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文章:如何推进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湖北省宜都市是这么做的

本报文章:如何推进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湖北省宜都市是这么做的
2024年08月23日 11:39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湖北省宜都市地处鄂西南长江中游南岸,境内水网密布、河湖纵横。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宜都市现有规模化养殖场223家,年出栏5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1300余家,2023年,全市出栏生猪78.2万头、肉牛1.33万头、肉羊33.6万只、肉禽598.2万羽。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维护流域水环境安全,宜都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快完善畜禽粪污收集治理设施,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逐步形成种养循环的绿色农业模式。2023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4%。宜都市畜禽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有以下经验:

一是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强化污染物源头治理。

宜都市组织养殖场(户)按照“一场一策”要求建设治污设施,落实干清粪、雨污分流等措施,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干粪堆沤池、厌氧发酵池、沼气池、生物发酵床等设施。在柑橘、茶叶、蔬菜、玉米等农作物集中连片种植区和苗木种植基地,建设储粪池(沼液储存池)、沼液输送管,将沼液通过管道输送至种植区,用作农肥。近三年来,全市共有832家中小养殖场(户)新建了沼气池、储粪池等设施,新增纳污容积9.4万立方米。

宜都市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扶持作用,带动养殖主体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建设田间储粪池252座,铺设沼液输送管267千米,建设两家年产5万吨有机肥的生产企业,规模养殖场环保设施配套率达100%。

二是分类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农田等土地资源充足的地区,推行粪污“就地消纳”;在土地消纳能力不足的地区,依托第三方粪污清运组织,建立“以需定肥”市场化运作机制,开展粪肥转运、异地消纳;在农田资源少、粪污转运不便的山区,采用生物发酵床治理畜禽粪污,开展清洁化养殖。

坚持以点带面、全量还田。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龙头,以点带面,推行粪污集中处理、全量还田,逐步形成“猪—沼—果(茶、菜等)”循环农业模式。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是宜都市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全量还田一体化示范村,依托柑橘合作社,组织规模养殖和种植主体、种养大户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建成储粪池30余座,容积达到5000多立方米,每座储粪池配套的沼液输送管可辐射农田约120亩。当地还组建了迎风劳务服务队,承担鸡头山村、汉洋坪村等4个村庄的粪肥转运、异地消纳任务。第三方服务显著降低了养殖和种植成本,减少了化肥施用量。据统计,依托第三方收集利用粪污比自建生物发酵床节省治污成本约30%;通过施用粪肥,每亩耕地和园地年均减少化肥用量约60%,节约肥料成本约350元;依托管道输送粪肥,每亩土地每年节约劳动力成本约200元。

坚持数字赋能、云上清运。开发畜禽粪污清运组织网上监管平台,建立粪污清运台账,对粪污收集、转运、消纳实行全过程信息采集和监管。同时,全市建成“收集点—集并点—无害化处理中心”收运处置网络,可年处理病死畜禽3万头,实现病死畜禽全收集、全处理。

三是约束激励并重,探索形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落实畜禽养殖“三区”划分规定,督促规模养殖场建立畜禽粪污规范化利用计划台账和日常利用台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压实养殖业主主体责任。

强化日常管理。各乡镇(街道)建立畜禽养殖日常排查、投诉和立案查处机制。各地开展定期排查,实行一月一梳理、一月一上报、一月一整改、一季度一督查,依法查处非法占用土地或林地、环保设施不配套、在“两区”(禁养区、限养区)内新(改、扩)建养殖场、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

制定奖补政策。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载体,建立上联养殖户、下联种植户的奖补政策,奖补对象包括收购消纳异位生物发酵床垫料2000吨以上的市场主体(大户)、规范建立畜禽粪污计划和利用台账的养殖场(户)、代管公共畜禽粪污利用设施的村集体、第三方畜禽粪污清运组织等。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生态环境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速达股份 001277 32
  • 08-23 益诺思 688710 19.06
  • 08-20 成电光信 920008 10
  • 08-19 佳力奇 301586 18.0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