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毁五建,冯家坝大桥的百年风云

四毁五建,冯家坝大桥的百年风云
2024年07月26日 01:10 重庆晨报
1968年6月建成通车的冯家坝大桥(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许显昌供图) 1968年6月建成通车的冯家坝大桥(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许显昌供图)
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历1939年1月5日)第一座冯家坝(河口场)大桥举行通车典礼(黔江区三台书院院长陈彤供图)

双桥飞架南北,远处为2016年9月建成通车的冯家坝大桥(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钟良义供图)

1952年4月建成通车的冯家坝大桥(酉阳县融媒体中心曾常供图) 1952年4月建成通车的冯家坝大桥(酉阳县融媒体中心曾常供图)

□铁笛

踩桥是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即桥修成后,要举行踩桥仪式,才可启用。在此之前,不准任何人通行。要选一个吉日良辰,请高寿老人、乡贤名士或“新士举”“新娘”“新官”等前来踩桥。习俗认为,这样做后会大吉大利,桥才经久耐用,从桥上过的人也可免除霉运。

1942年元旦,今重庆市黔江区冯家街道阿蓬江(唐岩河)上,抗日军民共同举行过一次声势浩大的踩桥活动。

1

川湘公路有11个渡口

1937年1月,川湘公路建成,起自綦江县(区)雷神店,与川黔公路衔接,折向东南穿越大娄山和武陵山区,至湖南省沅陵县三角坪与湘黔公路接驳,全长894公里(不含海棠溪码头至雷神店98公里),其中川(渝)境709公里,湘境185公里,沿线各市县相继举行了通车典礼。同年4月1日,川湘公路开始设站经营,川境段共设15个站,除川黔路上石角、万盛、南平、南川、水江5站外,增设白马、江口、彭水、郁山、黔江、两河口、酉阳、龙潭、秀山、茶峒10站办理客货联运业务。由綦江至南川水江镇每日通车一次,水江至黔江每周一次,黔江至茶峒每日一次。

当时,从重庆海棠溪码头出发,川湘公路川境段(含川黔路共线98公里)有綦河、赶水、东溪、长途河、盘古河江口、乌江彭水、冯家坝、两河口、苦竹坝、姚家坝、茶峒这11处未架设桥梁,只设置了渡口。行车到此,只能依赖渡口过渡,一则耗费时间,二则河水暴涨时人车过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黔江境内的冯家坝渡口,位于川湘公路445.78公里处的阿蓬江上,枯水期水面仍宽约130米,仅雇当地渡夫4人,用小木船三只拼成一只渡船,以人力临时撑渡。

抗战时期,作为四川联系湘鄂以东诸省的交通要道的川湘公路,特别是在日军占领南宁、宜昌,扼死南下通道和长江航运后,发挥着“抗战生命线”的作用。

1938年1月,四川省公路局在重庆成立了川黔、川湘两路桥渡工程处,设9桥桥工事务所,在川黔、川湘两路建大桥9座(未规建江口、彭水两处),其中川湘公路建三溪河、长途河、冯家坝、两河口、苦竹坝、姚家湾、茶峒这7座桥梁。同年3月,设置渡口所,专司各处桥梁建设。

2

赶修西南公路第一桥

1939年1月,连通黔酉两县的冯家坝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237米,为西南公路五大干线(川湘、川鄂、川黔、川滇、川康)上的第一大桥。因为桥北岸的河口场属黔江县,黔江人称之为河口场桥,桥南岸的冯家坝时属酉阳县,所以酉阳人称之为冯家坝桥,加之四川省公路局在设计时上报修桥渡口的名称为冯家坝渡口,因此便将其命名为冯家坝大桥。

第一座冯家坝大桥由于是木结构,容易腐朽,加上洪水长期冲击,导致木梁渐渐松动。1940年6月,冯家坝大桥坍塌一孔,至同年10月2日,大桥木桁构坍塌一空。因为运输需要,只得临时改用船渡,赶筑便桥便道。

1940年10月31日,西南公路管理处在两河口(时属酉阳)设立川湘路第四桥工处,办公地设在万寿宫。12月,特派正工程司欧阳缄为第四桥工处主任,与副工程司熊以锷、帮公工程司吴声震、工务员黄河等一起主持冯家坝大桥的重建工作。

欧阳缄是湖南长沙人,土木工程师,桥梁专家,因其1938年修成我国第一座钢链吊桥——能滩大桥而名声大噪。欧阳缄到任后,经过缜密的勘察比对,对大桥进行重新设计,将原来的11孔木桁构大桥设计为6孔木桁构、10孔单楔式桥梁,并在河中加建5个桥墩。

