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 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抢险救援工作

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 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抢险救援工作
2024年07月16日 09:39 媒体滚动

——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抢险救援和救灾救助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摘登

7月12日,应急管理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介绍近期防汛抗旱、抢险救援和救灾救助有关工作情况。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徐宪彪,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范朝晖,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司长陈胜,国家消防救援局特种灾害救援司一级指挥长朱志祥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国防汛救灾成效比较显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多地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是如何应对的?

徐宪彪: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强降雨过程比较频繁,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降雨较常年明显偏多,长江、珠江以及太湖累计发生14次编号洪水。与往年相比,今年汛情来得早、来得猛。总体来看,全国防汛救灾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为应对南方汛情灾情,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突出强化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强化部署调度。国家防总和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两次联合印发通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此外,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每日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联合会商,调度重点省份细化防汛救灾各项措施,及时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赴一线强化指导。

二是强化预警转移。及时下发预警提示,将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4个省份响应级别升级为防汛三级应急响应,督促落实预警响应联动和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特别是提前果断转移受威胁区域群众。像安徽黄山徽州区、休宁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后,当地及时通过“叫应”,避免了3起群死群伤事件。这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是强化抢险救援。协调中国交建、中国电建,特别是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的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抢险救援。同时,为应对“三断”,特别是通信中断,向湖南和广西等地预置328套通信设备。此外,我们向重点地区调派专业力量和设备协助开展巡堤查险。

四是强化对地方的支持保障。我们会同财政部向湖南等省份预拨6.28亿元防汛抢险方向的中央救灾资金,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南方5省份调拨价值7903万元的中央防汛物资。同时,组织工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1个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前往湖南平江等地指导救灾工作。

持续传递“国家在行动”的有力信号

新华社记者:近期南方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大量房屋倒塌损毁,大批受灾群众需转移安置,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多次启动救灾应急响应,能否介绍一下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

陈胜:今年入汛以来,全国救灾救助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近期险情多、灾情重。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突出关口前移,预判启动救灾应急响应。坚持提前谋划。入汛前,积极推进救助预案体系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向乡村一级前置,强化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基层救灾救助能力。坚持提前预判。灾害中,加密会商调度、综合分析灾情,预判灾害发展趋势和救灾救助任务需求,提前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坚持动态响应。灾后,根据灾情变化及时调整响应等级,6次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其中3次提升至三级。总体看,救灾响应的时效更强、频次更高、措施更实,持续传递“国家在行动”的有力信号。

二是突出需求牵引,快速调拨中央救灾款物。着眼灾区需求,会同财政部预拨3批次、共计6.48亿元的生活救助方向中央救灾资金;协调加快救灾物资调拨效率,特别是针对湖南局地突出情况,连夜协调物资运达现场。着眼不同救助时段,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拨9批次、共计22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灾区满足群众临时避险、转移安置、过渡安置等不同阶段的差异化救助需求。着眼不同救助群体,统筹中央、地方储备资源,多次启动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协调发放大量食品、生活用品等物资,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三是突出目标导向,紧盯安置救助督促指导。强化上下联动,督促指导地方同步启动各级救灾响应机制,汇聚各层级、各方面力量相向而行,体系性投入救灾救助工作。强化一线指导,组派多个核查组、指导组、专家组,深入灾区一线实地查看灾情,走访受灾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协调解决具体困难、问题。强化指导重点,紧盯集中安置点管理服务,指导地方有序组织物资发放和服务协调,努力保障受灾群众食宿等基本生活,并提供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不断提升保障条件和水平。

四是突出统筹协调,发挥好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保障支撑作用。加强信息通报,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督促地方及时落实响应措施。加强政策统筹,围绕基础设施抢修恢复、农业生产救灾、群众救助帮扶等方面共同研究工作举措,有效形成部门支持合力。加强协同发力,协调工信、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湖南平江等地指导做好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制定5000人、1万人、2万人的跨区域增援力量编成方案

南方周末记者:6月初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汛情严重,导致部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能否介绍一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抗洪抢险的情况?

