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外发布。
《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为什么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应该如何理解?未来产业发展又需要怎样的制度供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
为什么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何为未来产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认为,未来产业是由未来科技、原创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等交叉融合推动的产业,其特点是当前处于萌芽或产业化初期,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支撑引领作用,能够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新消费,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未来5至15年,有望成长为新领域新赛道的行业包括通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空天、海洋、量子、生命科学、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等。
万劲波认为,当前,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受限且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产业尽管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但代表着未来科技与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新方向,决定了未来产业体系所能实现的发展愿景与发展空间。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于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未来国际竞争更多是基于技术的竞争,未来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需要建立投入增长机制来实现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这很关键。
在万劲波看来,要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中拓展新领域新赛道;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育新枝栽新苗”,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怎样理解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未来产业的投入增长机制应该是内涵型的投入增长机制。”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姜奇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他进一步阐释,传统的外延式投入增长机制主要依靠物质投入来实现增长,而内涵式投入增长机制除了物质投入外,更重要的是以科技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投入。
在他看来,新质生产力中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部分主要是数据。去年底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提到,要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并且数据要素可以低成本、多主体复用。因此加大科技投入最重要的就是加大数据要素的投入,这样才能发挥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
姜奇平说,加大以科技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投入的另一层含义是,这种投入有可能投入的不是数据或数据相关设备,而是投入到大脑,从而使人力资本活跃起来,进而实现人力资本以创新的方式来提供溢智价值,而正因为其创造了新价值,才不同于传统的物质资本投入。
通过这种投入至少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解决投资量的问题,二是投入以后会产生多样化、个性化的结果,而个性化可以带来高附加值。这样的投入增长才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万劲波认为,未来产业投资是面向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引领性投资,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要更好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同时要发展耐心资本,面向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消费、新基建、新场景、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等新方向,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首发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健康经济等新经济,引领带动形成更多新的增长引擎、增长极。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未来产业的规模总量、投资比重都会提升。”张于喆对每经记者表示,将来从财政投入的角度可能会有所体现。
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怎样的制度供给?
《决定》提出,要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新赛道往往也是“无人区”,制度供给、政策保障难以同步跟进,这无疑会掣肘新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产业而言,需要哪些制度供给?
对此,张于喆认为,未来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是进入了一种“无人区”,到底应该怎样去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总体来说,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基于未来产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技术阶段和技术的正负外部性,对应提供符合产业发展的制度。从监管层面看,可以让市场自发发展的“子弹飞一会”,有针对性地去提供制度供给。
“比如,人工智能的外部性相对比较强,可以为诸多产业赋能,其发展过程中在‘促创新’和‘强监管’之间就需要有一个平衡。”他举例说。
姜奇平则表示,未来产业的制度供给不仅要考虑供给侧,也要考虑需求侧,供给和需求都必须保证差异化。
他举例说,比如具体到投资,要强调对于风险投资的重视,过去的银行贷款是确定性投资,对风险的容忍度低,但是未来产业的发展风险相对比较高,需要不怕“黑天鹅”“灰犀牛”,是需要保护创新的机制。
“像美国有强大的信息服务业,帮助资本来鉴别哪些风险可以变现,哪些风险不能变现。”姜奇平说,未来我们也应该产生一个对风险投资信息服务的配套,在这方面将来有可能产生数商、数据集团等。
万劲波认为,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数据、人才等要素的支撑。要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基础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保障未来产业健康发展的要素供给。
与此同时,优化政府未来产业相关投资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和长远发展需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引导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运用市场机制开拓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壮大新动能新优势。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