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新生向新而行

转自:中国改革报

鹤壁航盛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鹤壁日报社供图) 鹤壁航盛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鹤壁日报社供图)

□ 本报记者 甄敬怡 王健生 张洽棠

河南省鹤壁市,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的传说而得名,七千年的文明史为这里沉淀了厚重的风韵。“淇水汤汤”,悠悠淇河穿城而过,流淌着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极尽繁华的商都朝歌在这里“余音不绝”,《封神榜》的神话传说在这里“起笔落墨”。

1957年,鹤壁因煤建市。“鹤壁蒸蒸日上,乌金滚滚汪洋”,是鹤壁市昔日辉煌的真实写照。这座亦古亦今的城市,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曾一时间绊住了鹤壁的发展脚步。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是一道时代难题。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需要补足不少短板弱项。“一是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产业结构偏重,创新发展能力较弱。二是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三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保障能力偏弱,转型发展难度较大。”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向难攻坚,向深挺进,向新而行,向智突破。如今的鹤壁,煤炭产业占比由90%以上下降为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至5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连续三年居全省第2位,实现了从“挖煤炭”到“造卫星”的迈进,从“一煤独大”到“数字引领”的转型,从传统“煤城”向“现代产业新城”的蝶变,书写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鹤壁样板”。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成效突出,2018年、2022年,鹤壁市两次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广。

鹤壁何以实现后发赶超,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带着问题,本报记者走进鹤壁,探寻这座千年古城的“向新之道”。

转型发展老树发新芽

2023年3月30日,“女娲星座”首批4颗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以“一箭四星”方式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从“朝地下要资源”到“向天空要发展”,发展动能转换的背后,是鹤壁产业生态的系统重塑,而事实上,新兴产业发展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大量投入、人才集聚和生态营造。长期以来,“以矿立市”的老工业城市鹤壁对高科技项目、高层次人才和大体量企业的吸引力偏弱。在没有“先天优势”的情况下,鹤壁如何破局落子,重塑吸引力?

放大示范效应,以先行先试政策洼地集聚新动能。

行走在建成不久的鹤壁市卫星产业园区内,处处充满着科技感与未来感。这座总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园区,目前已签约卫星上下游企业17家,正在洽谈推进企业33家。

鹤壁如何建起卫星基地?为什么鹤壁可以发展卫星产业?

鹤壁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对记者讲述了卫星产业落地的契机。几年前,在了解到国家拟开展空间地理信息应用试点后,鹤壁主动谋划、提前准备,成功创建全国唯一的空间地理信息与5G融合应用试验区,招引国内领

先的卫星互联网公司——航天宏图信

息技术公司承建试验区空间地

理数据处理中心,推动航天宏图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落户。鹤壁市把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作为吸引新兴产业落地的重要手段,通过试点引龙头、龙头带产业,推动新业态集聚成势。据了解,鹤壁先后争创110余个国家级试点示范,累计争取资金300多亿元。

试点示范政策的成功落地,离不开良好的产业基础。具有前瞻眼光的鹤壁市政府很早就开始对数字产业进行布局,以数据要素赋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各类应用场景。2018年,京东入驻鹤壁,构建起包括物流、电商、云计算在内的实体和数字基础设施,并逐步落地京东(鹤壁)数字经济产业园、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等。产业基建为鹤壁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底座。

“鹤壁能在卫星产业领域脱颖而出,得益于鹤壁当地良好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得益于包括航天宏图在内的一批行业头部企业的落地,形成了吸引卫星产业链落地的强大磁场。”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曾表示。在行业龙头的带动辐射效应下,鹤壁先后引进了天章卫星等17家上下游企业,河南航天枢纽港等一批项目相继签约,一个集卫星研发、制造、运营、应用于一体的卫星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正成为信息产业的下一个大趋势,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对星间数据传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鹤壁正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实现换道领跑。“鹤壁正在加快打造中国商业航天及卫星城。我们计划2024年再发射‘中原二号’和‘鹤壁四、五、六号卫星’,到2027年打造成女娲星座系列,构建空天一体化的全产业的商业航天和卫星应用生态。”鹤壁市委书记赵宏宇对记者表示。