朱志祥:6月9日以来,广东、广西、安徽等地发生严重汛情,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认真落实国家防总部署要求,全体动员、全面准备、全力救援。截至目前,共参与抗洪抢险5985起,出动人员6.3万人次,营救疏散群众27160人。同时,积极开展受灾群众安置、清淤排涝、防疫消杀等救灾救助工作。我们主要针对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应对准备。入汛前,国家消防救援局对防汛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针对重特大洪涝灾情,分别制定5000人、1万人、2万人的跨区域增援力量编成方案。入汛后,及时会商研判,发布预警信息,加强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全程调度指导每起抢险救援行动。在武汉、长沙、南宁三个储备库共计储备舟艇800余艘,急流救生衣1.3万件、水域救援服1.6万件,应急食品1.2万箱,做足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准备。

二是科学前置力量。各地消防救援队伍根据当地防总的灾情研判信息,提前预置专业力量1.1万人,在1000余个点位靠前应对灾情险情。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在韶关、清远、梅州等地前置1000人的专业力量,在多轮强降雨救援中,采取“一县一战区、一镇一编队”战术,在5个重点区县的29个受灾点分散作业,高效处置多起山体滑坡、城镇内涝等灾情险情。

三是全力搜救人员。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三断”问题,我们采取空地协同、多路挺进的方式,快速打通救援生命通道。在广东梅州“6·16”暴雨洪涝救援中,紧急调用5架直升机,飞行84架次,运送受伤群众30余人。7月5日,湖南岳阳堤坝决口后,又迅速调集1592名指战员、104艘舟艇连夜组织多轮次、地毯式搜救,及时疏散转移410名被困群众,团洲垸淹没区无一人伤亡。同时,紧急装填砂石1.8万余袋,加筑堤坝6.3公里,坚决守住“第二道防线”。7月8日,我们又跨区域调集湖北、贵州、重庆等7个总队的38辆大型排涝车、516名专业队员增援湖南排险抢险,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专业应急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积极响应、迅速行动

东方卫视记者:在今年南方强降雨应对中,除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之外,应急管理部还协调组织调派多支专业应急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抢险救援处置,请问这些力量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范朝晖:专业应急力量和社会应急力量作为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应对南方地区暴雨洪涝地质灾害中,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多支队伍转战多地、跨区增援,累计投入3.6万人次,出动各型航空器16架,承担着人员转移、道路抢通、积水排涝、通信保障和次生灾害处置等任务,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发挥工程技术效能优势,多点作业、抢挖保通、除险加固,全力抢通受灾地区生命通道。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中国安能)在40小时内完成广东平远22公里道路抢通任务,提前一天打通通往泗水镇的救援通道;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相关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投入各型机械1200余台,累计修复道路260余公里、清理淤积23万立方米。

航空救援力量发挥机动性强、灵活高效的优势,在断电、断路、断网情况下,出动各型直升机14架,搭建空中救援通道,累计飞行495架次,执行侦测、通信和投送等任务,紧急转运救援队员和受困群众1714人、各类物资装备100余吨。在广东梅州,Ka-32直升机在3小时内将救援人员和装备物资投送至灾区;在湖南怀化,2架翼龙-2大型无人机执行通信保障任务,为4400余人提供应急通信保障。在此次灾害救援过程中,航空救援能力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发挥“一专多能”优势,抽组23支排涝队伍、187台排涝装备,赶赴广西桂林和湖南平江、汨罗、华容等灾区,执行积水排涝任务。队伍深入地下空间、水库堤防、江河堤坝等地持续作业,在81个排涝点累计排水750余万立方米,为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社会应急力量发挥贴近群众、就近就便的优势,第一时间协助乡镇、社区开展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在此次应对南方地区强降雨过程中,我们有序引导社会应急队伍261支7100余人,参与人员搜救、堤防巡查和物资分发等工作,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6万余人,防疫消杀面积150余万平方米,在减少灾害损失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旱灾总体损失较轻,旱区旱涝急转风险较高

海报新闻记者:今年上半年,华北、黄淮地区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天气,能否介绍一下这轮旱情的总体态势和损失情况,以及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是否会出现旱涝急转现象?有哪些应对提示?

徐宪彪:前期受高温和降雨减少的影响,华北、黄淮地区出现阶段性旱情,总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气象干旱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深。主要是4月以来,降水量持续偏少,又叠加6月高温干旱,土壤失墒较快,高峰期气象干旱面积一度达55万平方公里。

二是农业旱情发展较快、面积较大。今年高峰期农田缺墒达9300万亩,常年只有4000多万亩,增加5000多万亩。

三是旱灾总体损失较轻、较少。主要受旱地区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这些区域也是我国灌溉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以河库灌区和井灌区为主,并且这些省份前期蓄水较好,供水设施条件较为完善。因此,跟常年相比,此次干旱虽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但是造成的灾害损失总体偏轻。据统计,本次旱灾造成北方10个省份、129万人受灾,有1.3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301万亩,经济损失14.6亿元,低于常年同期水平。

