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析丨策勒:绿染沙漠 向富而进

案例探析丨策勒:绿染沙漠 向富而进
2024年09月26日 08:33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乡土艺人团队直播带货。乡土艺人团队直播带货。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徜徉沙海玉湖、放歌广袤草原、探访历史遗迹、驰骋昆仑天路、远望皑皑雪山……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曾是一片饱受风沙侵扰的不毛之地。如今,经过长期的防沙治沙工程和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策勒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其拥有的壮阔绿洲秋景正在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策勒县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策勒县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策勒县近年来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造出一个个沙海变绿洲的生态奇迹,走出了一条荒漠生态系统治理和民生改善相结合的新路。仅2023年,策勒就投入1.77亿元实施和田河流域生态修复、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项目,完成义务植树22.63万株、造林1.21万亩,治理退化草原8.6万亩、沙化土地25.7万亩,空气优良天数113天,优良率31.3%。

生态美:加快推进“三大生态屏障、三条绿色长廊”建设

  土地荒漠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地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县,全县总面积为31578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和戈壁占54.19%,山区占40.5%,可供人类生存的绿洲仅占2.9%,大大小小的72块绿洲几乎全被沙漠戈壁分割包围。策勒县属于暖温带荒漠干旱气候区,县域内年均降水量为48.8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358.7毫米,沙尘暴天数为19—64天,浮尘天气超200天,是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也是国家西北地区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

  历史上,策勒县城因风沙侵袭三次被迫搬迁。20世纪80年代初,流沙逼近到距离策勒县城仅1.5公里处,沙临城下的局势使策勒绿洲再次告急。为减轻风沙和沙漠化危害,保护策勒绿洲人民的生产和生活,1982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策勒县召开了沙漠化治理现场办公会议。1983年10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成立,先后研发出的流动沙丘治理技术、柽柳大面积恢复技术、肉苁蓉接种技术及棉花双层双株高产栽培技术等,为区域荒漠环境治理、绿洲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经过与风沙的长期博弈,策勒县形成了独特的防风治沙体系:沟河堤坝在最前端拦截流沙;低矮灌草紧随其后就地固沙;人工灌木林、窄带多带防风林对风沙进行双重阻截。

  数据是对变化最好的印证:经过40余年的努力,策勒县森林面积从12.7万亩增加到102.2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0.24%增加到2.16%,县域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

  不过,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加,也为策勒荒漠化防治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结合策勒县实际和当前森林覆盖情况,策勒县以“沙漠锁边、绿洲连片”为根本目标,启动建设“三大生态屏障、三条绿色长廊”重点生态工程(重点围绕2号、3号、4号风口建设“三大生态屏障”,依托国道、高速、铁路策勒段三条道路建设“三条绿色长廊”),力争把策勒县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策勒上取得更大成就,创造新时代策勒防沙治沙新奇迹。

  据了解,策勒县将在国道60km、高速51km、铁路50km策勒段道路两侧各种植50m宽,总长约161㎞的生态防护网体系,对需换填土59.15km的路段(国道17.5km,高速公路32.72km,铁路8.93km)5m开一条沟换土后进行种植,对其余101.85㎞已有植被的道路路段两侧进行补植补造和树种更换;其余全县可植树地块,各乡镇(街道)、各有关单位积极发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采取补植补造、退化林修复、围栏封育、引洪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多种方式,做到应植尽植,扩大植被覆盖率,计划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完成规模化防沙治沙总计13.8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3.83万亩,造林完成面积合格率达到85%以上,带动就业人数1500人以上,通过工程建设,林草资源量显著增加,荒漠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遏制,绿洲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林业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

  为高水平谋划和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策勒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团长,分管领导为副团长,各乡镇和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大生态屏障、三条绿色长廊”重点生态工程攻坚“战斗团”,为推动新时代防沙治沙及荒漠化治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聚焦行动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加快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治理格局。同时,“战斗团”定期听取各战斗小组和各乡镇(街道)、有关单位“三大生态屏障、三条绿色长廊”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工作汇报,调度任务清单落实情况,统筹解决突出的问题。