强化牵引功能,以精准滴灌服务孵化新动能。

大部分新兴制造业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虽然基础薄弱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市场发育不足,但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可以通过认识、尊重、利用市场规律,吸引企业落户,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占得一席之地。

比如,新经济企业在起步发展时期,普遍面临着新产品新技术缺乏市场和应用场景的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壮大。鹤壁市政府敏锐捕捉到这一问题,精准扶持企业助其破除成长瓶颈,支持企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提供市场,鹤壁从无到有打造出先进计算产业链——

龙芯中科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控股的一家芯片生产龙头企业,自主研发的CPU芯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19年,在企业尚未上市、开拓市场的爬坡阶段,正在谋划发展数字经济的鹤壁市了解到企业情况后,决定采购1万台内置龙芯CPU的计算机,为发展中的龙芯中科提供市场支持,让我们倍感信任。”龙芯中科(鹤壁)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成对记者讲述入驻鹤壁的始末。随后,鹤壁市以此为契机,邀请龙芯中科参与信创基地建设,最终促成年产3000万片的芯片封装项目落地。

引进龙头企业后,再用政策撬动市场,带动产业链的聚集。计算产业链规模大、链条长,一旦行业聚集形成,企业自身的规模效应就会和行业整体的规模经济效应相叠加。2022年,鹤壁市实施1.2万台的国产计算机全面替换计划,提出获得鹤壁市计算机采购订单的生产商,需要从本地采购3倍数量的核心零部件。这一政策吸引云涌科技等40余家上下游企业落地,初步形成了先进计算产业链。

通过应用场景牵引带动,鹤壁打造出一个百亿级杆塔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车辆行驶在鹤壁主城区,只见路边竖立着一座座外形极具科技感的灯杆。“这些5G智慧合杆能够实时对人、车、物、空气等数据进行采集,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方面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它们均来自鹤壁的垂天科技公司,一家专注于智慧合杆产品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鹤壁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垂天科技公司成立不到四年,已经拥有了国内第一条智慧合杆智能制造生产线,并牵手华为进行数字化合作,这样的成长速度离不开政府提供的场景支持。“2020年企业初创时,鹤壁市拿出主城区作为新产品的实测基地,既为我们提供了应用场景,也打造了产品展示样板。这样一块宝贵的‘实验田’让我们的研发有了落地的可能,也让我们的产品从鹤壁走向全国各地、走向世界。”垂天科技公司总经理武志强对记者介绍,目前,企业市场已经拓展到欧美等国家,带动青岛荣海精密制造公司等10余家企业落地鹤壁,一个百亿级杆塔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解决新经济企业发展痛点问题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在总结成功经验时,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可对记者说,新经济企业在起步阶段,常常面临着缺市场、缺应用场景、缺政策支持等痛点问题,此时政府的帮扶就至关重要。“必须急企业之所急,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创造条件,才能有力吸引企业落地,引导企业延链,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沿链嫁接优势企业焕发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转型发展要在“破”和“立”上同时发力。煤炭行业占比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作为曾经的“煤城”,鹤壁没有把煤炭产业作为包袱,而是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明确现代化工和功能性新材料两个转型方向,并绘制产业链图谱、招商路线图,瞄准行业优势企业精准招商,开拓老产业的“新领域”、提升老产品的“新功能”,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焕发活力。

比如,立足煤化工传统优势,鹤壁在综合分析产业发展趋势、行业转型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把应用更加广泛、附加值更高的功能性新材料作为延链升链的重点,努力在聚氨酯、芳纶等新产品上寻求突破。“山东美瑞新材料公司作为我们的目标招商企业,拥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生产核心技术,是该行业的单项冠军。我们抓住企业拓展中西部市场的需求,利用完备的化工园区配套优势,成功引进总投资150亿元的美瑞聚氨酯产业园一体化项目。”鹤壁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说。

