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在回响。
93年之后,九一八事变的爆炸声犹在耳畔时刻提醒着人们勿忘国耻,砥砺奋斗,而一代代航空人更是将强军强国的信念写入基因,融入血脉,托举一架架铁翼雄鹰展翅高飞,为祖国的强大安宁前仆后继,接续奋斗。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摆放着两架歼7战斗机,其中一架为三角翼结构,另一架则采用了带前缘机动襟翼的双三角翼构型。它,就是歼7E。
歼7E
机翼的改型是歼7E改型中最显著的一个标志,作为一代名机,歼7E的成功改型是歼7系列飞机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今天的故事,从这里讲起。
勒紧裤腰带 自筹资金开展歼7II改预研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军工企业在“军转民”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临着严峻考验。此时,世界空战模式正加速变化,中国空军急需一款能在中低空展现卓越机动性能的战斗机。
一直以来,歼7系列飞机的改型,始终围绕着客户的需要,造出飞行员更得心应手的飞机,是航空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虽然成飞正值效益低迷时期,但面对空军装备发展的迫切需求,公司毅然决定,勒紧裤腰带,自筹资金开展歼7II改预研。
彼时,歼7IIH飞机研制成功后,动力不足成为进一步改进歼7II系列飞机的“拦路虎”。原成飞设计所特设室主任袁士祥回忆起改型伊始时说道:“当时歼7II挂上了新型导弹,导致飞机重量增加,飞机性能也因此受限。”
“改型,是我们必须要跨过的坎儿!”公司组织三家发动机厂竞争,用时3年,进行了300多架次的试飞,最终选定了加大推力的改型发动机。除此之外,还尽可能利用国内现有成果,对飞机通讯导航设备、火控系统等电子系统进行了升级改进,目的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改进的方式,为飞行员操作提供便利,从而提高飞机作战效能。
歼7E
坚定不移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歼7E作为歼7II改型项目被正式提出,是从成飞与西工大联合研制改型机翼开始的。
1984年,得知西工大提出的双三角机翼设计概念与公司不谋而合后,成飞积极推动合作进展,走上了厂校合作研发的道路。
次年1月,西工大沙伯南教授和7II改型设计负责人陆英育在成飞的一次晤谈,为厂校历史性合作打开了新局面,使已筹划多年的歼7II型改进项目有了新的核心。在当时,对机翼作出结构性变革在国内毫无先例,这一重大技术创新,是机遇更是挑战,能否成功,考验着项目团队的每一个人。
“可以说,我们改机翼是‘摸了老虎屁股’,‘捅了马蜂窝’。”回忆当年的经历,陆英育仍坚定地说道,“困难很大,但是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才能抓住机遇。”
在新机研制全面铺开后,陆英育与他的团队忙得不可开交,公司设计师系统全力以赴,与西工大团队一起到各地风洞进行了几千车次的两轮选型吹风,完成机翼结构方案、可行性论证,结构室提前组织打样设计,试验室马不停蹄地做原理试验,验证系统可行性。随着图纸发出,从工艺设计、零件制造到部装开铆,一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歼7E
从1988年10月飞机冻结技术状态到1990年5月飞机首飞,试制周期只有18个月,在当时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速度十分不易。
1990年,在经历了首飞推迟、机动襟翼系统紧急整改后,5月18日,歼7E终于成功首飞。谈及歼7E,航空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便是“首飞不易,定型更难”。在首飞后的两年,强度考核、副翼嗡鸣故障、大迎角性能考核等重重难关,让定型之路异常艰难。没有敢为人先、自我革命的勇气,就没有歼7E的首飞成功,没有创新超越的恒久毅力,就没有飞机的持续跨代发展。
陆英育回忆道,“即使在定型后,对于能够继续优化的项目,工厂研制团队仍然勇担风险坚持改进,就为了对历史负责,坚持‘造飞行员得心应手的飞机’。”
历经风雨 终见蓝天彩虹
歼7E装备部队后,先后遭遇的几次挫折和考验,让这款新战机陷入困境,其中第一个沉重打击,就是“纵向飘摆”。“歼7E是我接手的第一个大项目。”时任成飞外场处处长彭国祥回忆道,他在歼7E项目中主要负责飞机交付部队后的技术服务工作。
“纵向飘摆简单说来,就是飞机在起飞爬升过程中,飞行员没有进行机动操纵,飞机却发生了俯仰摆动。”回忆起故障发生时,彭国祥一脸严肃。“第二架飞完后,部队就让飞机全部停飞了,公司收到情况后,连夜开会研究解决方案,真是压力如山!”
面对停飞的巨大压力,成飞急客户之所急,立即组织多个攻关组,在部队、内场、平尾助推器承制厂开展测试和相关工作,仔细排查故障原因。为了尽快验证故障原因,陆英育等不及与攻关团队一起出发,第一时间就带着助推器从成都赶往部队现场。
“接到陆总那个场景,真让我毕生难忘。”即使在多年后,回想起那个下午,彭国祥看着年过半百的陆英育,拖着装有两个助力器的行李车从机场出口匆忙走来,他的心情,仍如当年一般难以平复。“一看到他,我这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通过多架飞机、多次飞行验证,歼7E飘摆故障得到解决。攻关的两个多月时间,陆英育不是在路上,就是在解决问题的现场。终于在九月,全部交付的飞机恢复飞行。
1999年10月1日,在无数国人的仰望中,歼7E列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飞机拉出的彩烟,犹如风雨后的一道彩虹,久久映在航空人的心里。
此刻,在不远处的飞行基地,彭国祥正与他的团队一起,同样怀着激动的心情,遥望着天安门的方向,等着一架架飞机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从获批生产定型,到最后一架飞机交付,歼7E共延续了10年的稳定生产,成为中国空军的主战机种,为后续飞机的改进改型打下坚实基础。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