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大院:独步浙南的“民间宫殿”

黄家大院:独步浙南的“民间宫殿”
2024年07月23日 15:54 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921年的一天,浙江松阳黄家大院的“集成堂”敞开了大门,这座建设了3年的大屋终于竣工。前来参观的乡人络绎不绝,他们跨进黄家大院,曲径通幽,假山怪石,奇花异草,移步换景,步步风景,在大院中绕行了一大圈才进入“集成堂”。

这座“以凡事必须集才智和劳作而后大成之”而取名的“集成堂”,的确太让人叹为观止,三进七开间,6个天井,172根柱子,36幅古典故事为主题的木雕,堂内雕梁画栋,回廊、门楣、横梁、牛腿、雀替、斗拱、隔扇、窗格的木雕千姿百态,出神入化,疑为仙手之作。牛腿和雀替上共有204个篆体寿字,据说用遍了汉字篆体中所有的寿字。满堂寿字如同拜寿的童子,他们一起高声祝福屋主黄秋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座立意独到的祝寿堂,因此也称之“百寿厅”。乡人一路走来,一路暗暗称奇。

108盏大红灯笼高悬在横梁下,红彤彤的色彩将房子映照得如同一座梦幻中的天堂。举目四望,那些在灯光照耀下逐渐温暖起来的构件,浮现出精美的轮廓。客人们好久才回过神来,“集成堂”上又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赞叹声。

浙西南最大的封闭式古典庄园

距离“集成堂”建成已经过去百年,大院也安静了多年,我走进黄家大院的时候,没有一个游客。安静和空旷让大院变得更加的庞大和幽深。

黄家大院历经黄中和、黄绍桂、黄秋光祖孙三代修建而成,同治年间修建的“武技厅”,光绪年间修建的“竹菊轩”和“梅兰轩”,民国十年修建的“集成堂”,呈三列整齐地排列在大院中,回廊将三列大宅连接在一起。白色的马头墙勾勒出大院巨大的轮廓,高耸的屋脊在空中拉出一道道流畅的几何线条,为大院增添出巍峨的气势。这座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大院在动荡和变迁中得以幸存,今天仍以646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成为浙西南最大的封闭式古典庄园。我的脑子里接连跳出乔家大院、王家大院、胡雪岩故居、东阳卢宅、诸暨斯宅、莫氏庄园等古建筑群,而眼前的黄家大院也理所当然可以加入到这一串中国著名的民居名录当中。

推开“集成堂”大门,一个巨大的建筑内部环境豁然出现在面前。一眼就看穿大屋的纵深,穿过门厅、天井、中堂,一直看到了后堂的白粉墙体。一条中轴线将整座建筑一剖为二,大屋严格按照左右对称格局,各个建筑部件经历了近百年的时光磨砺,刀刻斧凿的痕迹已经蜕化干净,它们出落成了一体建筑,充满了历史的光华和润泽。

在迷宫一样的大院中一间一间地行走,一幢一幢地穿行。那些精致的雕刻首先吸引了我的眼球,文化元素占据在每一个建筑物的细部,我的目光在景致变换中变得如饥似渴。此时,午后的阳光仿佛非常配合我,光线变得柔和起来,给这些构件涂上了一层蜜蜡色泽,包浆变得越发的醇厚,看起来更加充满了历史丰韵感。一个个仙人盘桓于此,或骑仙鹤,或骑凤凰,或骑麒麟,或端坐莲蓬,此处俨然成了神仙乐园;一群群书生刻苦攻读,岁寒三友,五子登科,连升三级,金榜题名,这里建筑起读书人理想的天堂;狮子、神鹿、灵猴、玉兔、山羊、金鸡、孔雀、蝙蝠、蜜蜂、蝴蝶等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动物如同刚刚从森林中赶赴而来,在这里召开一场盛大的动物聚会;牡丹、卷草、石榴、松树、竹子、梅花、荷叶等一棵棵花草似乎还带着植物的清香,似乎还在吐纳清凉,这里成了一座天成的植物园;大院太让人意外了,居然将日月、山川、林泉等题材通通搬进了宅第的梁柱上,大有万里江山奔来眼底的磅礴气势。

黄家大院最精美的木雕当数“灵猴献寿”和“一品当朝”。

这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灵猴,双耳竖起,眼睛一眨一眨,鼻子微微地翕动,咧着嘴欢笑,双手紧紧地捧着桃子,毕恭毕敬献给房主。夕阳笼罩在它身上,纤毛毕现,呈现出一派金光灿灿的色泽,满堂大屋充满着喜庆与祥和。这只灵猴是写实与写意结合的典范,“开脸”异常成功,别小看眼睛的雕刻只是一个小微之节,但却蕴含着“一点传神,带动全局”的神力。

