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学习时报
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建立的首个省辖市,至今不过70余载,但其名称的由来却渊源久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即黄石矶也”,因其石色皆黄故名黄石。黄石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拥有3500多年的冶炼史、100多年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熔旧铸新、点石成金”是这座城市几千年来最鲜明的特质、最独特的文脉。
大兴炉冶,开创中国古代冶炼技术之先河
“天有洪炉,地生五金,晖冶寒淬照云清”。3500年前,智慧的楚国先民们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铜矿,开采鼓铸、大兴炉冶,凭借高超的冶炼技术,黄石成为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引领先进冶炼技术数千年,至今留下了中国最早、世界罕见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以及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等“四大工业遗址”,钩沉这座城市独有的记忆和标识。
从“商周铜都”到“汉宋铁镇”,熊熊锻造之火生生不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大量的青铜器的铸造铜料来自大冶铜绿山,三国时期的孙权曾在此筑炉锻造兵器,隋朝杨广在铁山南设置十座炼炉、铸造五铢钱,南宋岳飞令岳家军在大冶一带劈山开矿、锻造“大冶之剑”,明朝朱元璋在此设置兴国冶年产铁百万斤。无数文人墨客为黄石的冶炼盛况所震撼,李白曾记述“其初铜铁曾青,未择地而出,大冶鼓铸,如天降神”。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在黄石创办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大冶铁矿,建成湖北第一条铁路——大冶铁路。1908年,盛宣怀将大冶铁矿、汉阳铁厂、萍乡煤矿合并,组成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黄石还分布着远东第一水泥厂、中南地区第一大电厂、湖北省最大的煤炭基地、长江最大的运矿港口等,时至今日,大冶铁矿、大冶特钢、华新水泥等多个百年老字号企业仍焕发勃勃生机。
大冶兵暴,为开展湘鄂赣武装斗争开创了新局面
黄石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矿冶文明史,而且有着光荣而悠久的革命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初期,黄石就成为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重点区域。1922年3月,黄石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大冶钢铁厂党小组建立,统一领导大冶工矿区的工人运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大冶兵暴”。这次兵暴,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平江起义的延续,为开展湘鄂赣武装斗争开创了新的局面,被中央誉为“模范的大冶兵暴”。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留下了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涌现出“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等英雄人物,见证了贺龙整军、红三军团成立等重大党史事件,还诞生了“小莫斯科”龙港、“小井冈山”南山头等40多处历史革命遗迹,被授予国家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先烈留下的红色印记,激励并发展成刻在黄石人骨子里“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
工业会战,办大办好新中国的“工业粮仓”
1950年,黄石正式设市,并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的工矿特区。全国十大特钢之一的大冶钢厂、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生产基地的华新水泥厂、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等27个重点工业项目在黄石拔地而起,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从全国各地涌入,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小燕子》反映的就是当时黄石厂矿林立、机器轰鸣的工业大会战火热盛况。
1953年,毛泽东在乘坐舰艇视察长江时,看到岸上灯光闪烁,得知是途经黄石后,提出要上岸看一看。毛泽东在大冶钢厂仔细询问生产情况,并殷切嘱托把这个厂办大办好,鼓励黄石当好新中国的“工业粮仓”。1958年,毛泽东再次到黄石视察了大冶铁矿现场。他5年间两次到同一个地方视察,饱含了对中国加快实现工业化的殷切期望。
改革开放以来,黄石锲而不舍追逐现代工业梦,成为第一批国企改革的试验田,一批企业通过改革创新在困境中涅槃重生。曾经的市属国有企业华新水泥,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中国建材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率先布局“一带一路”等海外市场。东贝集团国企改制后,持续深化技改创新,制冷压缩机产销量全球第一。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并购冶钢集团钢铁板块资产,使“百年老店”重焕新春。在国企改革浪潮中,黄石的纺织服装、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为全国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振华化学、三丰智能等一大批成功上市企业。黄石人在深化改革中不断重塑生产关系,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转型升级,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
“只有落后技术和产品,没有落后产业。”黄石市持续实施“百企技改”工程,完成工业技改投资超900亿元,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先后4次获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考核优秀等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获国务院激励表彰。通过技改升级,大冶特钢460钢管数字化工厂可柔性定制1万多种规格产品,既节约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又极大提升产业附加值。大冶有色老冶炼厂建成国内首条“一键摇炉”转炉智能生产系统,能耗下降20%。
向“新”而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依靠铜、不唯铜、超越铜,积极延伸铜产业链,大力发展铜基新材料、印刷电路板等产业,建成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培育出千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
活化工业遗产、传承工业历史,是对黄石这座城市创新特质最好的坚守。黄石市对具有历史意义的老厂矿、老设施进行系统性保护、活态化传承、沉浸式利用,推动“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文旅秀带”转变。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的大冶铁矿东露天开采场,曾经废石堆积绵延10余公里,如今已复绿为万亩槐花林,建成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创造了石头开花、矿区变景区的奇迹。华新水泥厂旧址经过活化利用,蝶变为华新1907文化遗址公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黄石既是长江边上的城市,也是百湖之市,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重大的政治责任。黄石市先后关停70多公里长江岸线上100多座小码头,按照“一城一港一主体、集中集聚发展”的思路,将黄石新港建设为现代化亿吨港口,建成长江中游首条铁水联运示范线路,用最少的黄金岸线创造了最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黄石这座“熔旧铸新、点石成金”的城市将积极抢抓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历史机遇,聚焦湖北省委赋予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激扬包容创新、唯实自强的城市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创造新未来。
(作者系湖北省黄石市市长)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