“旧包袱”如何才能精准转化成“新动能”?“找准方向延链升链是改造传统产业的关键之策。”鹤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鸿嘉回答记者,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先进还是落后,要看产业是否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必须把握产业演进规律,科学选定转型方向,通过招商合作等方式,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就能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重塑新优势。”他说。

创新涌动源头活水来

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文,明确鹤壁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

从客观条件看,鹤壁市没有大院大所,也没有高校,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如何在短短几年里实现弯道超车,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从最短处着眼、最关键处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在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资源等创新关键要素上发力,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是近年来鹤壁走出困局、实现破局的关键所在。”赵宏宇说。

保持创新发展定力。

从20世纪90年代起,鹤壁历届市委、市政府抱定“小桌子也能唱大戏”的决心,开始着力发展电力、建材、化工等产业,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鹤壁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把创新发展摆在转型升级的逻辑起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位置。

保持战略定力,鹤壁在政策端持续发力:打造“研究院+公司+园区”赋能产业模式;聚焦“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大力培育专注于核心元器件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一条条扶持性政策的出台,一系列前瞻性举措的落地,为鹤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缺少大院大所,鹤壁就大力吸引和集聚省内外创新资源:引进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大院大所和高校在企业设立研发平台,成立全省首家省科学院地市分院,聚焦产业转型中的卡脖子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目前,鹤壁相关企业已与1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研发和创新从来不只是象牙塔里的活动,离不开现实市场,也离不开边干边学的企业。技术升级和成本下降只有在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应用中才能逐步发生。这个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因此保持定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苦练内功,攻关核心技术,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于政府而言,也需要依托对产业和企业的精准判断,在创新型企业遭遇旧企业打压时帮助其“拨云见日”。

“2013年,因为缺乏流动资金,企业差点没有经营下去。”说起遭遇国外芯片企业降价倾销的经历,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吴卫锋记忆犹新。光子集成芯片关键共性技术多年来一直由国外垄断,涉足该领域之初,曾有韩国企业找到仕佳光子,提出“韩国出技术中国企业出资金”的合作,但仕佳光子及其背后的专家团队决心打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回绝了提议。“我们研发成功并进行产业化后,遭遇国外企业倾销,一张晶圆片的价格由2000美元降至200美元。我们作为民营企业,在前期研发和量产已经投入几亿元,当时找不到贷款,企业一时陷入资金流动性枯竭的困境。”关键时刻,鹤壁市政府和开发区政府对企业综合评估后“出手相救”,有了政府背书,国开行也给予授信支持1.5亿元,仕佳光子度过了至暗时刻。

如今,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的仕佳光子已成为全球主流的光无源芯片供应商,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鹤壁首家A股上市企业、河南省第二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挖掘创新发展潜力。

镁基新材料展品台前,看上去很重的汽车轮毂,记者单只手就提了起来——质轻是镁材料的特性,汽车及手提电子产品中镁合金已成为零件制造理想材料。2023年12月11日,第九届中国(鹤壁)镁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交易会在鹤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镁”界精英齐聚鹤城共话镁业新发展,总金额43.8亿元的10个产学研融合项目集中签约。

创新发展的路上,必定会面临不确定和质疑。发展镁产业时,面对“镁市场不够大”的声音,鹤壁市政府坚持“恰恰没有市场才有潜力”的前瞻性眼光发展镁产业。如今,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镁产业基地,鹤壁市生产的镁基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航空航天等领域;宝山经开区赞宇科技中原日化生态产业园项目,已与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知名品牌达成合作协议,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工艺最新的“美丽经济”基地呼之欲出。

挖掘创新潜能的执着,也体现在鹤壁企业身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微笑曲线”的中端向两头迈进,挺进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飞天生物从一个年产量不足两万吨的玉米粗加工企业,转变为一家现代的生物科技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离不开创新的力量。”河南飞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林海谈及创新,感触颇深。“我们在原有粮食粗加工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产品研发,转向了以合成生物为引领的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竞争力赛道。我们的医药级结晶果糖拥有核心专利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了民族工业自主化生产。”目前,飞天生物的产品已远销40多个国家,搭“双循环”快车构建起日益庞大的世界营销网络。