清代一品文官朝服补子上绣着仙鹤,因此仙鹤代表着“一品当朝”,希冀子孙后代将来能够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此牛腿又称“梅妻鹤子”,源自林和靖以梅为妻鹤为子的典故,房主自诩有着林和靖之风骨,退居江湖,归隐田园,追慕林之风雅、风尚。三分工艺,七分匠心,这组木雕将这个不知名的东阳师傅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显现而出,毕其功于一役,以刀为笔,以木为纸,留下了精彩的大写意人生。他只是很普通的一名匠人,但与他相遇的片刻,我每次都有脱帽致敬的冲动。

重重叠叠的木雕占据了一屋的空间,站在它们面前,主人的雄心壮志和高瞻远瞩已经很清晰地显现出来,它们带着深刻的寓意,在浑然天成中体现出建筑主人的精神指向。黄秋光在雕刻之间寄托自己的理想,巧妙地运用雕刻为家族祈福。整座大院成了自己崇拜的精神图腾:牡丹代表着“花开富贵”、莲蓬代表着“连生百子”、五蝠代表着“五福临门”、竹子代表着“高风亮节”、马和猴代表着“马上封侯”、双鹤代表着“一品当朝”……

在这天地间,有了这么一座黄家大院,是人间的大幸。那么,黄家大院的主人黄秋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我很想在大院中找到黄秋光的雕塑、照片或者画像,可惜什么都没有。我在满眼的木雕中看到了很多人物,有仙人,有官员,有农夫,有樵夫,有渔夫,也有书生,哪一张面孔有着黄秋光的神韵,或者说哪个形象才是黄秋光的真实写照呢?

“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从“集成堂”的布局和设计来看,黄秋光除了给世人留下财大气粗的形象外,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个满腹经纶的集大成者。他具备了书画家的潜质,雕刻家的气质,建筑学家的眼力,从建筑设计、木材选料再到木雕选题,均有他的巧妙构思,清楚地阐述了人生观和审美观,完整地呈现出扎实的儒学功底。

黄氏家族,忧患中重振

黄家族谱上记载着祖先如何艰苦创业,如何造福乡梓,如何彪炳千秋,我们其实没有必要去应承。那些对先人习惯性的赞美之词都不足以承载历史,倒是黄家祖先实实在在地给了我们一座看得见的奢华宅第。

黄家三代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富商到豪商再到望族的三级跳,黄秋光也成为了地方乡绅的代表人物。黄家到底拥有多少家当呢?鼎盛时期黄家操纵着一个庞大的家族产业,手握一千多亩土地的地契,拥有着众多的地产、房产,仅在县城黄金路段就拥有十余间店面,仅仅一座集成堂就花费了五万五千块大洋!然而,这一切成为黄家家族荣耀的同时,也为黄家在辛亥革命中遭遇的巨大灾难埋下了伏笔。

1912年2月,黄秋光作为省参议员参加了浙江省第一次参议会,在返回丽水的欢迎晚宴上陷入一场精心策划的圈套,处州军政府都督以黄秋光没有剪辫子为由,将他打入死牢。通知黄家十日内筹集十万大洋赎身,否则立即处死。黄家四处筹钱,几乎贱卖了所有商铺,将田地典当出去,并借了大量的高利贷,东拼西凑才勉强筹集了五万五千块大洋。处州军政分府眼看黄家再也榨不出油水,就没有再坚持当初的要求,释放了黄秋光。

这是民国初年流行在松阳的一段故事:一条辫子五万五。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以当时的米价和现在的米价对比来计算,一块大洋约等于5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这根辫子大概值2750万人民币。这或许是世界上最贵的一根辫子。表面上看,那根稀疏的辫子是罪魁祸首,其实它与事件的本身并无多大关系,当时绝大部分中国男人还留着辫子,为什么黄秋光就要遭受如此大的劫难呢? 黄秋光的悲剧根源在于改朝换代利益再分配问题,辫子只是让革命者找到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一大批掌握地方经济命脉的士绅在辛亥革命中遭受荼毒,黄秋光只是士绅悲剧中的一个缩影,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从以往的表现来看,黄秋光没有为富不仁,而是热心于公益事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展教育,赈济灾民,铺桥修路,惠泽乡邻,被乡人誉为“黄善人”。在“集成堂”的中堂,悬挂着一块“泽周仁粟”的牌匾,表彰黄秋光父亲黄绍桂赈济灾民的义举,黄家一次性捐出1600石大米。这块“泽周仁粟”的牌匾是对“一条辫子五万五”故事的莫大讽刺。