1941年1月,冯家坝大桥重建工程正式动工,同期建设或补修的另有两河口等5座桥梁,共需大料4万余根。

鉴于前次建桥不久便坍塌,大桥重建建得格外坚固,其间主管工程司吴声震,不论风雨,还是空袭警报,每天站立桥上指挥工作。同时,为了避免桥面受到风雨的侵蚀,延长桥梁使用年限,大桥上还增盖了风雨长廊。

经过连月施工,总投资60余万元、设计使用寿命40年的第二座冯家坝大桥于1941年12月底建成,并择日举行踩桥仪式暨通车典礼。

3

新年踩桥上演抗日剧

1942年1月1日,时值元旦,又是冯家坝大桥踩桥日,阿蓬江两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大桥两端用柏树枝扎成的牌坊,高耸云霄。桥南一端正中悬着“贯通国脉”四个红边耀眼的金色大字,两旁柱上配着“拼我们的血汗,解除交通困难;尽我们的劳力,加强运输效能”两条标语。桥北一端正中悬着“以利运输”四个金字,两旁柱上的标语是“以抗战的精神充实交通的机能;以交通的力量助成抗战的胜利”。

典礼台柱上,一副红色对联格外引人注目:“兵马满江山,对流水长桥,谁曰兴亡无感慨;楼台开世界,祝回春大地,应从啼笑见艰难。”

当日,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湘谷转运处川东分处、盐运处、抗敌演剧第六队、中山小学、军民合作站、黔酉两县等17个单位及河口场、冯家坝两地村民近万人聚集在河口场桥头。

其后,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的夫人郭秀仪来到桥端剪彩,“炮声大作,乐声复起,银光一闪,彩带即飘然而下……”(湘桂《冯家坝大桥通车纪盛》)踩桥仪式开始,由郭秀仪开车,黄琪翔领队,汽车十余辆,桥工处员工、各机关代表及当地父老等3000余人组成的踩桥队伍,踏着乐声的节拍,徐徐通过冯家坝大桥。

黄琪翔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踩桥当日,他现场题词“力克艰难”,并写了《重建冯家坝大桥纪》,文中评价冯家坝大桥“为西南五省各公路桥梁之冠”。欧阳缄在《冯家坝大桥落成经过》中,评价冯家坝大桥“为西南公路五大干线之第一大桥”。任显群则直接题词“西南第一桥”。

踩桥结束后,抗敌演剧第六队上演《闹新年》和《最后一颗手榴弹》。《最后一颗手榴弹》剧情为东北抗联9名女战士奉命缝制前线棉衣,在执行任务中,遭到敌人围剿……当戏台上演到敌人以她们的骨肉相威胁,为保护前线物资,女战士与孩子们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时,台下山呼海啸般响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吼声。

从此,无数巴蜀儿女走过冯家坝大桥,奔赴抗战前线。

4

四毁五建长桥保通途

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同年11月12日,国民党移守川东南的宋希濂部263师自两河口向黔江败退至冯家坝时,在冯家坝大桥上安装炸弹,同时将河口场桐油商人汪佩然店里的桐油强征倒在桥上。当天傍晚,冯家坝大桥上的炸弹被引爆,裹着桐油的木桥顿时被大火吞噬。家住桥南的乡绅、塾师兼医生刘兴煦(字春如)目睹此景,愤慨作诗以记:

长桥卧波缚云龙,浩荡难名不世工。

路接川湘如掣电,人通黔酉似乘风。

兵家胜败蚁常事,物质摧毁鼠技穷。

遗礅巨立江水泣,明将惨案诉天翁。

冯家坝大桥被毁后,解放军进军至此,军队和物资只得从浅处蹚水过河,或用小木船拼联过渡。

1950年8月,正式设立冯家坝渡口,有渡工13人,单、双车渡船各1只。1951年8月,重建冯家坝大桥,并于1952年4月21日建成通车。

1952年7月,将冯家坝等地划归黔江县。1966年11月,因桥台发生裂缝,木桁构下悬,节点多处断裂,黔江县报请四川省公路局改建永久式建筑。1967年2月动工,1968年6月建成单链式双曲拱钢筋混凝土桥投用。

1982年7月28日,冯家坝发生特大洪灾,混凝土栏杆和多处桥面被冲毁。1983年,黔江县将冯家坝大桥维修改建为锌管混凝土式栏杆。

风吹日晒水浸,第四座冯家坝大桥屹立46年后,日渐残破,变成危桥。黔江决定在老桥上游约300米处第五次建桥。新大桥2013年10月动工,2016年9月通车。

70余年间,冯家坝大桥历经四毁五建,仍屹立于阿蓬江上,贯通两岸,造福于民。

(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8-05 珂玛科技 301611 --
  • 08-05 巍华新材 603310 --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18.5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