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今年1—7月份,黄河入海断面(丁字路口)总氮平均浓度3.15mg/L,较入鲁断面刘庄3.48mg/L,改善9.5%。”在近日开展的“黄河联合研究专家行”期间,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所长李艺表示,“黄河干流山东段水质连续八年保持Ⅱ类。”
总氮是主要的营养元素。与其他污染物相比,由于氮素一般不对人体或水生生物产生直接毒害作用,所以我国河流水环境质量管理不以总氮为重点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河流总氮可通过富营养化干扰下游湖库或近海水生态系统功能。黄河自西向东流经九省并最终汇入渤海。而渤海总氮浓度自80年代中后期迅速上升,赤潮频发,呈现出以氮素为主要污染物、以高氮低磷为主要特征的富营养化趋势。因此,进一步降低黄河总氮污染对其所联通的湖库和近海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中下游总氮污染呈现出沿下游逐渐加重的变化规律,其中2022年黄河中下游总氮排放量为47.7万吨,排放构成以农业源和生活源为主,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放占比较小,其中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总氮排放量分别为6.7万吨、5.7万吨、19万吨、16.3万吨。”黄河联合研究项目“黄河流域中下游总氮污染溯源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夏星辉表示,“根据黄河中下游河道总氮同位素溯源结果显示,化肥施用和土壤氮淋溶等农业源占比57.6%,城镇生活等点源总氮排放占39.5%。”
“目前,入海河流总氮的治理与管控仍存在较大挑战。”夏星辉说,我们建议从以海定陆、精准溯源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同时从生态补偿、源头控制、技术体系建设和区域合作四方面建设黄河流域中下游总氮陆海协同控制机制。
据了解,黄河流域省份总人口占全国30.3%,粮食、肉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等能源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厘清黄河中下游总氮排放关键区域、排放来源、重点部门或行业排放情况,对制定和实现陆海统筹条件下黄河总氮排放削减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3年黄河入海总氮负荷为8.4万吨,年均入海总氮浓度为3.7mg/L。”夏星辉说,“根据近海总氮控制目标和对河道总氮的溯源解析,我们建议制定黄河口近海水质控制目标清单,即近期2025年平均优良水质面积达到40%、中期2035年达到60%、远期2050年达到79%三阶段改善具体目标。”
此次“黄河联合研究专家行”活动,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组织开展。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