  “建设‘三大生态屏障、三条绿色长廊’势在必行。从现实要求来看,这是守牢生态底线;从策勒发展来看,这是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策勒县委书记贺山峰表示。

  滚石上山,久久为功。通过“三大生态屏障、三条绿色长廊”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对有荒漠化趋势、生态脆弱等重点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抓好林草植被的建设和保护,大力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生态建设,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沙区经济发展,尽快使沙区人民富裕起来,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沙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及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持社会稳定、保障边疆安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兴:扎实推进“策马昆仑、勒石沙海”旅游品牌建设

  发挥生态优势,展现文化魅力,策勒文旅融合发展正不断打开新局面。

  策勒为古渠勒国故地,丝绸之路要冲,县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南部是雄伟壮丽的昆仑山脉和风光奇异的高山草原,中部人文生态资源独特而丰富,北部大漠风光广阔而雄浑,同时拥有昆仑文化和佛教文化两大品牌。近年来,策勒县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不断深化“旅游+”产业融合,扎实推进“策马昆仑、勒石沙海”旅游品牌建设,全力推进新疆昆仑山景区建设。

  当前,新疆昆仑山景区正在争创国家级5A景区,关于景区的推荐评审请示已于2024年7月1日上报至文化和旅游部,迈出了国家级5A景区创建最关键的一步。

  巍巍昆仑舒长卷,最是文化润人心。策勒紧紧围绕将昆仑山·万山之祖5A级旅游景区打造为国家5A级景区的既定目标,深刻把握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援疆省市无私援助的优势机遇,在推进兵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促进策勒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策勒实际、结合兵团优势,坚持从“吃住行游购娱”基础环节着手,持续在文旅融合、品牌创建、项目建设、市场主体、人才队伍、营销推广、新业态培育、节会赛事、智慧旅游、旅游援策、策勒礼物等方面重点发力,深度挖掘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的积极作用,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支撑。坚持让利于民、让农民得利,结合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沙漠旅游、红色旅游,大力发展挖掘民间手工业,在阿克其格村打造民宿点位,与昆仑人家、昆仑牧歌结合起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朝阳产业、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惠民产业和展示团结稳定、和谐幸福、生态良好的明星产业。

  坚持差异化原则,在突出个性、塑造特色魅力上做文章,依托昆仑山·万山之祖景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深度挖掘昆仑山佛源(东亚佛教源头)、道源(道教名山福地)、神源(夸父逐日、周穆王、西王母娘娘等神话故事源头),山之源(万山之祖)、水之源(万水之源)、玉之源(玉石之源)等的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讲好昆仑山文化故事,加强对昆仑山文化旅游品牌差异性规划,寻找专业团队统一指导兵地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共通,提升游客整体感受。同时,把山区民歌、民族舞、维吾尔药茶等非遗项目融入景区开发、旅游推介,拓宽观光游、休闲游、游乐游、度假游等游览项目,丰富完善旅游业态,以文促创、以创彰文,共同推进昆仑山·万山之祖5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全力打造“策马昆仑、勒石沙海”旅游品牌,让游客感受昆仑文化的魅力。

  善鉴他山之石,巧琢己身之玉。学习借鉴全疆第一家兵地共建的江布拉克5A级景区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兵地旅游联动发展机制,以双方共有资源为基础,从南疆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度谋划,加快推进昆仑山·万山之祖5A级景区相关项目建设、“中华情·津和情”文化润疆项目、沙海碧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体育综合体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旅游兵地融合发展。协同打造“昆仑天路”旅游品牌,有效整合兵团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在“京津皖”号专列、包机旅游专线上增加昆仑山大峡谷旅游区线路,利用“策勒文旅”抖音平台,积极推广兵地各旅游景区和相关旅游产品,提高兵地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百姓富:“老百姓的日子像石榴一样红红火火的”