一个昌盛的家族,一夜之间跌到了谷底。当大家都觉得黄家将应验“富不过三代”的谶语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黄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如同一辆开足马力的赛车,开始了它新的征程。黄家祖孙三代也算是宅心仁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黄秋光的厄运得到了乡邻的深切同情,他们将储蓄投聚在黄家,有了救命的资金积累之后,黄家实现了自我救赎,家业一点点复苏,产业一步步走上正轨。从经营传统的晒红烟、中药材等拓展到了经营布号、染坊、钱庄、纸业、南货,加上田地出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产业。黄家生意由松阳辐射到省会,甚至发展了澳门、日本、东南亚一带。

读史之余,掩卷沉思。我不晓得黄秋光承受了多少苦难,忍受着多大的屈辱,流淌过多少辛酸的泪水,这个从不屈服的男人面对现实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真有品位的男人,他集中了优秀男人的优点,打不死,拖不垮,不抛弃,不放弃,有志气,有骨气,有学问,有智慧。我可以找出一大串励志的成语来形容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东山再起,力挽狂澜,再展宏图,或许都可以运用到黄秋光身上。那双长满老茧的手为黄家这艘航船掌了一辈子的舵,在大风大浪中艰难前行,甚至差点触礁沉没,历经风雨之后,黄秋光在五十多岁时走到了事业的巅峰。

遭到重大变故,黄秋光历练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从此立下家规,黄氏子孙必须读书进入仕途,他意识到只有聚集了政治资源才是家族的最好出路。随着铿锵有力的读书声在大院中响起,一棵枯萎的老树渐渐地抽出新枝,一个老态龙钟的家族变得青春朗润。

黄秋光六个儿子的身体里潜藏着和他一脉相承的坚毅和果敢,可谓个个出色,除了老四在家经商之外,其余五人分别就读于上海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北洋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在各自的事业中打拼出了一片天地。特别是三子黄庆慈,历经浙江、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地的公路建设,成为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和公路建设的先驱。1942年,时任交通部公路总局西北公路管理局总工程师的黄庆慈,参加有着“抗战生命线”之称的中印公路的设计,最后牺牲在云南曲靖,民国政府授予其筑路功勋之殊荣。到了黄家孙辈,理、工、农、医、学、商各界人才辈出,业有所成者不胜枚举:黄宗裳毕业于上海交大,成为台湾知名核电专家;黄宗黻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系,曾任唐山发电总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黄宗灏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曾任抚顺石油研究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黄宗干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任重庆医科大学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血液病专家;黄宗元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是知名的桥梁、公路工程设计专家;黄宗洲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曾任该校牧医系主任,多个科研项目获省部级、国家级奖项,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农业专家……

民间宅院,近代史的舞台

经过了几年艰苦创业,黄家恢复了元气,黄秋光下定决心要建造一幢豪华的宅第,延续祖父和父亲的荣耀。经过了三年的备料,“集成堂”于1918年正式开工,又历经三年建设,于1921年竣工。“集成堂”共花费了五万五千块大洋,正好等同当年罚没的金额。黄秋光以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面子工程一洗当年的耻辱。

“集成堂”吸纳了浙派、徽派建筑的精华,空间布局、实用价值、通风采光、排水系统等处理得相当科学,这座建筑不仅成为浙西南名副其实的建筑翘楚,其艺术价值更是超越了瓯江流域所有的建筑,成为江南建筑的稀世之宝。这座封闭式的江南庄园与北方宫殿有着许多的巧合,虽然在规模和气势上输给宫殿,但在局部和细部上的精巧丝毫不亚于宫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大院的门楼并不显山露水,没有过多地彰显富贵,在朴素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给轻视者一个震惊,给盲目进入者一个震撼。一幢接着一幢,一间套着一间,大院就以这样的胸阔震慑着每一个进入者,一组组雕梁画栋的镜头在延伸着,仿佛一部不停倒带的录音机,听着是一种曲调,就在审美出现疲劳的状态下,又发现每一组的雕刻是截然不同的。层层的建筑迷宫、视觉迷宫仿佛一个巨大的魔方,让我们找不到来时路,也找不到去时的路。

黄家大院是历史的机缘下,一个特定事件下赐予黄家的一件特殊的礼物。黄家的故事也不会在黄秋光身上终结,黄家大院这个并不宽敞的舞台注定会继续上演剑拔弩张的剧情。辛亥革命,民国纷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人民公社,十年动乱,近百年来影响国家和民族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蔓延到了黄家,社会动荡不安,使得这座远离省城的民间宅院,竟然成为了浓缩的近代史舞台。

