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因地制宜布局未来新赛道

成都如何因地制宜布局未来新赛道
2024年07月10日 01:36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成都如何因地制宜布局未来新赛道

张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面向未来,成都要自觉站位国家区域发展大局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既要遵循规律、选准赛道开辟发展新阵地,又要理清思路、分清主次守好发展责任田,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子。

遵循规律、选准赛道

开辟成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赛道很多,这就要求成都要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产业判断力,特别是要认真研判并遵循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规律,加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预测,将大方向上的相对确定性与细分领域的不确定性有机融合,找准成都切入发展的突破口。

今年年初,成都印发了《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前瞻遴选出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泛在网络、新型材料六大赛道的24个细分领域,提出鼓励成都天使母基金重点投向未来产业、高水平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全域支持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建设等14条政策措施。

一是前瞻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一方面,聚焦“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的升级演进方向,坚持每年不低于一定比例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依托在蓉大院大所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等;另一方面,探索在大院大所建设布局“基础研究特区”,为科研管理单位及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放权赋能,引导和激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围绕成都产业发展方向投入到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去。

二是常态化开展新赛道跟踪预研。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技术领域仍然处于初期或是萌芽状态,现有六大赛道未来的演进方向和关键技术仍具有不确定性,要充分发挥市科技委总牵头、总协调、总把关的作用,集中在蓉科研机构、两院院士等高端智力资源,有计划地推进国内外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发展方向的识别预测,有组织地开展产业集群演进、产业变革趋势的前瞻研判,动态科学调整现有集群门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确保在新赛道上不掉队。

三是给予多元技术路线包容试错机会。特别是针对颠覆性技术,要联动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城市,健全“共担风险、共享机遇”合作机制,面向市场主体共同遴选、布局实施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项目,共同调动市场力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细分赛道的成熟明晰。比如,可以联动眉山市重点企业、科研单位开展新型材料领域的技术路线攻关,联动德阳市重点企业、科研单位开展先进能源领域的技术路线攻关,以“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成果转化”推动形成“开放式发现、常态化选拔、梯度式培育”的赛道遴选机制。

理清思路、分清主次

守好成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责任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跟风,也不能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必须坚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摸清产业“家底”,谋定后动。

一是先立后破,稳住传统产业的基本盘。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赶潮流、追热点,赛道的新与旧并非决定性因素,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也能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分。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意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到手”。对于成都30条重点产业链中诸如传统家居制造业、食品制造、化工材料制造、燃油汽车、传统能源装备、旅游业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来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转换赛道,而是结合自身实际、基础优势、技艺传承等,广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推动迭代升级,坚持不懈做好做优做精主业,让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二是盘活“家底”,把握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全市各区域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不同,在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不能超越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要着眼于产业成长性,结合各区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各产业集群的重点布局区和各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对于科研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要鼓励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瞄准既有高科技产业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和过时技术;对于传统产业占主导的地区,要优先注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汇聚产学研用资源,实现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同时要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可以引导专业行业协会、智库机构等社会力量,“一链一策”建立产业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成都重点产业链条各行业产能情况,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等方式有效预防或避免产能过剩问题。

三是要开放协作,激发内外联动的新潜力。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经验办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成都自古是中外交流的枢纽,已基本形成向西向南开放区位优势、纵深广阔的腹地优势和“两场两港”的枢纽优势、链接全球的经济优势。现阶段,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全面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是成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因此,要围绕30条重点产业链,一方面认真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要求,以更大力度鼓励引导外资投向重点产业链条;另一方面,旗帜鲜明支持本土实力企业走出去加快全球布局,推动前沿生物、新型显示、高端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链条企业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协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全球配置资源水平。

与此同时,成都都市圈城市因地域相邻、产业相融,以新型材料集群为例,成都高性能纤维新材料、德阳皮革化工新材料、眉山化工新材料、资阳口腔装备新材料各具特色优势,通过在集群内部联合建设一流的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支撑集群开展产业链原始创新、源头创新,搭建集群成员横向和纵向密切合作的协同网络,助力获取国内外优势技术、品牌、市场渠道等战略性资源,将有助于推进成都都市圈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壮大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成都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