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邦本:解读锦江历史展现古都脉络

彭邦本:解读锦江历史展现古都脉络
2024年07月16日 03:10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彭邦本:解读锦江历史展现古都脉络

著名巴蜀历史学者彭邦本教授

李劼人先生24岁图片

《锦水》副刊刊发的李劼人女儿李眉的文章

老版《锦水》副刊 老版《锦水》副刊

1962年8月18日,成都日报以其独特的视角,以“天府之水”为名,创办了《锦水》副刊。这一命名深受成都的母亲河——锦江的启发。锦江,这条流淌千年的河流,不仅是成都人民生活的源泉,更是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今日,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彭邦本教授,为读者们解读锦江的悠久历史,讲述锦江的前世今生。

锦江历史可追溯2000余年

彭邦本介绍说,锦江的历史可往前追溯2000余年。早在李冰治水时期,开凿郫、捡二江。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这里的‘二江’便是郫江和捡江。”他说,这两条江最初是从都江堰流出,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在成都城南呈二江并流之势;到唐朝后期,又将郫江改道绕成都北城墙-东城墙流过,并在今合江亭处与捡江汇合,从此形成两江抱城的格局。“郫江又叫府河,捡江又叫南河,所以合称府南河,由此形成了金城汤池的护城河格局。”彭邦本如是说。为何府、南河又叫锦江?彭邦本解释道,之所以这两条河叫锦江,是因为成都城是著名的锦城,历来就是蚕桑织业非常发达的地区。“相传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是黄帝妻子、蚕桑织业的发明者嫘祖的故里,是蚕桑织业的发源地之一;三星堆最新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成都平原蜀地丝绸织业发生、发展很早,有很高的水平。”他进一步介绍说,秦汉以后,史书明确记载,在成都城南捡江一带,汉代设置了锦官。它既是政府管理部门,也组织生产印染丝绸。“丝绸印染以后,需要用清水来漂洗。汉代锦官城正好在水质非常好的捡江边上。夕阳西下,江水波光粼粼,织女们把丝绸拿到江边洗涤之后,丝绸特别鲜艳。所以锦江之名就此得来,成都进而获得了锦城的美誉。”

四大功能 锦江为成都赋能

众所周知,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彭邦本说,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母。2000多年来,锦江滋润、繁育了蜀地文明、巴蜀文化。他指出,作为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的主体部分,锦江对于成都的意义有四大点:第一是使成都平原免受旱涝之苦,极大地消除了自然灾害;第二是为成都平原广大城乡生产提供了足量的水资源;第三,从都江堰修筑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锦江在历史上发挥了强大的水运功能;第四是锦江发挥了生态功能,其树谱状的无坝引水渠系铺展于广大平原和周边浅丘陵地区,将岷江的水引向了更多缺水少水的地区,为成都平原的生态提供了良好保证。

彭邦本进一步解释道,历史上锦江为成都平原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清洁的饮用水。“成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茶馆,由于江水的水质好于井水,这些茶馆的用水就是来自锦江,由此还催生了一种专门从锦江挑水的挑夫行当。”锦江的水,滋养滋润了成都平原的人民。

他强调说,值得一提的是,唐后期以来两江抱城的优美格局,大大地美化了成都的生态景观,为成都提供了优良的城市风貌。“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锦江是历代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灵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这些流传千载的古诗佳句,让美丽的成都名扬海内外。

在彭邦本教授的精彩解读下,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锦江畔的千年古都,让我们一同感受锦江的韵味与魅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成都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