提升创新发展效力。

强化链式发展,也是鹤壁的成功法宝。

“以产业生态建设为方向,我们围绕产业链条编制了43本招商图谱,按图索骥,精准招商。”李可向记者介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双向奔赴、互相成就。鹤壁筛选出有强大产业带动能力和创新能量的龙头企业,由市级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龙头企业任产业联盟会长,围绕全产业链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形成龙头引领、链群互动、生态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在尼龙小镇,我们的尼龙66工业丝能够就地转化为20多种终端产品,大大节约了时间、运输、仓储等成本。”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伦介绍,鹤壁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创业创新环境,让企业放开手脚、敢想敢干,凭着将“一米宽”的领域拓向“百米深”的决心,大胆打造了特种尼龙小镇,为链条企业创造了抱团发展闯市场的大舞台。像尼龙小镇这样的专业园区在鹤壁还有32个,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

连点成线、织线成面。产业集中、空间集聚,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深度耦合的产业生态体系逐渐形成。天海集团带动联明电器、航瑞电子、宇翔模具等358家关联企业链式发展,仕佳光子带动47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海镁科技聚焦变形镁合金产业链联合上下游31家企业成立“镁基新材料产业联盟”……

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不仅可以降本增效,也会带来知识的外溢,刺激技术创新。“依托鹤壁科创新城,我们正加快建设信创产业研究院、省光子集成芯片中试基地、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研究院、密码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实现创新链、技术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林鸿嘉向记者介绍。鹤壁还组建了6个助企强链专班,推动基金链、金融链、人才链、平台链等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如今,引育高新研发人员已达7000余人。

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鹤壁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超前布局、卡点落子,抢占新风口,厚植新优势,领航新赛道。

走进鹤壁的项目园区,处处可见繁忙有序的建设工地、加速推进的重点项目、先进智能的生产线……当前,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鹤壁方兴未艾,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正在谋划中蓄势待发。一批以我为主、自主可控的科创企业正在鹤壁的整体谋划下茁壮成长,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锚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鹤壁对标中原科技城、山西智创城,整合鹤壁东区、开发区、示范区相关区域,按照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理念,鹤壁规划建设了总面积53平方公里的鹤壁科创新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元宇宙、量子技术、6G等未来产业,打造全省重要的创新驱动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应用场景试验区、创新生态示范区。

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创新,鹤壁复制借鉴山西智创城和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模式,在科创新城规划了1.5平方公里的鹤壁智慧岛,创新实施“研究院+公司+园区”赋能产业模式,引进王启明、岳清瑞、王小云、张平等院士团队,获批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鹤壁“智”造的身影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关键领域。“天眼”上,鹤壁造反射面板熠熠生辉;“神舟”中,鹤壁造美食飘香太空;高铁内,鹤壁造挡板、套管安全稳定;基站里,激光器、光分路器芯片支撑着海量数据传输流转……

“走开放创新之路是加快提升创新能级的有效途径。鹤壁市作为科技资源小市,在科技创新上走在了全省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以开放促创新。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全球、全国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创新资源,大力引进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要素,借力提高创新起点,缩小创新差距,提升创新能力。”赵宏宇说。

创优环境梧高凤必至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在聚焦引领性创新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各要素之间的合作、协同、补位,打造优良发展环境。

“鹤壁作为一座工业城市,还处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以有效投资为主的内需拉动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扩大投资关键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营商环境。”鹤壁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环环相扣的底层逻辑。

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往往要素保障能力弱,鹤壁的营商环境水平又是凭何叫响全国、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的?

