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行业的爱与忧伤

财富管理行业的爱与忧伤
2024年07月22日 18:33 第一财经

(本文作者杨峻,金融资深人士)

最近金融圈流行词“羞耻感”,让无数金融从业人员破防。金融人明明兢兢业业付出很多,有时还需要牺牲家庭和休息时间,似乎并没做错什么,何来羞耻?笔者更愿意用“忧伤”二字来形容当前金融人的心情。

前段时间,笔者一个在基金公司分管销售的朋友,被人问到:“你卖了20多年基金,累计卖了几千亿了,有没有算过,给客户赚了多少钱?”这位朋友一时哑然。他反思,公司赚到了钱,自己也赚到了钱,但是好像赚钱的客户不多,这两年反而不少人还亏了钱,其中有些还是亲戚朋友。还有一位基金经理跟笔者吐槽,自己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把产品扭亏为盈后,客户却纷纷赎回,规模不升反降。在公司的规模考核导向下,自己收入反而变少了。

01

这两年,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为了行文方便暂且都归为财富管理行业),确实让投资者失望了。

在这几年的市场里,不少公募基金投资者亏损严重。行业正规军丧失了老百姓的信任,却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P2P、定融计划等各种牛鬼蛇神粉墨登场,更是让老百姓亏得倾家荡产。都说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老百姓似乎并没有通过资本市场成果。更要命的是,这边投资者怨声载道,那边却频频爆出行业的贪腐案件。老百姓信任的百亿基金经理蔡XX,管理规模曾高达300-400亿,一夜之间竟然因受贿、行贿锒铛入狱。蔡XX不委屈,但金融行业的普罗大众很委屈!都说金融从业人员薪酬高,平均年薪几十万、上百万,但基层员工只觉得自己拖了后腿。而且金融人多定居在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捉襟见肘者不在少数。更何况,市场波动并不在从业人员的掌控之中,很多时候有心无力。

02

事实上,财富管理行业不应如此不堪,金融人更不必如此忧伤。相反,这是一个典型的“长坡厚雪”行业,笔者和大部分金融从业者一样,深爱着这个行业。对于金融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因此很有使命感和成就感。

如果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那么财富管理行业就是一根重要的动脉。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程度较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资金大量沉淀在银行存款,难以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直接融资占比。

财富管理行业就属于“直接融资”范畴:一方面,将资金归拢起来,输送到最有潜力的行业、产业乃至创业者手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将居民存款转移到资本市场,储蓄变投资,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

这是一个多么有价值且有意义的行业!一对小夫妻通过投资攒齐新房的首付,一个打工人突发意外拿到保险赔款,一个老阿姨通过理财积累起自己的养老金,一个家庭通过定投基金为小孩攒一笔教育金…这些都是让财富管理人成就感满满的时刻。

过去二十多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财富管理行业确实实现了高速的发展,从业人员也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以资产管理行业为例,这三十年间从无到有,今天达到140万亿元的巨额体量。参与机构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理财子、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各有千秋。其中,公募基金行业更是“走入寻常百姓家”。自从1998年发行第一支公募基金以来,2022年底覆盖了7.6亿的个人投资者,公募基金行业的最新规模也达到31万亿,财富管理真正走入了千家万户。展望未来,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金融行业的深度参与和支持,财富管理行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03

与光明的未来相比,眼下的财富管理行业似乎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因为从业人员能力不足,或者居心不正吗?这个行业人才密度之高,远超其他行业。各地高考状元云集,常春藤、985的名校毕业生屡见不鲜,他们天资聪颖、勤奋努力、能力卓越。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确确实实是想为老百姓赚钱的。基金经理拼命卷业绩,产品经理拼命围绕老百姓的需求开发产品,渠道拼命提升投资者体验,运营托管等中后台部门拼命提升管理效率。无奈商业模式变了,考核机制也随之出了问题。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从业人员所有的努力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越努力、越错误,深深伤害了客户。

金融行业极其特殊,商业模式、机制设计稍有不慎,就会异化成最锋利的“割韭菜”镰刀。财富管理行业“以产品为中心”的卖方销售模式,是导致投资者获得感缺失的罪魁祸首。

与其他行业不同,财富管理行业叠加了专业和人性的纠缠,将机构、从业人员与客户裹挟在利益的漩涡中。金融投资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对普通人而言,认知门槛较高。而投资又需要克服人性中的贪嗔痴。有些机构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利用其中的信息差和专业差,顺着老百姓的人性“割韭菜”。例如,宣传高收益、无风险的信托项目、在市场高点热销基金等。保险产品设计,比资管产品更加复杂,即使是普通的金融从业人员都难以搞明白,但老百姓却在渠道的大力推销下,买了很多不适配、不需要的产品。

考核的短期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其它行业还有一个不同,财富管理行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收益具有显性、当期性,风险具有隐性、滞后性。这样就决定了业绩的成色需要经历经济周期的起伏才能检验出来。做好短期业绩容易,做好百年老店却很难。经济上行期,金融机构一般上杠杆、做规模,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到了经济下行期,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短至季、月、日的考核,并不适用于这个行业。

不可否认,金融行业确实存在一些蛀虫。金融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金融行业的专业门槛较高,如果缺乏从外而内、自上而下的严格监管,很容易侵害老百姓的利益。

例如,基金产品隐藏的高交易费用、投资经理的利益输送、各种违规操作等等。但是,这毕竟只是几百万金融从业人员中的极少数。广大的金融从业人员,不应该被一棍子打死,成为“替罪羊”。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商业模式转型下手。买方投顾可能是一个好的解法,即使是过渡性的“顾问式产品销售”,也是一个进步。要落实金融的人民性、普惠性,就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不能单单停留在口号上,更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企业需要将客户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哪怕短时间内客户利益和企业自身利益相冲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客户、监管的认可,才能推动整个财富管理行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毕竟,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在客户受损的情况下持续成长。行业内已经有一些机构小荷露出了尖尖角,在这个凛冽的冬天里暗暗积蓄着力量,相信不久的未来就能发芽长大。

另外,需要从资金端、投资端两端发力,拉长投资期限,培育耐心资本。“以产品销售”为中心的财富管理模式下,部分财富管理机构往往盲目迎合投资者短期高收益的不合理需求,哪个产品历史收益高就卖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投资经理的动作变形,例如通过抱团、赌赛道等博取短期高收益。展望未来,我们需要从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两端发力,培育耐心资本。一方面,财富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KYC以及切实的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拉长投资周期。另一方面,资产管理机构需要拉长考核周期,避免投资经理行为短期化,更关注客户的投资收益和获得感。资金端更长期,投资经理更从容,资金端、资产端进入良性的循环,有利于老百姓财富保值增值,也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结语

这是一个让金融人无比“丧”的时刻。查理芒格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反过来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反过来想,财富管理行业沉疴痼疾,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大讨论、大反思。只有真正痛过,改变才能发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归根到底是要想清楚,财富管理行业为谁而战。财富管理行业具备高度的专业性,本身的价值是清晰可见的。暂时的困难不应成为我们躺平、沮丧的理由,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财富管理行业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是挑战,更是机遇。对每一个深爱这个行业的参与者来说,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吧。

(本文作者杨峻,金融资深人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