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松院士: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

顾晓松院士: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
2024年09月11日 18:49 市场资讯

文|顾晓松

人类的科技进步总会用到健康和生命,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对医学模式和生命科学医学产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针对慢病、肿瘤、养生等方向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正在建设。还有关键的一个方向,就是它要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美国占国民经济的1/4,中国目前才占到12%,因此这个行业增长空间很大。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会推动经济增长,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发展规律。从高质量发展角度思考,人工智能等不得也急不得。像我们现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人人都知道很好,那是因为从1922年量子物理学开山鼻祖——尼尔斯·玻尔(Niels·Henrik·David·Bohr)确定了原子核的光谱和原子核能量跃迁理论,为未来进行氢原子成像奠定理论基础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业界开始研制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到今天,全球先后有11位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耗时70年以上持续创新和更新这一医学设备,才让今天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比较先进和完善起来。因此,我们要把握好科学的时代性和局限性,把人工智能和产业的结合、和场景的结合、和健康中国的结合做好。

中国工程院早就开始发起了组织工程再生型全球计划,目的是组织工程再生,建设国际创新中心、产地基地和人才集聚高地。2035中国再生生物医学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工程院通过战略咨询已经在推动了,包括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关键技术和战略支撑。

脑机接口很热门,科研人员主要希望用自动化、信息化像人一样去思考、推动和实现一个目的,但这个理论、技术、方法、应用是一个系统,要用系统化的思维去考量,而中国是时候在整个领域建立系统观了。

人工智能、互联网给中国医疗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西方在脱钩,在打压我们,但我们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可以做成全球性产品。

2018年,万钢先生在北京给我们团队现场主持了一个战略咨询——人工智能和医学的结合、和医学工程的结合,叫“智能医学工程”,用时3个小时;此后,教育部审批通过,天津大学设立了全球第一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从设立到现在,这个专业已经探索完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们今天的人工智能、医工结合相关研究提前进行了人才培养。教育部已经把智能医学工程作为新医科一流专业来建设,天津大学的这个专业目前在全国68所相关高校中排名第一。特别是TPT智能医学工程,由天津大学领衔培养全球高端人才。中国医学的培养模式,也因此有了协和模式、北大模式和第三种模式——天大医工模式。

人工智能已呈全球发展态势,现在各国发展都很快。2024年,我国多部委联合发布一个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规划,其中新赛道之一就有脑机交互,还有脑机接口的标准制定。各国都在推动和加快这一领域的科研进展,这几年投入在加大,论文和专利不断产出。观察发现,大量的投入都集中在技术头部高校。我国政策支持的不仅有高校、科研院所,还有行业企业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从发表的相关论文的数量看,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位居国内研发机构前列。再分析申请的专利可以发现,脑机科研的技术路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脑机接口设备的改进;第二,信号提取特征;第三,脑机接口的应用。

在申请专利方面,表现最好的是天津大学,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中国的天津大学和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家的相关专利最多。因为天津始终是一个脑机接口研发重地,代表了中国在国际上的高度。中国最近注册上市的脑机接口标准化也正在线性发展,在这个领域,中国发展得很好。美国和中国最主要的区别,是大学、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健康领域与医院相结合方面,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如脑中风、脊椎损伤、渐冻症等。典型的企业和产品都有,这些产品在全球包括中国都在陆陆续续上市,并且进行了有条件的应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开始进行专项人工智能标准的临床准入评审。

专利布局,主要在技术应用方面。像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做了一个植入式脑机接口,已经在人的身上试用,当时的要求是观测18个月。最新的进展,一是在科研论文中出现了“植入式脑机接口到大脑以后,因为大脑在运动,所以它就慢慢移位了;二是这个设备的相融性还没有解决好,一个月开始进入,三个月就已经没有效果了,Neuralink的科研人员正在解决问题。评估之后,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在天津能够解决,我们在这一块不比国外差,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特色。

现在的脑机接口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植入式的(侵入式),中国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医院在做;另一个是天津大学的非侵入式的,现在我们在心理测试等方面已经开始应用。这些是中国正在布局推动的脑机接口产业化的工作。

有关产业化建设,各国都在抢占标准制定,所以中国的相关产业在应用的时候,行业和企业开始就要设定标准,待引入行业准则后,变成国家标准。我们还要到国际上去销售,占据国际地位,成为国际标准,这一步需要整合行业力量统一走出去。国际标准在制定的时候,有几个方面中国也大有作为,但是美国要脱钩、要打压我们,所以我们要在更多的国际标准领域协作,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全球都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标准要走向国际化,这是一个发展方向。

脑机接口未来的前沿就是删减耦合信息采集,做到连续实时操控,想到什么就打出来什么,速度要跟上,这叫做“脑语芯片”。这个芯片自主研发是天津海河实验室独立完成的,在军事方面用途很广。

这里再谈一下类器官方面的研究情况。关于人工智能大脑的思维,其核心调控程序和能量转化过程还没有搞清楚,这个是科学前沿正在研究的问题。我们天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去年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主抓和推动下,医工结合也成为天津市新增加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叫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有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就是脑机接口。除此之外,天津市委市政府还力推海河实验室的工作。天津提前布局在这个领域的脑机接口,就是在海河实验室里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肿瘤防治的相关研究,目前这些研究正在进行中。

当人工智能具备辨证认知能力后,大师的诊断标准在网络上就可以给老百姓使用了。这个工作已经开始推动,要做成几百万、几千万、几亿人的大数据中心,需要中国境内的有关力量一起发力;该成果的研发和发布主体有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目前成果正在加快落地并推动产业化。

今后的普惠型医疗模式,就是对中国全体的老百姓,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能够用得上、用得起,这就是“健康中国”的目标。

前段时间中国的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了“2024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十大案例”:一是大脑认知能力与心理健康脑电测训系统,二是无线可穿戴高速率脑机交互设备,三是智能安全帽及人员安全实时监管数字平台,四是便携式脑机接口驾驶安全智能防控系统,五是高场强磁共振兼容蓝牙可感知脑起搏器,六是多模态脑机接口平台与系统,七是多模态可穿戴防晕车系统,八是脑机智能安睡仪,九是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十是在线情绪检测评估系统。对于脑机接口产业的风口来说,这些都是刚刚开始。

但是,我们一定要保证“三个面向”:一是面向特殊场景的应用;二是面向老百姓的需要,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三是面向开源式的发展,让老百姓用得起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脑机产业的发展战略虽然是区域布局,但要面向国际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24年第4期

(转自:中国智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3 合合信息 688615 --
  • 09-13 无线传媒 301551 --
  • 09-10 瑞华技术 920099 19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26.5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