打造“服务型”政府,不断刷新项目落地“鹤壁速度”。

鹤壁市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建设中心主要负责人说,坚持经营主体需求导向,从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上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是工作的重点。

在与鹤壁企业的交谈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两个字,是“诚意”。

“作为一家民营芯片企业为什么落地鹤壁?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吴卫锋说。要知道,在仕佳光子成立的2010年,鹤壁在大众印象中仍是一个“相对落后的五线城市”。“当时,为了促成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的合作,市政府基本帮我们一周跑一次北京。政府的诚意、坚持和转型发展的决心打动了半导体所,在接触考察之后最终促成了项目的落地。”吴卫锋回忆。

除了亲力亲为的关心,更有规章和机制的护航。制定《鹤壁市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完善43项法治化营商环境机制,专门设立市民营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将每年11月1日确定为“鹤壁市企业家节”……亲商重商、安商护商的氛围下,鹤壁企业家不仅有获得感、归属感,更有稳定的发展预期。

增强服务效能,逐渐形成营商环境“鹤壁标准”。

“信创产业园区目前已入驻龙芯中科、云涌科技等12家硬件生产企业和麒麟、统信等10家软件企业,初步构建起全链条信创产业体系。”走进位于鹤壁科创新城的信创产业园区,鹤壁市淇滨区副区长翁全华对各企业如数家珍。除了副区长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鹤壁信创产业园区的“服务管家”。

何为企业“服务管家”?“鹤壁市聚焦信贷、安保、法务等专业性较强的难点问题,创新实行‘五位一体’服务机制,即企业服务管家、首席金融服务专员、法律服务专员、警务服务专员、营商环境监督员‘五位一体’联合协作统筹服务的工作机制。”翁全华介绍,“一企一策、专人专班”服务,“墙外事”政府办,“墙内事”企业管。

如今,鹤壁的服务管家达到了4377名,服务经营主体突破3000家。这项服务机制不仅受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也已形成全国首个企业服务地方标准——《鹤壁市“五位一体”企业服务规范》。

“鹤壁‘五位一体’服务机制帮我们解决了诸多难题,从手续的办理、‘墙外事’的一系列办理,到关键时刻解救企业于水火之中。”2021年的河南“7·20”洪灾令王海伦印象深刻。“当时,我们整个厂区过水深度将近两米,数亿元的设备和原材料全部浸泡在洪水之中。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市县党委政府和发展改革委组织牵头帮我们解决了总计3亿多元的基金、应急贷款和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和项目贷款等,让企业只用了12天就迅速复工复产,也为我们打造如今3000亩的尼龙小镇提供了金融活水。”王海伦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三年疫情期间,在世界多地发展陷入停滞或半停滞状态时,鹤壁市多家企业实现营收稳步上扬。“得益于鹤壁‘服务管家’的模式,天海集团在三年疫情期间销售额翻了一番,2023年提前实现‘百亿天海’战略目标,创造了‘天海速度’。”天海集团副总裁刘丰周对记者表示。

对企业,鹤壁市政府不仅做到“有求必应”,也做到“无事不扰”。鹤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数据共享、信用平台、信用监管,实施包容审慎机制,成功创建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平均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全国第三。

所谓“有为政府”,不仅在于它有能力和资源支持企业发展,也在于它有魄力做出选择、提出反对与拒绝。“我们坚持‘两支持、两反对’原则,支持未来产业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反对低端低效项目和形象工程项目。工作中,项目谋划不能随波逐流、无所作为,项目研究不能浅尝辄止、华而不实。”李可说。

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发展的加速器。复杂的产品和产业链涉及诸多交易主体和复杂商业关系,对合同的制定和执行、营商环境稳定性等都有很高要求。据了解,作为河南省首批4个国际合作园区之一,去年成立的鹤壁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园国际合作园区新签约、新落地超亿元项目分别达300个、220个。

有学者曾指出,地方政府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其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所谓政府能力,不仅包括获取资源的能力,也包括政府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自身角色和作用方式的能力。在这个层面上,如何完善服务型政府角色,鹤壁书写了一份高分答卷。

重塑底色旧貌换新颜

产业转型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一个城市的发展活力,归根结底在于人。

生态欠账是众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掣肘。从在全省率先谋划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到提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鹤壁如何破解煤炭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型发展难题,实现由“煤城”变“美城”的华丽转身?

