省前列。

唐斌

让危废物变废为宝

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内秦淮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内秦淮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提到化工园区,脑海中出现的就是凌乱的垃圾、污浊的废水、刺鼻的空气。然而,记者9月25日来到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时,却嗅不到刺鼻的气味,也几乎看不到固体废物,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细胞工程,这里的“无废园区”建设正如火如荼。

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无废园区”的建设,背后有一位见证人和参与者,他就是园区企业南京长江江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斌。“早些年我在扬子石化做过技术员,也创业做过化工产品贸易,我发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但治理生态环境因为政策性强、涵盖面广、技术难度大、准入门槛高,对从业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做环境治理工程既符合时代需求、绿色生态理念,更是一座值得深挖的富矿。”唐斌说。

于是,2014年,南京长江江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产,主要经营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石油化工、医药、电子、生物、科研院所、新能源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将这些领域生产或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有机溶剂进行回收和处置利用。如今,经过多次扩产,公司年处置能力已提升至166381吨,成为全省较大的危废处理企业,并于2023年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唐斌眼里,危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可以变废为宝的,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家台资企业有处理废有机溶剂的需求,经江宇公司处理后,废有机溶剂可做成电子级溶剂产品,其纯度在99.9%后面还有“11个9”。就这样,对环境有着特别危害的危废品,神奇地变成了资源性产品。

干了多年技术员的唐斌深知,核心技术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为此,公司每年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还与中国科学院等合作,汇聚了一批“最强大脑”。如今,江宇公司已成为全省危废综合利用企业中自主知识产权丰富、装置规范、管理先进的龙头企业,先后申请近百项发明专利,固废资源化率达88%以上。

“这两年,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要求日渐升级,说明政府更重视环保了,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唐斌说,今年,公司又分别投资建设了“三废”焚烧炉“绿岛”项目和“无废园区”管道运输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支撑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无废园区”建设,助力南京“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早在2022年4月,南京就已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并在全省率先出台“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建成全省首个“无废社区”“无废加油站”。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谋划并推进“无废项目”“无废园区”和“无废集团”建设,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同时深入开展系统研究,分析固废产生量与利用处置能力匹配情况,加快补齐利用处置能力结构性短板,探索形成固废治理新模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6.88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