抗战期间,浙江省政府曾经搬迁到了松阳县,黄家大院成为浙江省高等法院和浙江省财政厅的临时驻地。1942年8月,黄家大院成了侵入松阳县的日军据点。日军撤退的时候,竟然指引飞机轰炸黄家大院,两颗炸弹落在了大院中,炸毁了一座附属建筑,“集成堂”的后堂也遭到损坏。紧随日军的撤退步伐,这里先后成为国民革命军21师、79师师部和雷霆突击队驻地。国民党军官即使在战争期间也相当地有做派,请来了各地的戏班子,拆去大院的门板进行搭台唱戏,至今在柱子上还留下累累伤疤。新中国成立后,黄家大院成为解放军11军32师96团驻地,此后又成为学校、人民公社和乡政府的驻地。

1949年之后的三十余年,黄家大院的家祠、家庙、花园、竹园、菜园、粮仓、池塘、马厩等附属建筑在变迁中已经荡然无存,“梅兰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改造成水泥楼房。大院的古玩、字画、家具、物件被横扫一空,就连铁器、铜件也在大炼钢铁的年代被撬走。黄家常年备有100桌由景德镇定制的细料碗筷和80桌粗料碗筷、可以同时供1500人就餐的桌凳也失去了踪影。“文革”的记忆也永远落在了建筑物上,破四旧毁掉一大片的经典木雕。我们这个民族的建筑原本就以木雕精巧见长,而毁掉的恰恰又是最精巧的部分,到处是割去脸庞的人物雕刻,劈去面部的神兽,砍去四肢的动物,凿掉花纹的窗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黄秋光提写的“花甲同周”祝寿牌匾也被劫掠,不知所终。

黄家大院屡经磨难,身板不再硬朗,墙面也不再光洁,一些木梁已经腐朽,有的牛腿已经缺失。一个富足的家族只留下一个带不走的空壳,成为一个家族的谢幕道具。历史中有很多这样的悲剧,明朝的沈万三,清朝的胡雪岩,民国的黄秋光,他们身处的年代不同,积累的财富不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命运,即便是再富庶再兴旺的家族,也只能成为历史凭吊的对象。

彻悟转身,宅院主人退隐

大院表面是静止的,此处无声胜有声,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掠夺着内心的宁静,使得人非常地不安宁。

无论你走到哪里,仿佛梁柱上都会有一双双眼睛注视着你。举目望去,那些人物蠢蠢欲动,仿佛随时都会扭动,跳跃,欢叫,嬉笑,交谈,那些鸟儿仿佛在你一转眼之间就会“呼啦啦”地飞走。我发现一个一致的现象,这里的木雕不管是精致的鸟虫也好,还是线条流畅的人物也好,或者是张牙舞爪的野兽也罢,它们有一种默契,它们的嘴巴一律是张开的,或者即将张开的姿势。这幢老宅发生过太多的故事,仿佛连它们也有着强烈的倾述欲望。

翻过了花甲之年后,黄秋光独自徜徉在气势磅礴的宅第中,他的内心渐渐沦落到了虚空。这种高调的举动与黄秋光从小接受的儒家思想教育是背道而驰的,自己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黄氏家族,庞大家业,难道又要重蹈自己的覆辙吗?从此,黄秋光在天井的四周挂上竹帘,不想整天面对龙凤麒麟;常年关闭大门,只走后门;他甚至将自己的主卧室搬到门厅右侧的偏房,看起来更像大院的看门人。他由高调退回了低调,由张扬蜕变成了沉敛;之后,在他呕心沥血建起的“集成堂”中,黄秋光准确地找到自身的位置,重拾传统士大夫的玲珑文心,大彻大悟,避世,避俗,避人,读书,修身,垂钓,彻底从浊浪的江湖中拔腿退出,在大院中隐居了度余生。

1929年,黄秋光在“集成堂”安详过逝,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悄然退场。黄秋光一生大悲大喜,跌宕起伏,充满了太多的传奇色彩,留给后人的只是雾里看花。一些真真假假的传说不断地增加着黄家大院的神秘色彩,其中的虚实,或许除了他之外,不再会有任何人知道了。

整整一个下午,我在黄家大院似乎穿越了三朝时光。不经意间,我窥视到了时间在大院中展开的剖面,它们是立体的,依附在时代的硬件上,停留在某个历史事件当中,不再是具体的哪个年份。我一次次地抚摸着光滑的柱子,就像拥抱着历史中的某一个人物,比如这座大院的主人,比如说大院的建造者,比如说像我这样慕名进入大院的生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辛亥革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