  策勒县策勒镇津南新村村民阿米娜·阿布都拉是易地搬迁户,在村委会的鼓励下,她从南方引进特色水果枇杷进行种植,并在枇杷树下套种蔬菜,实现了水果蔬菜种植增收两不误。

  策勒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麦提喀斯木·阿布都热合曼表示,近年来,策勒县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持续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政策、技术、资金帮扶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建立健全技术服务机制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开展技术培训,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种植茬口,积极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在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上下功夫,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支持脱贫乡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策勒县农业部门积极推进防止返贫特色产业引入攻坚行动,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为脱贫乡村村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助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组织开展产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脱贫人口的发展产业技能和致富机会,确保他们能够稳定增收持续增收。

  在策勒县策勒乡托帕艾日克村管花肉苁蓉大芸种植基地里,村民们看着挖出来的大芸,满脸丰收的喜悦。种植大芸不仅为当地经济增长带来了新动力,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们的思维方式和发展观念。

策勒县策勒乡托帕艾日克村大芸种植基地采挖大芸。策勒县策勒乡托帕艾日克村大芸种植基地采挖大芸。

  托帕艾日克村村民努尔买买提·斯迪克以前依靠传统种植业增收困难,当他了解到大芸不仅有阻沙固沙、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从2015年就开始种植大芸,因为经济效益可观,大芸种植面积由当初的50亩逐渐扩大到现在的300亩,亩产量可达200公斤。凭借着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和对产品质量的执着追求,努尔买买提·斯迪克依靠种植大芸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截至目前,策勒县人工种植红柳大芸面积达4.37万亩,其中,管花肉苁蓉3.79万亩、荒漠肉苁蓉0.58万亩。

  五月石榴花红似火。走进策勒县策勒乡万亩石榴园,碧绿的石榴树映衬着火红的石榴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沁人的花香。

  目前,策勒县石榴种植面积已达16000多亩,年产量达8000多吨,石榴酒厂、石榴籽榨油厂、石榴销售合作社……石榴产业从单一种植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种植、加工、收购”的产业链,成为乡亲们齐头奔向富裕好日子的支柱产业。

  策勒县策勒乡石榴籽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热依木·买买提明说:“近年来,我们石榴籽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像石榴花一样红红火火。”

  7月1日,一场以“东西南北中乡村互联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主题的“七一”跨省村民演出第五场活动在策勒县石榴籽村举行。活动期间,专家学者与村民代表们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促进东西南北中乡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今后,策勒县将继续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不断探索创新乡村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红枣产业化种植让枣农鼓起了“钱袋子”。

  秋风送爽,又是一年瓜果飘香、红枣坠满枝头的季节。“我家种植红枣已有10余年,通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今年预计红枣总产量可达到100吨,可以收入80万元左右。”策勒县策勒乡阿日希村红枣种植大户古瓦尔妮莎罕·麦麦提明家中有300亩红枣地,通过加大田间投入力度,依靠科学种植手段,红枣又获得了大丰收。

  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策勒县所产的红枣个大、皮薄、核小、肉厚。近年来,随着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的推进,策勒县红枣呈现出品质、产量双增长,产销两旺。距离策勒县城3.5公里的阿日希村是策勒县红枣主产地之一,目前全村红枣种植面积超6000亩,村民90%的经济收入来源于红枣种植。在红枣产业的带动下,阿日希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大家看,这个是我们乡生产的沙枣蜂蜜,健康又养生。”策勒县乌鲁克萨依乡乡土艺人直播团队利用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民间艺术亮相直播间,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帮手。接下来,乌鲁克萨依乡乡土艺人直播团队将继续探索推进助农直播平台的搭建,强化自身直播渠道能力建设,形成“基地+主播+供应链”的模式,推动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促进更多农产品进入现代供应链,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多年来,策勒人民战风沙、战穷困,形成了“扎根沙漠、坚守初心”的骆驼刺精神,形成了“一体多元、凝心聚力”的石榴籽精神,形成了“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战斗渠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策勒人守护边疆,守护中华文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策勒县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09-19 长联科技 301618 21.1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