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增强经济向上向好态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巩固增强经济向上向好态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2024年07月26日 05:46 重庆日报

  核心提示

7月23日上午,市委召开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两江新区、大渡口区、江北区、长寿区、铜梁区、武隆区、丰都县、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区县和部门负责同志作书面交流发言。以下是发言摘登。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罗蔺

  两江新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重点产业精准发力,对每个产业量身定制“一个行动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批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加快从“1到10”迈进。今年上半年,两江新区直管区GDP增长7.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8%。

  一、全力做优“存量”。坚持把传统产业作为基底,瞄准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积极导入新技术、新资源,以科技创新助推传统产业焕发新机。突出数实融合,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抓手,推动“智改数转”,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00余个。培育赛力斯、长安深蓝、阿维塔等新势力汽车品牌,上半年实现汽车产值1110亿元、增长38%。积极应对笔电代工产能转移,聚焦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3大方向推动电子产业加快转型,液晶显示屏产量增长28.5%、集成电路产值增长16.4%。

  二、全力做强“增量”。把促进生物医药、卫星互联网、AI及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关键,持续完善政策、拓展场景、培育企业、招引项目,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成功招引太蓝新能源、中科摇橹船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布局新赛道,助力长安汽车与中国星网实现国内首次卫星互联网与车机系统通话及数据传输。

  三、全力激发“变量”。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点,打好技术服务、科技体制改革、资本要素供给“组合拳”,累计引育科技型企业575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46家。依托两江协同创新区,发挥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50家入驻科研院所的“窗口”作用,深度链接海内外创新资源,培育既懂创新又懂市场的职业经理人100余名,推动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亿元、占全市的43.2%。

  承压抓项目 加压促转型

  以奋进姿态迈开高质量发展步伐

  大渡口区委书记 余长明

  大渡口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直面经济探底困境、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塑动能、促转型。上半年,固投增速连续6个月中心城区第1位,在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会作经验交流。

  一、聚焦项目储备早谋划抢先机。抢抓柴院落地战略机遇,编制钓鱼嘴片区空间、发展规划,打造国际交往特色小镇。全市首个金融支持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实施。率先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吸引社会投资30亿元。深化央地合作,落地中经城投、中水电一局等央企国企在渝机构11个。引进科大讯飞等项目34个,到位资金增长75.6%。

  二、聚焦投资放量抓保障强推进。实施专班推进、镇街服务高质量发展、部门管行业管产业工作机制,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市4.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居中心城区第1位。强化资金、用地、审批保障,全国首创“渝链贷”,盘活低效厂房8.5万平方米,审批时限缩减26%。重点项目分A、B、C三类监测调度,推进顺利率超95%。

  三、聚焦动能塑造优环境增后劲。培育新质动能,研发投入强度3.7%,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11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2.6%,战新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8%。优化营商环境,连续两年获市政府督查激励,华韶智算、春风动力、潜能集团等新投资超10亿元。深化“解放思想转作风、狠抓项目促发展”专项行动,提振状态加压奋进,为新重庆建设贡献大渡口力量。

  打好改革组合拳

  推动江北发展跑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

  江北区委书记 滕宏伟

  江北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用好改革关键变量,推动上半年GDP增长8%,增速居全市(行政区)第1,财政收入质量保持全市第1,改革报表跃居全市榜首。

  向改革要动力,奋进经济发展“快车道”。把抓产业作为改革创新的主战场,担稳担好金融、商贸“两副担子”,拓展升级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江北嘴金融中心,百亿级商业体中環万象城进度过半,空中连廊实现开工,商品销售总额超4300亿、占全市约20%;扎实推进“工业倍增”,全力支持长安汽车等稳产增效,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7个季度两位数增长。

  向改革要活力,提高经济发展“质效比”。卸掉国企包袱,提前将11户区属国企压减为4户集团公司,实现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全员劳动生产率“4个提升”;用好开放优势,借力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渝车出海”,沿链聚合狠抓招商,签约重点企业80余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8个;培育新质动能,新落地软信企业10家,规上互联网、软信服务业营收大幅增长118.3%、拉动全市增长10.9个百分点。

  向改革要潜力,稳定经济发展“预期值”。着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培育优良土壤,聚焦市场主体“创业放心”,做实“百千万”联系服务机制,全市首创政府合同履约监管系统,民间投资增长17.9%;聚焦人民群众“生活安心”,提前半年完成全年就业目标,全市唯一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北滨路东延伸段一期建设进度达50%;聚焦广大干部“干事用心”,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创新铁山青年干部突击队等载体,党建报表连续5个季度全市A档。

  以数字“关键变量”

  撬动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长寿区委书记 刘小强

  长寿区深入落实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架构,加快推动重庆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建设,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上半年,GDP增长6.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9%。

