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把环保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本报评论:把环保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2024年07月26日 08:01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对“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作出了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进行强调,说明这不仅是2024年的重点工作,更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是对“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更为细化的阐述,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强化非经济性政策之间的统筹,确保各项政策不仅要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还要同向发力、形成合力,避免因政策效果的碎片化导致“合成谬误”。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宏观政策取向上存在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生态环境领域也有所体现。比如,一些地方在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时,容易出现层层加码的情况,造成所谓“运动式”执行的结果。生态环境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都属于长期目标,应该使用长期的政策手段,但曾经也有一些地方过于急迫,忽视客观规律,采取激进措施,使得辖区内相关企业集中关停,这既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也无益于企业绿色转型,更会对民生造成影响。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宏观政策也是一个复杂体系,不同政策可能会侧重于不同的特定对象。但无论是在制定阶段还是执行阶段,各项政策都应该体现出一致性,即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以及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意味着各地在出台产业、环保等政策之前,要以是否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判断标准,进行综合性考量、全局性评估,防止政策之间“打架”,偏离总的政策目标。比如,盲目上马“两高”项目虽然会让当地GDP在短期内快速增长,但是碳排放也随之增加了、能耗也上去了,这就与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背离。这类政策必须坚决纠正。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可以说是环保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的典型代表之一。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利润率是其他企业的2.6倍。与2018年超低排放改造前相比,全国钢铁产能集中的10个城市PM2.5浓度平均下降24%,促进了重点区域和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还累计拉动社会有效投资超6000亿元,带动了环保及相关产业快速增长。比如超低排放要求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于是带动了我国新能源重卡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全球第一,同比增长154%,主要集中在钢铁大省。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经济政策、交通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环保政策等,取得的成效也是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的,为其他重点行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生态环境既是一个复杂、多维、客观的自然系统,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的社会系统。污染防治攻坚战越是深入,与宏观政策的关联性越强,越要注重政策协调、整体效果,越要注重各项措施之间的协同联动程度。只有加强对各领域改革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才能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在统筹兼顾中增强整体效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环保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