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离开母体的窄螯螯虾胚胎是否能“破壳而出”?新疆科研人员给出了答案。日前,新疆科研人员在窄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成功采用该技术孵化出首批窄螯螯虾虾苗。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离开母体的窄螯螯虾胚胎是否能“破壳而出”?新疆科研人员给出了答案。日前,新疆科研人员在窄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成功采用该技术孵化出首批窄螯螯虾虾苗。
这标志着新疆窄螯螯虾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迈上新台阶。
今年5月,新疆农业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开展窄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研究,约400尾抱卵雌虾分别被送往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额河螯虾产业技术实验室”,以及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东西部协作攻关该技术。
科研人员分别对实验室的螯虾消毒,人工剥离附着在腹部的受精卵,并转入离体孵化设备进行人工孵化和胚胎发育观察。通过优化不同消毒剂和消毒时间、孵化温度和孵化密度、水质消毒及水质环境,科研人员成功突破窄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技术。
“人工剥离的螯虾胚胎经过30天左右的孵化,已经‘破壳而出’,发育很好,平均体长超过3厘米,最大的已经达到5厘米了。人工剥离的螯虾胚胎在6月15日左右全部成功孵化,这比自然孵化缩短了10天左右的时间。”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师、额河螯虾产业技术研发团队首席科学家李斌说。
实验过程中,双方团队系统摸索并优化了胚胎离体孵化条件,并对水体环境和孵化温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窄螯螯虾更适合低温环境孵化,最适宜水温为18℃至22℃。目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最高离体孵化率接近45%,明显高于自然孵化率。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额河螯虾产业技术研发团队岗位科学家吕建建说,通过东西部联合研究,目前他们已初步掌握了窄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技术,与自然孵化相比,离体孵化可将虾卵孵化率提高至45%到55%。目前国内已经在红螯螯虾、克氏原螯虾繁育中广泛使用该技术。
团队副首席、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副教授李娜说,在人工高密度养殖环境下,窄螯螯虾自然孵化率仅为15%至20%,胚胎发育时长45天至60天,孵化时间长、破膜时间不同步等问题限制了虾苗规模化生产。胚胎离体孵化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培育苗种技术,应用于虾蟹类繁育可减少对抱卵虾蟹的饲养管理成本,还能减少抱卵过程中卵掉落或者碰撞损坏的几率,有助于提高孵化率。
“窄螯螯虾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市场需求量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团队将继续加大研究力度,通过系列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为新疆水产养殖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全国水产养殖业提供宝贵经验和参考。”李斌说,最近利用暑期,团队带领大学生实践团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七团、吉木乃县实习点,重点考察和验证螯虾人工繁育工作开展情况,推广胚胎离体孵化技术,计划2025年春季在吉木乃县螯虾产业园推广应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