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文化生命体、文化主体性和新的文化使命

领悟文化生命体、文化主体性和新的文化使命
2024年07月09日 06:48 媒体滚动

转自:安徽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创造性提出“文化生命体”“文化主体性”“新的文化使命”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文化生命体的基本构成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文化生命体即拥有自我更新和自我创新能力的文化实体。从构成要素维度看,文化生命体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文化价值观念、文化知识体系和文化实践活动。文化价值观念是文化生命体的核心,决定了一个文化生命体的基本品格和发展方向。不同的文化生命体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反映了该文化生命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文化知识体系是文化生命体的智慧结晶,包括历史传统、语言文字、科技知识、艺术成就等,是文化生命体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实践活动则是文化生命体生命力的直接体现,包括日常生活习俗、节庆仪式、艺术表演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在社会成员之间得以传播和实现。

从特征维度来看,新的文化生命体具有以下显著特征:自我更新能力、创新能力、包容性和独特性。自我更新能力是指文化生命体能够通过内部调整和外部吸收,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保持自身的生命力。这种能力使得文化生命体能在面对外来冲击和内部矛盾时,实现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创新能力是文化生命体不断发展的动力,它体现在文化生命体能够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推动文化的进步和创新。包容性体现在文化生命体对外来文化的接收和整合能力。一个健康的文化生命体不会盲目排斥外来文化,而是能够在吸收和融合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自身。独特性是每一个文化生命体不可复制的标识,它源于文化生命体的历史传承、地域特色、社会结构等多种因素,这种独特性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适应内外部发展要求和环境,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不断被实践检验和反复证明能够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智慧结晶。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中华文明从传统到现代跨越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得到转化、延展与创新,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更相适应、同现代社会更相协调、同现实文化更相融通,不断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主体性既包含文化建构的主体性,也蕴涵着文化内核的主体性。文化构建的主体性,回答了谁来创造文化,反映了个体或集体在文化创造、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主体角色。文化内核的主体性,回答了创造什么样的文化以及怎样创造文化。它体现了个体或集体对文化的主动塑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和文明又影响和塑造着人类自身。由此也就有了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独特性,这意味着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和异质文化挑战时,能够立足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和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对中华文化的组成要素和总体构成,对中华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认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分析和科学认识。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教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增强公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基础。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公众的文化涵养、凝聚精神力量。通过传承历史文化精髓、弘扬民族文化特色、培育文化自信氛围、加强文化教育普及,使人民了解本国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文学艺术诸方面,领会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和时代赓续,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时代意蕴,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

秉持开放包容,促进文化交流。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新一轮技术变革背景下,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趋势和要求更加复杂,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既可以展陈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也能够加深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文化生态系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

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文化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是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在推动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守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带来的文化繁荣的多样性和文化需求的差异化,需要我们在守正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创新文化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推出具有时代特色、顺应社会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勇担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江 涛 咸怡帆)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联研究基地,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研究基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习近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