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钢铁厂和饲料,两个看似八杆子打不着的名词,却因为一种“爱吃”废气的细菌联系到了一起。
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为服贸会)上,首钢集团工作人员向游客热情地介绍着展台上一种名为“乙醇梭菌蛋白”的物质。

首钢集团展台上的乙醇梭菌蛋白。温笑寒摄
“乙醇梭菌蛋白的蛋白质含量高于80%,能够在鱼类、禽类、仔猪养殖过程中代替鱼粉和豆粕。”北京首钢朗泽科技公司研究员任康告诉记者,如此富含营养的物质居然来源于钢铁厂的工业废气。
结合一旁的厂区沙盘,任康介绍了从工业废气变为优质蛋白的“魔法”。原来,工业废气首先经过预处理将其中不适合菌种生长的污染物去除,随后进入发酵罐内繁殖乙醇梭菌。过程中燃料乙醇排出细胞,而乙醇梭菌体内蛋白不断积累,后经脱水、干燥形成蛋白产品。
近年来,我国优质饲用蛋白原料极度缺乏,不得不大量进口。创新研发新型非粮蛋白质资源,无疑对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有着巨大影响。2021年8月,首钢朗泽便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中国第一张新饲料产品证书。
事实上,除去乙醇梭菌蛋白的高营养,乙醇同样极具使用价值。在首钢集团的展台上,陈列着的还有香水、服装、洗涤剂。任康告诉记者,这些物品的生产过程中都有乙醇参与。

乙醇参与生产的服装。温笑寒摄
据了解,目前工业尾气生物合成乙醇及蛋白技术已经在河北、宁夏、贵州等地推广使用,已建成四套大工业化装置,每年乙醇产能达到21万吨,饲料蛋白产能达到2.5万吨。
“按照目前产能,这项技术每年可以减排CO2约50万吨,节约粮食60万吨,可以说是一个绿色低碳、可循环的标杆项目。”首钢集团工作人员杨艳表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