  一、强化“数字+制造”能力,先进制造业乘“数”而上。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生态,建成投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集聚数商100余家,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等3个产业大脑入选数字重庆建设一周年成果45项机会清单。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变革,累计建成5G全连接工厂3家、智能工厂9家、数字化车间66个。强化数字基建支撑,实施北斗技术试点示范工程,获评2024年数智开发区建设典型案例。

  二、激发“数字+服务”动力,现代服务业聚“数”而兴。推动未来市场“四中心一基地”布局,重庆义乌数智产业园汇聚供应商125家,链接全国产业基地24个。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数据能力中心,建成投用全市首座一站式重卡换电站,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20%。挂牌西部数据交易中心(长寿专区)、深圳数交所和杭州数交所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开发数据产品185个,实现全市首单数据资产入表。

  三、提升“数字+乡村”活力,现代农业加“数”前行。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打造数字农田伏羲系统、智能农机创新平台,生成全市首个水稻数字生产指导方案、预计亩均节本增效100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市农科院合作共建粮油产业数字大脑,稻谷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优势特色产业项目。

  深化国企改革攻坚 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铜梁区委书记 谭庆

  铜梁区认真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市委“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上半年,区属国企减亏扭亏22户、压降法人主体23户,实现净利润3.8亿元、增长50%。

  一、加快国企市场化转型。引导国有资本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参投产业基金13支,撬动330亿元新型储能产业项目落地。由国有公司、村集体、社会资本等主体组建“巴岳农庄”强村公司,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2亿元,建成产业基地220个、12万亩,打造3条乡村振兴示范环线,上半年试点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114%。充分发挥国企在文旅融合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巴岳山玄天湖景区、淮远河岸夜间经济集聚区,培育壮大赛事经济、节会经济,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

  二、强化国企科技创新引领。建设铜梁研究院公司,构建“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的创新矩阵体系,实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推广120余项。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推行制造业首席专家制度,率先探索“创新积分贷”科技金融改革,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完成率103%。与中国农科院共建西南研发中心,培育蔬菜花卉新品种30余个,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

  三、推动国有资产有效盘活。创新开展“六资”清理盘活,盘活存量国有资产41.7亿元,回收资金30.6亿元。完成全市首支产投基金合伙权益变现4亿元,引进央企国企来铜投资经营性公建项目9个、20.3亿元。完成国有资产办证236万平方米,面积位居全市第三。大力压降融资平台有息负债,政府综合债务率为全市最低水平。

  构建“336”地灾处置工作机制

  以高水平安全助力高质量发展

  武隆区委书记 何庆

  武隆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构建实施“336”工作机制,连续7年地质灾害“零”伤亡,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强化晾晒比拼,交出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以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为牵引,项目化清单化抓实“十项重点工程”等载体,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列全市第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列全市第1。纵深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深耕六大文旅产业链,开展“武隆旅游30年”系列活动,上半年持票游客、境外游客分别增长31%、246.7%。深化“四个一”项目管理机制,建立“红黄牌”制度,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聚焦工业企业升规指导、政策激励、产销联结,“一企一专班”定点帮扶,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列全市第3。

  构建“336”机制,全力守牢平安稳定底线。强化“三个抓手”。区委区政府常态化研究部署地灾防治,各级“一把手”齐抓共管;完善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闭环工作体系;及时总结“6·28长坝镇长田坎滑坡”等典型做法,获全国复制推广。筑牢“三重防线”。基本建成村社地灾风险管理“一张图”;“四重”网格员、地防员、驻守地质工程师常态化排查核查,风险隐患扁平直报;“事件调度组”“板块跑道组”常驻+轮驻协同处置地灾预警事件。聚焦“六项重点”。严格落实24小时“叫应”和临灾“叫醒”,建立“熔断”机制,组建“1+5+21+N”应急救援队伍,突出重心前移,逐一落实地灾风险源及新生突发地灾点防治措施,适时复盘分析。今年提前撤离避让群众408户1109人,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

  坚持“民生为大” 突出“惠民有感”

  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

  丰都县委书记 张国忠

  丰都县突出目标可及、群众可感、未来可持续,在问题导向中利民安民。2024年上半年GDP增长7.6%,固投增长18.9%。

  以新农人培育为抓手,解决乡村缺人的问题。培育新农人壮大市场主体,通过组建新农人互助会等方式,累计培育新农人5583人、联结农户15.1万人,新增市场主体比2022年同期增长2倍。组织新农人提升产业能级,共建百亿级肉牛全产业链和榨菜、鸡等特色产业链,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新农人促进村强民富,组建强村公司59家,发展共富农场28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全面清零。