针对当时快速发展的旱情,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主要开展了三项工作。

一是及时安排部署。国家防总副总指挥、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多次在部党委会和部务会上安排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国家防总办公室及时发出工作提示,督促有关省份落实应急供水措施,做到水源有保障。

二是加密会商研判。国家防总及时组织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滚动开展会商研判,先后针对河北、山西、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三是强化指导支持。国家防总先后派出6个工作组分赴一线协助指导。同时会同财政部紧急拨付中央抗旱资金6900万元,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拨价值200多万元的中央抗旱物资,以及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在保人饮方面发挥兜底作用,共运送饮用水1.84万吨,参与农田抽水和送水35万吨。

近期,全国主雨带发生北抬,明显偏向四川盆地、江淮、黄淮、华北地区。这些地区就是此前出现旱情的区域,发生旱涝急转的风险较高。下一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将继续加强会商研判,突出抓好防汛薄弱环节,尤其是针对北方地区防汛整体意识和能力偏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严格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充分发挥灾害信息员第一现场哨兵作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记者:在一些成功避险案例中,我们总能看到灾害信息员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否介绍一下这支队伍的建设情况以及在今年暴雨洪涝灾害应对中他们的表现?

陈胜:近年来,应急管理部大力推进全国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目前,已建设完成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乡、村五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共计100余万人。针对人员更替频繁、能力亟待提升这些短板问题,我们以提升业务能力为主线,以强化保障激励为突破口,以有效发挥作用为目标,充分发挥灾害信息员第一现场哨兵作用。

一是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业务能力。增强知识储备。健全分级培训机制,指导地方开展业务培训,基本做到全员覆盖。提升主动报灾意识。编制一系列培训教材,开发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开展技能大赛,不断增强主动报灾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加强日常业务指导,强化险情灾情研判,熟练运用报灾系统,逐年提升报灾时效质量。

二是在队伍管理上下功夫,着力引导健康发展。加强顶层设计。联合有关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明确灾害信息员的来源构成、数量布局、职责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注重建章立制。指导各地普遍出台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推动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信息化助力。建设全国灾害信息员数据库、智能外呼平台,以信息化推动队伍规范化、精准化管理。

三是在队伍保障上下功夫,着力激发队伍活力。强化装备配备。我们联合通信运营商提供优惠套餐,推动各地配备计算机、移动报灾终端、救生衣等一系列装备。落实津补贴。推动江西、浙江等地落实全省灾害信息员平均每人每月100元津补贴,并指导福建等地为灾害信息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

四是在队伍使用上下功夫,着力发挥第一现场哨兵作用。报送突发灾情。全国乡镇以上灾害信息员年均统计报送数十万条灾情信息,今年以来,已累计报送39.4万条。例如,6月22日,安徽歙县新溪口乡突发洪涝灾害导致“三断”。灾害信息员迅速前往20公里外的邻乡,借用电话第一时间报送灾情。排查风险隐患。基层灾害信息员身处一线,传递预警信息,排查风险隐患,协助转移群众,避免人员伤亡。7月1日,湖南平江童市镇芭蕉村突发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当日16时前,当地灾害信息员协助及时转移受威胁区域群众。19时山体滑坡将周边11间房屋夷为平地,32人因提前转移,实现成功避险。

决口封堵注重把握“四个做到”

红星新闻记者:湖南华容团洲垸决口封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7月8日晚决口已成功合龙,能否介绍一下此次决口封堵的有关情况?

范朝晖:湖南华容团洲垸决口,一是宽度大,达226米;二是水位深,平均水深约9米;三是环境复杂,现场道路狭窄、位处偏远,保障困难、工程量大。各方力量在决口合龙组织实施中,注重把握“四个做到”。

一是做到闻灾即动、专业用兵。7月5日17时48分,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险情。应急管理部接报后第一时间响应,连夜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应对工作,并部署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中国安能)立即出动。20时30分,指挥组和专家组人员到达现场,受领任务、对接工作。22时45分,中国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工程救援长沙基地)50人、装备30台到达现场。23时,现场决口不断扩大。我们迅速增调预置在洞庭湖周边的直升机3架、水上工程救援船长沙号,抽组跨省区工程抢险力量300人紧急驰援,同时会同湖南省有关方面研究论证制定决口封堵方案,为科学处置提供专业支撑。

