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屏”出精彩;神奇量子,奥妙万千;“绿色”电池,能量无限……在合肥,先进的科技产业在这里崛起,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
十八联圩,生态明珠;现代农业,固本强基;乡村振兴,安居乐业……在合肥,生态文明与康乐生活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美好未来新画卷。
创新潮涌 引领未来
将一方小小的屏幕,转化为无限宽广的世界。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方”)在合肥拥有一条第6代TFT-LCD生产线、一条第8.5代TFT-LCD生产线以及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此外,京东方在合肥还相继投资了智能制造工厂、打印OLED技术平台、数字医院、柔性调光膜及电子器件研发等项目,累计投资超千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3万个。
“合肥是京东方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目前全球出货的每四块屏就有一块来自京东方。” 京东方合肥区域党委书记、总经理丁光辉介绍,在新型显示领域,合肥市有着从玻璃到整机的完备产业链资源,拥有百余家配套企业,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这些都为公司的健康发展、供应链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环绕屏、折叠屏、卷曲屏……在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维信诺”)展厅内,各种形态的屏幕以及场景应用让人眼前一亮。
维信诺是全球领先的新型显示整体解决方案创新型供应商。OLED技术是国际上高技术领域的一个竞争热点。维信诺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基础研究到中试生产再到大规模量产的发展节奏,稳步发展OLED技术和产业。
维信诺公共事务总监高远峰表示,维信诺在供货方面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确保了产品能够稳定地供应给各大品牌商。目前,公司已经与多家知名手机品牌如荣耀、vivo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始向汽车品牌红旗供应显示产品,实现了国车配国屏。
近年来,合肥市深入研判量子科技发展大势,积极开辟量子信息“未来赛道”,聚力打造“量子科技”与“量子产业”双高地,目前集聚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6家,居全国城市首位。
成立于2009年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盾量子”),始终深耕量子信息领域,聚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三大应用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
国盾量子董事、副总裁唐世彪介绍,公司参与“星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主要产品已被部署在包括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在内的骨干网,合肥、济南等地城域网和行业量子保密通信接入网,服务于政务、金融、电力、工业互联网等行业领域的客户。此外,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5G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携手生态伙伴为各行业领域提供“量子+”安全服务。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战略合作继续深化,推出的运营商首款“量子密话”产品,在网用户规模已突破100万;量子加密对讲用于2022年冬残奥会、2023年亚运会通信保障等场景。
华彩(合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彩科技”)成立于2023年5月,主要从事半固态/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在科大硅谷支持下孵化于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已经与宁德时代、奇瑞新能源、国轩高科、中科海纳、安瓦能源、国科能源、融捷集团等国内著名电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华彩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孔德云介绍。
据悉,华彩科技成立一年不到,已完成四千多万元天使轮股权融资,获得科大硅谷高层次人才C类团队项目支持;公司年产10万吨新型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已立项,一期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试产,项目达产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30亿元、利税3.5亿元。
在安徽创新馆2号馆内的安徽科技大市场线下服务中心,集聚了几十家线上线下合作入驻机构。
近年来,安徽创新馆结合全省统一的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大市场建设,牵头组建国有控股的安徽科技大市场公司,正在广泛对接、主动服务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领军企业、科创资本及行业专家,从技术成熟度、行业市场容量以及竞争态势等多维度因地制宜遴选推介项目。
合肥滨湖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安徽创新馆主任陈林介绍, 截至目前,已组织专场对接500余次,全流程服务上海沐睿“汽车电子及零部件可靠性检测实验室”等多个项目注册落地。
生态华章 乡村绽放
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繁茂的植被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内,广袤的湿地与绿地,成为了城市的绿肺,守护着生态平衡。
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政介绍,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是全国首个兼具生态湿地功能定位的蓄洪区,创新性将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和行蓄洪功能有机融合。该湿地于2018年3月开始一期工程建设,目前一、二、三期项目已建设完成, 正在建设的四期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纳入水利部重大水利工程150项,并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重大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进(退)洪闸工程、蓄洪保障设施、生态湿地修复等,预计2024年下半年完成建设。
在肥东县桥头集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鸟巢型、土楼型及金字塔型的气雾栽培温室大棚令人印象深刻。在大棚内,所有的蔬菜采用气雾式无土栽培方式种植,生长周期与传统的土壤种植相比缩短三分之一,产量则提高7到10倍。
桥头集镇党委书记姜华斌介绍,产业园以蔬菜作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涉及8550户、2.6万人,涵盖桥头集镇国光、复兴、竹塘3个社区。先后引进安徽开垦、上海雾耕等多家大型农业企业,以“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特色果蔬种植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走进桥头集镇国光社区黄张文艺村,只见小桥流水、荷花正艳,和美乡村的村容村貌让人流连忘返。
黄张文艺村的蝶变始自2020年,当地从提升人居环境入手,实现村庄人文和自然景观的融合,随后又发起“黄张文艺村”计划,整合村内闲置房屋,积极引进美术、设计、写作等文学艺术领域的人才入驻。目前已建成“乡里乡亲”馆、无界茶社、燕子窠茶院等业态,带动周边群众积极探索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方向,用艺术点亮乡村,用文化赋能乡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