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深度融合中再造苏轼的“诗和远方”

在文旅深度融合中再造苏轼的“诗和远方”
2024年08月28日 07:00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旅游报

□ 钟 晟 危彦霖

苏轼诗文中所展现的自然诗意山水和超然人生境界,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体两面,即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山水与人生的深层映射

2024年6月,“读苏轼 游神州”中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宣传推广活动在湖北黄冈举办。活动围绕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文作品、游历行踪与人生感悟,发布了一系列苏轼主题文化旅游线路。文化和旅游部从2023年开始组织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文化主题旅游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去年在四川江油发布的“读李白 游神州”是此次活动的姊妹篇。该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追随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的行旅足迹,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创新转化。

深度开发苏轼主题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在于通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再造苏轼的“诗和远方”,让今天的游客深刻感悟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与苏轼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内涵和独特魅力。

苏轼诗文中体现的旅游文化内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淀的诗性文化深刻熏陶并内化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人生哲学与生活美学之中,同时也深层次塑造了中国旅游文化内涵。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诗人兼旅行家,从他的家乡四川眉州、到人生转折地湖北黄州、再到终老之地江苏常州;从成就功名的北宋首都开封,到江南秀丽的杭州,再到贬谪流放的海南儋州,苏轼一生几经波折,行旅遍及大半个中国。在各地的游历之中,苏轼将诗意的审美与人生感悟融入自然风景、社会生活与历史时代之中,创作出一大批千古传诵的诗文作品,为中国旅游文化和风景名胜注入了深厚的诗性内涵。

一是自然的诗意山水。苏轼一生游历所到之处,通过诗文吟咏赋予各地自然山水丰富的诗性审美内涵,对中国人文景观的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自然山水在诗人笔下,都能够成为富有人文内涵的游赏对象。苏轼笔下的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所游历的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描绘西湖与庐山的著名佳句,在无形中影响了后世对西湖与庐山的审美和景观营造,此两处名胜也双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苏轼在游历之处,创造大量的风景名胜,如喜雨亭、凌虚台、超然台、放鹤亭、快哉亭、三游洞、东坡雪堂、东坡赤壁、惠州西湖等,造就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旅游风景名胜,折射出中华山水人文与诗意交融的美学意境。

二是超然的人生境界。苏轼的诗文作品是其生活与思想的鲜明生动反映。苏轼一生屡经磨难,曾三度贬谪流放,从黄州、惠州直至儋州,苏轼留给后人最重要的精神遗产是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和超然的人生境界。苏轼早年的《出峡》诗:“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成为他此后一生的写照。在黄州期间,苏轼展现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在惠州期间,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儋州,苏轼“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实现了人生境界的升华。此外,苏轼热爱生活,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笠,品尝生蚝,展现了一个可爱的人格形象。可以说,苏轼是一位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一座精神人格的丰碑,影响了后世近千年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因此,苏轼诗文中所展现的自然诗意山水和超然人生境界,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体两面,即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山水与人生的深层映射,是今天我们从苏轼诗文中汲取的精神营养。

深度开发苏轼主题文化旅游产品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苏轼诗文作品所体现的旅游文化内涵,为深度开发苏轼主题文化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厚资源。

一是串珠成链,打造苏轼文化深度研学之旅。苏轼一生游历丰富,在全国各地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只有将这些点位进行串联,形成文化旅游线路,才能让游客在旅程中更加深刻地感悟与体验苏轼的人生历程。因而,要深入研究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通过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将散落于各地的苏轼文化遗迹进行主题化串联。例如,打造苏轼“长江诗路”,诗人自述“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从他的家乡眉州,到丰都双桂山、宜昌三游洞、黄州东坡赤壁、庐山、湖口石钟山、镇江金山寺等,承载着他深厚的长江情结,寄托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人生体悟。再如,打造苏轼“逆境超然诗路”,诗人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正是在这些贬谪地,苏轼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与升华,造就了滋养中华文化近千年的“东坡精神”。黄冈近年来将苏轼的足迹设计成为主题性文化旅游线路,通过重走这些线路,人们才能够实地体悟诗人的心路历程。

与此同时,要精心设计苏轼主题研学旅游线路,推出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研学旅游活动,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学功底、深谙苏轼诗文底蕴,又能够生动表达的优秀讲解员。通过重新寻访诗人的人生足迹,与苏轼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

二是空间激活,再现情景交融的人文诗意之美。中国旅游文化中最重要的审美特质之一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的是审美主体的内心感情与作为客体的客观景物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审美世界。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对此阐述为:“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苏轼一生游历,创作了大量名篇佳作,大幅度拓展了中国风景名胜的审美意境与文化内涵。

在对与苏轼相关的特定地点和风景名胜的现代价值进行创新转化过程中,要充分采用现代的科技与艺术手段,将这些特定地点所储存的文化内涵和诗意审美进行激活、再造与重现。例如,黄州东坡赤壁,这里是苏轼代表作“一词两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的创作之地。苏轼的赤壁,不仅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视觉景象,还是一个上千年的历史岁月“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文化空间,更是一种“故国神游”“人生如梦”,将个体之渺小寄托于无穷无尽的历史时空之中的精神境界。东坡赤壁,既是一个客观的物理空间,又是一个文化空间,更是一个诗意的精神空间与寄托着文化情感的抽象空间符号。因而,要将科技、艺术与体验充分融合,创新采用情境再现、情景表演、场景体验、光影艺术、装置艺术等方法,对东坡赤壁进行空间激活,打造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再现苏轼笔下情景交融的诗境与诗意。

三是推出文艺精品,塑造现代苏轼形象与精神人格。苏轼作为一个诗人的形象,早已内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标识与符号。近年来,在文艺领域持续掀起“东坡热”,以苏轼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在影视剧、纪录片、舞台艺术、沉浸式展演等方面涌现出大量作品,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苏东坡》《定风波》《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等纪录片或节目引发广泛的社会反响;国家话剧院的《苏堤春晓》、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大江东去》、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东坡》、台湾国光剧团的京昆合演《定风波》等,是近年来的舞台艺术精品;苏州先贤文化数字沉浸展览《你好,苏东坡》,打造出苏东坡数字虚拟人。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呈现出苏轼人物形象与精神人格。

进一步深化苏轼主题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将文艺精品与旅游深度融合。一方面,将文艺作品创作与特定地点相结合,例如,话剧《苏堤春晓》展现的是苏轼与杭州的西湖与苏堤,音乐剧《大江东去》以黄州东坡赤壁为题材,这些作品可以极大地增强以苏轼为主题的这些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感染力与吸引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数字化、跨媒介的展示和传播,赋予苏轼更加鲜活、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再创一种不朽的生命形式,让苏轼进入现代生活,让今天的人可以与苏轼交流对话,从而激发更加深层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注:本文受2024年度湖北省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重点课题[HCYK2024Z06]资助。)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大别山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苏轼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速达股份 001277 32
  • 08-23 益诺思 688710 19.06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