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患难之谊

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患难之谊
2024年07月12日 03:07 媒体滚动

转自:学习时报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年)家喻户晓,他创作的“黄河旋律”气势恢宏、鼓舞人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冼星海的一生短暂而璀璨,尝尽艰辛却始终以音乐为信念,在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有两年半时间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段友谊也成为中哈友好交往的重要历史见证。

    援助之手

  1938年,33岁的冼星海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翌年改任系主任。因《黄河大合唱》的巨大成功,1940年中共中央委派冼星海与袁牧之赴苏联为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进行后期制作。1941年受战争影响,影片制作陷入停顿,冼星海回国受阻。1942年底,化名“黄训”的冼星海辗转来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当地气温零下30℃,多天没进食的冼星海穿着单薄的衣服,拿着行李箱,背着小提琴,流落在阿拉木图的街头。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伸出援助之手,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偶遇发生在一次音乐会后。彼时,听众早已散去,拜卡达莫夫发现了衣衫单薄、忧郁深沉,独自一人坐在剧院大厅的冼星海。拜卡达莫夫不由发问:“剧院马上关门了,你怎么这么晚一个人坐着?你从哪里来呢?”虽然语言不通,但直觉告诉他这个黝黑瘦削但眼神坚毅,怀里紧紧抱着小提琴的年轻人急需帮助,于是他抓起冼星海的手,毅然把冼星海领到了自己家。拜卡达莫夫全家共8口人,挤在一室一厨的狭小空间里。陌生人的突然造访让拜卡达莫夫家中的母亲十分惊讶,拜卡达莫夫对母亲说道,“如果你的儿子无家可归,您肯定也希望谁能把他领回家。而且他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音乐家”。“孩子,留下来吧,这就是你的家。”拜卡达莫夫的母亲对冼星海说。患难之中见真情,她把冼星海当成自己的儿子,将家里最大的床和最好的面包分给了他,为了帮助冼星海躲避当时的安全审查,拜卡达莫夫一家甚至改名换姓。

  冼星海对音乐的执着不断打动着拜卡达莫夫,为了让冼星海有更好的创作条件,拜卡达莫夫把冼星海安置到自己的姐姐达娜什家。在这里,达娜什叫冼星海“阿弟”,食物紧缺但共同分享,还在房间里单独给冼星海隔出一角,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休息,以便安心进行创作。在达娜什孩子生病遇到困难时,冼星海二话不说去市场卖掉自己的手表和大衣,和达娜什一家共渡难关。艰难岁月并没有磨灭冼星海对音乐的热忱,冼星海怀着强烈的感激与热爱之情,像海绵一样汲取着哈萨克音乐生气勃勃的力量,在创作中将哈萨克曲调改编成小提琴曲、钢琴曲,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音乐之交

  音乐是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等音乐家的共同语言。1943年,冼星海受阿拉木图作曲家协会委托,为哈萨克斯坦国家电台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满江红》。名字的由来是因为第一乐章采用了《满江红》的曲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这一时期冼星海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还有第一交响乐《民族解放》、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组曲《中国狂想曲》等,不少作品得到阿拉木图作曲家协会的书面肯定。

  拜卡达莫夫非常欣赏冼星海的音乐才华。1944年1月,拜卡达莫夫推荐冼星海到距离阿拉木图1500多公里的科斯塔奈市音乐馆做音乐指导。在这期间,冼星海真正接触到了丰富的哈萨克传统音乐,广泛搜集并记录了大量哈萨克民歌民曲,成为他音乐创作的素材和源泉。1944年2月,冼星海完成了日后曾在哈萨克斯坦国家电台播出过的《哈萨克女声三部合唱曲》。1944年10月,冼星海又把根据哈萨克斯坦民歌改编的《郭治尔—比戴》《哈萨克进行曲》《嘎什克—然尔》组成《哈萨克乐器独奏曲》。

  值得一提的是,冼星海还与拜卡达莫夫一道,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冼星海充分利用钢琴,通过震音、颤音、滑音等不同弹奏技巧,以及丰富的力度变化、音乐手法来表现丰富的旋律和立体的情感。1944年正是这位哈萨克斯坦民族英雄牺牲25周年,交响诗首次在音乐馆公演时冼星海亲自担任小提琴手,在观众面前展现出哈萨克大地的美好风光,以及阿曼盖尔德和哈萨克斯坦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哈萨克斯坦人民抗击法西斯。演出赢得了观众如雷般的掌声,也成为在哈萨克斯坦最广为流传的交响乐之一。当时的音乐馆馆长叶谢托夫在1958年出版的歌曲集封面中有这样一段话:献给伟大中国人民的儿子,走在革命前列的,过早逝世的著名作曲家、革命家、共产党员,我的真挚朋友冼星海。

    友谊之桥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用音乐在中哈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正如拜卡达莫夫之女拜卡达莫娃教授所言,“仅从冼星海对哈萨克斯坦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挖掘哈萨克音乐文化,并留下大量哈萨克题材作品这一点上看,冼星海就应该在哈萨克斯坦得到应有的纪念”。今天,冼星海虽已去世70多年,但哈萨克斯坦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好朋友用音乐对哈萨克斯坦所作的精神鼓舞,中国人民也没有忘记在最困难的战争年代哈萨克斯坦人民为他雪中送炭。两国人民用各种方式对冼星海作永恒的纪念。

  1998年7月,阿拉木图冼星海故居揭牌,纪念牌上分别用哈语和俄语书写着:1943年,中国杰出的作曲家冼星海曾在这幢房子里居住过,牌的右上角用中文仿宋体刻着“冼星海”三个字。1999年11月冼星海大街命名暨冼星海纪念碑揭幕仪式在阿拉木图举行。整个纪念碑是一朵绽放的莲花,莲叶为基座,三个莲花瓣为碑体,花瓣之间用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期间创作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中的头两段音符相连。高三米的主碑上镶嵌着一幅冼星海的半身浮雕像。在三个莲花瓣状的碑身正面分别用中、哈、俄三种语言刻着文字:谨以中国杰出作曲家、中哈友谊及文化交流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碑身背面也分别用这三种语言刻满碑文,纪念冼星海为中哈友谊作出的贡献。

  如今,冼星海同拜卡达莫夫这段传世佳话被搬上大银幕。2019年5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拍故事片《音乐家》在北京举行首映发布会暨首映典礼。电影再现了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之间的患难之交,不少观众看完电影已眼含热泪,《黄河大合唱》《阿曼盖尔德》的旋律不断在耳边奏响。今天,两国人民对两位音乐家的纪念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让人们口口相传的不仅是两位音乐家的名字和故事,更是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深厚友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音乐家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