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2024年09月19日 01:45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并对外发布。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此次改革强调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以确保不同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形势发展需要,着眼长远,经过长期酝酿、充分研究、审慎决策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针对这一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政策,本报将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及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回应读者的关切。

——编者

改革具有客观必然性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特别是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势在必行,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事关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

回顾历史,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制度,源于1951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当时规定女性职工和干部50岁退休,男性职工和干部60岁退休。1978年,国务院颁布新规,把女性干部的退休年龄调整到55岁。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口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延续至今的法定退休年龄,已难以匹配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也难以适应今后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郑功成认为,在退休年龄问题上,首先应当把握能够带来影响的相关因素,包括人均预期寿命、劳动力供求状况、受教育年限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等。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17亿人,老龄化趋势明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口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8.6岁。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变,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整体人群受教育年限不断增长,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岗位为延长工作年限提供了更多可能。”郑功成直言,从战略上讲,延迟退休年龄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前述影响因素发生变化后的必然结果。通过延迟退休,不仅可以延长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增加社会财富积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他进一步提出,延迟退休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适时适度地延长法定退休年龄,辅之以相应的配套措施,不仅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还可以减轻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从而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郑功成认为,这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渐进落实 小步调整

“延迟退休政策不能急于求成,理性的方案无疑就是决定中提到的‘渐进式’和‘小步调整’。”郑功成坦言。

“小步”如何走?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的时间,将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分别逐步延迟至63周岁和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两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养老问题,更是关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的全局性改变,而延迟退休将为社保制度、养老金体系等社会配套政策的深刻调整与优化带来契机。”郑功成表示,根据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及时明确这一公共政策的中长期目标,同时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加以实施,在兼顾各个群体和不同年龄段利益的条件下,让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有稳定的预期,显然具有必要性。

在他看来,改革目标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渐进式地推进,以较小幅度逐步到位,节奏比较平缓,能够避免退休年龄波动过大对劳动力市场及劳动者个人生活与工作安排等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延迟退休改革的到来,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如何调整备受社会关注。相比延迟退休改革于2025年启动,决定中针对提高最低缴费年限,明确从2030年开始实施。也就是说,在2025年到2029年期间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保持不变。

“考虑到部分缴费年限15年左右的职工已经临近退休,设立5年缓冲期,可以减轻对他们的影响。对于2030年后退休的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也不是一下子就提高到20年,同样是小步调整,每年提高6个月。”郑功成表示,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有助于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确保养老体系平稳运行,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自愿弹性”避免“一刀切”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根据自身就业、收入、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等因素,增加退休年龄的选择自主权和弹性空间。

决定明确,职工达到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职工的退休年龄由原来一个刚性节点,拓展成为一个弹性区间。”郑功成表示,对于一些体力劳动者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在岗有些力不从心,无论是自愿“往前弹”、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往后弹”,还是决定强调的“实施中不得违背职工意愿,违法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职工选择退休年龄”,都体现了改革对个人意愿的尊重。

记者注意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相比,增加了“自愿弹性”和“稳妥有序”。

“改革不是让所有人直接延迟到多少岁,而是区分不同群体,充分考虑他们的诉求,采取适合其特点的节奏,逐步到位,让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退休方案。”郑功成直言,“自愿弹性”避免了“一刀切”“齐步走”,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并通过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大龄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问题,以及他们的职业健康和安全保障等。为此,决定就大龄劳动者就业保障作出专门规定,同时聚焦公众高度关切的民生问题,明确健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等。

“国家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具体改革举措综合考虑劳动者岗位情况、健康状况、职业追求和生活需要等多方面因素,满足了不同年龄群体、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群体的多元化诉求,具有灵活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郑功成表示,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一些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应对、妥善解决,将目标具体化、部署明确化,就一定能够实现延迟退休政策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退休 郑功成 延迟退休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
  • 09-19 长联科技 301618 21.12
  • 09-18 铜冠矿建 920019 4.33
  • 09-13 无线传媒 301551 9.4
  • 09-13 合合信息 688615 55.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