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战车轮毂、汉代墓室造型砖、土陶罐、城墙砖……今年9月,300件藏品入藏中国长城博物馆。而捐赠这些文物的便是北京名润堂书画院院长王玉涛。“文物是无言的历史。”王玉涛经常这样说。而他,也从一名“文物保管员”逐渐变成“文化传承接力者”。
2023年7月,中国长城博物馆面向全社会征集文物藏品,为博物馆改造提升后的布展做准备。王玉涛第一时间响应。“文物无言,却是历史最深情的讲述者,让文物‘走’进博物馆是它最好的归宿。”这一直是王玉涛的信念。
收集几百件适合捐赠给中国长城博物馆的文物并不容易。“看到征集信息后,我第一时间给身边藏友打电话。”依靠多年在收藏界积累的人脉和文化资源,王玉涛迅速动员身边藏友捐赠。这300件文物,大多是他从民间一件一件征集得来,全部文物的征集耗时3个多月。它们有的是收藏家不远千里亲自送过来,有的则通过快递运输而来。每一次收到快递寄出的信息,王玉涛的心就跟着悬起来,“最担心有磕碰损坏。”最终,这些文物被统一收藏进博物馆,王玉涛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这件事,做得值。”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带着深褐色斑纹的战车轮毂刻满逝去的战火烽烟,造型精美的土陶罐讲述着岁月的故事,汉代墓室造型砖让人浮想联翩……王玉涛说,看文物不仅要看它的经济价值,更要看它背后承载的历史。把珍贵的文物交给博物馆,才能更好发挥研究、科普、教育的价值,让历史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王玉涛的公益行动远不止于此。他总说,公益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融入血脉的责任感。
2021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如火如荼。为北京冬奥做点事,是王玉涛长久以来的想法。经过调研了解,他做了决定:向北京冬奥组委捐赠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最终,他通过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向首钢园内的北京冬奥组委驻地捐赠了总价值达130万元的先进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这既是当时的迫切需要,同时也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王玉涛说。这些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在赛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仍在首钢园区正常使用。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捐赠价值10万元的防疫物资、 在北京地区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捐款捐物50000元、帮助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改善医疗设施捐款100000元……每一次公益行动,王玉涛都亲力亲为,也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自己的行动微不足道,但是希望能激发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公益事业不断进步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温暖。”王玉涛说。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史金秋 吕玲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