二是做到立体封堵、联合行动。采取陆、水、空一体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有效提高封堵效率。陆上行动,以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力,投入350人、98台(套)装备,运用机械化双向立堵的战法,执行陆上封堵任务;水上行动,运用大型驳船、水上工程救援船、水下测绘艇等船舶,执行块石运输、砂石打包、水情勘测、水上封堵等任务;空中行动,3架直升机飞行15架次,多型号无人机不间断保障,执行空中巡查、转运人员、投送物资、侦察监测、应急照明等任务。

三是做到堵防统筹、多线协同。在第一道防线实施封堵的同时,同步对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加密频次开展堤坝巡查防守,发挥“老把式”作用,强化专业人员技术指导,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及时对接灾区救助需求,调拨急需物资,做好转移群众安全管理和安置救助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四是做到科学研判、堵排衔接。团洲垸积水内涝严重,如果不及时排出,长时间浸泡会对堤防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对此,应急管理部强化分析研判和力量预置,在决口临近合龙之际,统筹调派排涝力量进行增援,协助地方开展积水抢排任务,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截至7月12日9时,累计排水2000余万立方米。

落实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要求

凤凰卫视记者:“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即将到来,在此情况下,防汛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重点地区自然灾害风险有哪些?该如何防范?

徐宪彪: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后,与前一阶段降雨相比,未来降雨强度比较大,影响范围比较广,持续时间比较长。因此,我们从两个方面强化:一方面,把流域性洪水防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更加突出防汛薄弱环节的防范应对,特别是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库、山洪地质灾害和城乡内涝。

未来一段时间,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将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责任措施,重点抓好五件事。

一是压紧压实防汛责任。要持续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层层压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督促各地各级各类责任人及时下沉一线、靠前指挥。

二是滚动开展会商研判。充分发挥各级防指统筹协调作用,滚动开展多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关口前移。同时,通过研判分析,及时做出针对性安排部署。

三是坚决果断转移避险。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特别是乡镇这一层级的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同时落实好山洪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要求。及时采取“关停撤转”等刚性措施,坚决避免人员伤亡,尤其是坚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四是全力以赴抢险救援。继续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力军作用,以及各级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作用,提前预置布防,备足抢险物资,同时强化应急通信保障,高效高质完成险情处置、搜救解困和通信保障等重点任务。

五是继续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指导和支持。包括及时针对重点地区启动和调整应急响应,会同有关部门快速下拨抢险救灾物资和资金,向防汛一线、抗洪一线调派工作组、专家组,全力支持指导地方开展防汛抢险和抗洪救灾工作。

紧盯四方面的急需开展工作

经济日报记者:近期,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受灾地区多次调拨大量中央救灾物资,请问围绕做好救灾物资保障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胜:今年以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累计调拨39.7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协调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援助100余万件生活类救灾物资。为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我们主要紧盯四方面的急需开展工作。

一是紧盯灾区急需,全面实施救灾物资前置储备。加强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将中央救灾物资向多灾易灾地区前置储备。同时,指导省、市、县等将救灾物资层层前置、逐级下沉,压缩保障层级,提高物资调运保障时效。

二是紧盯群众急需,不断优化救灾物资品类。今年以来,在广泛听取受灾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新采购了新型防寒服(含儿童款)、家庭应急照明灯、新型取暖炉、合成灶等中央救灾物资。针对夏季洪涝灾害受灾群众的生活需求,及时调拨夏凉被、毛毯、毛巾被、家庭应急包等中央救灾物资。同时,各类物资按照科学化配比,更好保障灾区安置救助需要。

三是紧盯巨灾急需,加快建立多元保障渠道。加强实物储备,中央层面立足应对两场重特大灾害保障需要,各地储备满足本地二级响应所需物资。在此基础上,针对巨灾应对的物资峰值需求,加快建立多元保障渠道。协调工信部编制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工业产品目录,推进建立救灾物资产能保障机制;建立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特别是针对保质期短、不耐储的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协调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筹集支持,形成救灾工作合力。

四是紧盯投送急需,健全物资快速运达联动机制。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建立24小时值班值守和联动响应机制,会同交通运输部,针对跨省中央救灾物资调运开通免高速公路通行费绿色通道,推动建立救灾物资“最后100米”分发保障队伍,确保中央救灾物资省内最快6小时内运达,跨省12小时至24小时内运达。

(本报记者顾礼根据新闻发布会实录整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应急管理部 湖南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