  以“小县大城”试点为契机,解决城市缺位的问题。以文旅产业激发城市活力,举办祈福文化节、丰都庙会、南天湖避暑季等节会,游客接待、旅游收入增长11.7%、9.5%。以工业项目增强城市动能,投资200亿元的玻纤项目顺利开工,投资103亿元的抽水蓄能项目加快建设,100个年度重点项目投资放量,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速全市第二。以基础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完成“两江四岸”城市设计,引进谢家湾学校、育才中学合作办学,丰都入列全国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以改革开放为引领,解决发展缺魂的问题。向改革要活力,国企减亏41户、扭亏6户,盘活资产40.13亿元、回收资金12.79亿元,完成率均居全市前列。向开放要空间,落地全市首笔肉牛产业陆海新通道绿色跨境贷,肉牛进口、榨菜出口、藠头出口保持全市前列,进出口总额增长39.3%,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值增长14倍。向环境要效益,常态举办1号茶叙日、企业评议部门等活动,“民呼我为”办结事项满意率全市第一。

  坚持民生为大 突出人才为要

  一体化构建高质量教育强市体系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 刘宴兵

  市教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5190个、义务教育学位5.6万个、普通高中学位1.5万个。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和留渝就业人数实现“双提升”。

  一、聚焦惠民有感,擦亮高质量发展“新成色”。紧扣“上好学”,推进“人口+学位”供给机制,以“教联体”改革推动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占比超80%,普高招生计划占比提升6%。紧扣“育好人”,构建“1458N”红岩思政育人体系,《重庆擦亮红岩底色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在全国推广。紧扣“就好业”,“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三端发力,组织双选活动2.12万场、访企拓岗1.15万家、提供岗位270万个,重庆在全国作经验交流。

  二、聚焦支撑有力,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围绕产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首创“分层级组建、实体化运行、数字化治理”模式,建设14个产教联合体,专业与产业契合度达87%。围绕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启动教育强市“区县行”“企业行”,走访企业2126家,解决产线问题565条,调整本科专业点72个。围绕重大战略组织科技攻关,高校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位列西部第1,全国第5。2所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

  三、聚焦改革有效,激活高质量发展“原动力”。强数智变革,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牵引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协同9部门、共享13类数据、惠及50.9万名学生,获批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首批试点省市。强区域协同,成渝共推130个项目,渝新18所学校结对共建。强对外开放,打造“留学重庆”品牌,实施职教“随企出海”,扎实推进柴院、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数排西部第2。

  坚持系统思维 勇于改革突破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财政贡献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姜国杰

  市财政局一体学习、一体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系统思维,勇于改革突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财政贡献。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07亿元,增长1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49亿元,增长6.9%,财政收支形势恢复向好。

  一、深挖改革潜力,千方百计夯实财源基础。统筹各类收入来源,挖潜增收,确保“颗粒归仓”。强化财政与税务、规资等部门联动,多跨协同抓好财政收入。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全力争取中央转移支付、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支持。切实发挥财政牵头抓总职责,梳理解决各类堵点难点,推动国有资产盘活取得成效。

  二、突出改革重点,有力有效保障重大战略。统筹各方支出需求,有保有压,将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健全大事要事保障机制,全力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决策。健全基层“三保”全链条监管机制,实施“提级审核、分类管控、专项保障、专账管理、动态监测”管理链条,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全市未发生一起政府债务违约事件。健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机制,实施“六减六控”措施,削减不必要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和民生急需上。

  三、激发改革活力,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统筹各项治理机制,刀刃向内,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强化党建统领,树牢政治机关意识,奋力打造“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打造财政智管应用,推动横向全覆盖、纵向全贯通、业务全整合。强化绩效引导,构建“评估+评审+评价”联动机制,深化预算单位、政策和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监管护航,财会监督贯通协调、联合监管合作机制做深做实,充分揭示问题,扎实督促整改,有力维护财经秩序。

  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夯实民生之本

  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 谢礼国

  市人力社保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奋力交出就业高分报表。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4万人,同比增长3.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7%。

  一、聚焦需求端,持续扩大就业容量。向企业发放就业资金5.9亿元,降低失业保险费16.4亿元,提供低利率“稳岗贷”156亿元,稳定就业岗位635万个。全量归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用工需求,全市发布招聘岗位287万个。完成1.3万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录招聘,同比增长7.7%。提供“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岗位4122个,同比增长17%。

  二、聚焦供给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促进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23.3万人,同比增长12.5%。扎实开展“春暖农民工”专项行动,全市农民工务工人数达到793.6万人,实现愿出尽出。农村脱贫人口务工80.9万人,同比增长2.6%。举办“就业援助月”活动,促进困难人员就业6.7万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两江新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