绿色打底,生态作画,城市建设向“绿”而行。

城市重塑,规划先行。三次中心城市的变迁,鹤壁实现了从“城随矿走”到“城矿分离”再到现代城市的转变,顺应了城市的发展、扩展和转型。尤其是近20年以来,城市沿淇河发展,强调生态立市,建立滨水宜居城市,让鹤壁实现了巨大跨越,市区形成以淇滨新区为主城区,老城区为副中心的城市格局。

鹤壁总体城市设计理念,在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保护山水格局,形成疏密有度、精致宜居、山水融城的空间形态,营造层次丰富的城市天际线。“同时,我们打造人文尺度、古今交融的特色风貌,建筑色彩以浅暖色调为主。”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悠悠淇河从2500年前的《诗经》深处走来,流淌至今。在淇河岸边行走,李白笔下“淇水流碧玉”之景仿佛就在眼前。“本着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我们在淇河新区段长约15公里河道及其两岸规划建设‘一河五园’工程,把淇河打造成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高度融合的自然生态廊道。”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改革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为民建绿、惠民养绿,方寸之间尽显民生幸福。“我们秉承‘生态园林、节约园林、共享园林’的理念,建设改造了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口袋公园’,以绿地开放让群众乐享绿色福利。”林鸿嘉向记者介绍。如今,鹤壁的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3.8%、42.8%和44.8%,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1.9平方米,被评为30个“中国美丽城市典范”之一。记者发现,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这座北方城市依然被深浅不一的绿色所点缀。

在老城区,绿色也成为发展圭臬。走在鹤壁煤炭产业园内,在存煤80万吨的国内最大储煤场,只见道路干净清洁,没有一点扬尘、煤灰。“我们投入1.05亿元,对煤厂全封闭以控制扬尘。在整个运输环节都投入了大量环保设施,所有设备都带着除尘或者抑尘的工具。”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鹤壁园区运营中心负责人王杰向记者介绍。随后,他指向不远处一条横

架在空中的管带,“这条管带机长30公里,是世界上输送距离最长的管带输送系统,实现了‘煤不露天、焦不落地’的清洁高效运输,有效降低交通压力及碳排放量。”

绿色发展与能源保供“并驾齐驱”。王杰介绍,在建项目建成后,豫煤交易中心静态储煤能力将达150万吨,带动整个物流园区储煤能力突破200万吨,对整个华中、华东地区煤炭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筑牢韧性,数字赋能,城市品质与日俱新。

“韧性城市”加固筋骨。经受住“7·20”洪灾等一系列灾害考验,鹤壁全面顶住应灾压力,撑起韧性城市鹤壁支点。“鹤壁向来雨量大,我们的建设目标是‘小雨不湿鞋,中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目前投资34.1亿元的276个海绵城市项目全部完成,46.5%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334个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已全部完工。”李可对记者说。

“智慧城市”提质增效。在鹤壁,5G智慧城市新基建项目正如火如荼,千年古都正借助智慧化焕发新的生机。“由华为数字站点联合河南垂天科技公司打造的数字杆站样板点,即将在鹤壁实现全域覆盖。”赵宏宇介绍,样板点融合了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系统及时地掌握城市空间的运行态势,使城市可感知、有思维、泛连接、云统筹。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码幸福。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鹤壁打造便利、舒心、品质、规范的“一刻钟生活圈”试点社区157个,探索形成共议制、共建制、共享制、圈长制、项目化、智慧化、便利化的“四制三化”鹤壁模式,发布全国首个“一刻钟生活圈”地方标准,成为河南唯一、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实力由“弱”变“强”,产业由“单”变“多”,城市由“小”变“大”,环境由“灰”变“绿”,百姓由“穷”变“富”……鹤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一个产业多元、生活宜居的鹤壁,正吸引着更多奋斗者在此安居乐业、共筑明天。

“资源保障有力、经济充满活力、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安康幸福的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如此展望到2035年的发展图景。破解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这一世界性难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鹤壁,正在奋力描绘现代化城市的中原样本。

厚土中原,文脉悠长。矢志破局,朝歌新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3 博实结 301608 --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