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在成都街头走一走
□李永才
初到成都是1985年。那年夏天,我考上四川师范大学,从重庆菜园坝车站坐火车来成都。第一次走进川西坝子,辽阔而深远的平原,对在重庆山区长大的我而言,既感新奇又十分激动,真切地看到一个大都市的千年传奇,真切地感受到成都这座古城的无限魅力。自古成渝一家亲。成渝地区文化可谓同根同源、长久交融,有着充分的历史传承和区域间的交流,以及共存的文化认同。但在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方面又保持了各自的特质,如成都人“多斑彩文章,尚滋味,好辛香,君子精敏,小人鬼黠”,重庆人“其民质直好义,士风敦厚,有先民之流”“无造次辨丽之气”。
成都与重庆说的都是四川方言,成都话慢而软,重庆话急而促。对成都方言,易中天先生的《读城记》有这样的表述:“成都人说话,就像他们喝酒吃菜,讲究劲足味重,凶起来凶过麻辣烫,甜起来甜过三合泥。”成都人习惯用后缀来表示“强调”,如“安逸得很、巴适得板”;常常使用形象幽默的词语,如把非常高兴叫“高兴惨了”,把乱表态叫“冒杂音”;常常采用借喻方式,如“雄起”指“加油”,“勾兑”指拉关系、走后门。成都人说话具有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特点。
作为地道的重庆崽儿,我在成都生活近40年,对成都历史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而成都也为我打开了一幅万千气象的美学画卷。
蜀地历史灿烂而厚重。单是在东华门遗址公园,我就看到了秦汉至明清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陆游笔下“一过一销魂”的摩诃池、威严壮丽的蜀王府、清代乡试专用考场贡院……对东华门遗址的考古力证自秦建成都城2300多年以来,城址不改、城名不变的城市格局,以及赓续3000余年的历史文化脉络。
从宏观地理位置考察,成都是中国唯一的三大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因而成为古代中国内陆地区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早在先秦时期,成都就与东南亚有着十分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经云南,进入缅甸、印度,于东南亚各国影响力甚大。自汉至唐的数百年间,蜀锦等丝绸织品成为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远销至西域、中亚、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成都的工商业文化深植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并不断展现新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崛起的成都高新区,以其改革开放前沿地标,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一极:高新南区、高新西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代表着崭新的成都风貌。聚焦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先进制造业和软件技术产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当你走进这些科技产业园,一定会为成都在新时代新征程所书写的美丽华章而感叹和自豪。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赵雷的一首《成都》走红,唱出了多少人对成都的想象和向往。在成都,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有古典吟唱,也有现代交响;有创意设计,也有诗词歌赋。成都文化因富庶闲适而优雅别致,因开明进步而引领时尚。有中国古诗词吟诵音乐会,也有诗意化的交响乐专场,还有成都国际诗歌周活动在这里持续举办,演绎充满想象力的“成都音乐诗歌地图”。
走在成都的街头,让人流连忘返的不只是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还有说不尽的魅力与活力。成都街头熙来攘往的人群、热闹非凡的场景,展现出无穷的活力和生气;成都街头变幻多姿的市景,流光溢彩的灯火,让我倍感巴适与亲切。特别是夜幕降临,东门码头人头攒动,慕名而来的游客坐上画舫沿锦江顺流而下,兰桂坊、合江亭、九眼桥依次从眼前掠过……成都这座“不夜城”的浪漫夜景,徐徐拉开帷幕:国潮大剧《花重锦官城》带领你探秘蜀地起源、对话诸葛治蜀、重走玄奘取经路;以蜀地汉文化为背景的各色主题餐秀带领你穿越历史长河,体验独一无二的古蜀宴饮,让你感受成都日常生活美学中,一种别样的人间烟火气。除夕夜晚,交子大道的双塔“灯光大秀”,让10万市民游客以别样的方式迎新年……
在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我看到了溪水环绕、林塘清幽的草堂,看到了杜甫留居成都期间,创作的第一首诗《成都府》:“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杜甫笔下的成都人民是“新人民”,这里的新人民怀抱新鲜、新奇的希望,在安逸的生活中,透出一种悠闲与宁静的新气象。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