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媒介治理?

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媒介治理?
2024年07月04日 08:03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4日在上海举行,大会以“以共商促共享 以善治促善智”为主题,汇聚全球专家、政企代表、高校学者、投资人、创业团队等,共话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创新赋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工智能的赋能驱动下,媒介成为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联结点,重塑社会治理体系与信息传播生态的关系,在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促进社会治理文化转向、助力智慧城市创新建设等多维度进行实践探索。

“人工智能+媒介”,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新技术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动力,在热点追踪、信息采集、内容生产、传播分发等环节变革融合新闻生产传播模式,以媒体融合思维为导向,以媒介融合技术为基础,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介元素整合呈现的新闻产品,强调呈现效果、内容品质与场景体验。“人工智能+”情境对融合新闻叙事策略与路径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从内容生成、形式表达、场景贯通等方面,赋能融合新闻的多模态生产及分众化传播。

人工智能+内容,贯通多模态生产。全媒体环境中,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均处于信息生产传播链条中,推动热点话语与焦点新闻不断涌现。以人工智能优化融合新闻生产流程,交融运用多媒介要素,推动技术与内容的深度结合,有助于产出逻辑更严密、信息更丰富的新闻报道。生成式人工智能依托机器学习和生成式系统模型,通过训练数据集对新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根据对话提示生成文本、图像等多媒介内容。目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发展已为体育、财经新闻的程序化写作提供了支持,同时,在科学、教育等专业领域的新闻生产方面,也可协助完成资料收集、辅助写作等工作,为媒体探索“技术+内容”的深度融合提供助力。而以Sora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可以精准理解创作者意图,创建出情绪丰富的人物、富有感染力的场景,制作出体验真实、叙事流畅的视频产品。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可以基于新闻事实再现未实地拍摄的新闻画面,丰富融合新闻元素,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人工智能+表达,探索分众化传播。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媒介特点与受众偏好,汇聚多维表达元素与媒介要素,丰富融合新闻的表现形式,重构信息传播生态,实现多元内容的差异表达与精准分发,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媒体融合转型进程中,人工智能与融合新闻的实践整合走向深入,形成了一系列形式新颖的融媒体产品。媒体可通过AIGC技术融合可视化数据、实景拍摄等内容,将抽象概念、高密度信息转化为可具象呈现的新闻产品,使数据、观点平滑植入,确保信息传输有效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深化了算法推荐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将用户行为数据通过运算转化为编码程序,利用算法推荐系统帮助用户高效精准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流量数据筛选优质新闻,对其给予更大流量推荐支持,完成平台引流及用户导入,并通过“热点推荐+主动搜索”的方式避免信息茧房问题,保证新闻的多样性与价值。

“人工智能+文化”,促进社会治理文化转向

近年来,全球治理焦点从政治、安全、经济等传统领域向文化领域延展,信息传播、国际交流、价值伦理等议题受到广泛关注,文化治理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治理文化转向的过程中,智能媒体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深化治理主体多元化及治理模式去中心化进程,促进文化治理目标的实现。

人工智能+网络,优化网络文化生态。人工智能推动了智能媒体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化的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因训练偏差、数据质量等问题,可能会产生大量信息不实、价值取向偏离的内容,在网络空间形成不良文化传播。开发适配当前网络生态环境的人工智能治理系统,以混合智能为思路,实现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对优化网络文化生态、夯实网络文化阵地具有重要意义。在监管层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加强对人工智能生产内容的标识,将由算法自动生成的内容与创作者原创产生的内容加以区分,既不排斥人工智能在文化创作中发挥作用,又不过度依赖技术,规避原创版权、伦理道德方面的危机。在产业层面,目前人工智能尚无法自主满足高质量文化需求,应明确新兴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如针对性替代部分基础性、重复性工作,并在与创作者充分交互的基础上,拓展创意思路,为人机协同向人机融合转化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学习,提升社会数字素养。从算法开发者与信息接收者双维驱动,提升社会数字素养水平。一方面,强化算法开发者的专业素养。强化开发者的价值引领意识,鼓励改进唯流量导向的算法模型,加大对优质文化内容的推荐,优化公共文化空间,同时,基于大数据完善用户画像,以多元化、圈层化文化需求为基础,构建文化趣缘社群。另一方面,提升网络文化受众的媒介素养。公众在算法主导的网络传播生态中,面对海量信息,看似具有主动选择的权利,实则极易陷入文化审美茧房。需要引导公众合理使用个性推荐功能,包括点赞、评论、转发及屏蔽、举报等交互手段,克服算法依赖。加强受众文化素养培育,助进其构建个人文化知识图谱,并在网络空间合理分配规划注意力资源。

“人工智能+城市”,助力智慧城市创新建设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增长,相关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超过22%,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数字中国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促进深化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人工智能有助于加速城市数据资源流转,将资源要素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各环节,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人工智能+场景,探索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场景中的创新应用。随着社会媒介化与智能化进程的深化,城市环境状态数据、公众行为数据、商务运行数据得到广泛采集及应用,为社会治理场景创设与优化提供参考。全媒体传播体系基于在数据获取、分析及交互方面具备的优势,已全面融入城市经济、治理、生活中。人工智能助力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通过信息化平台与手段,促进资源共享,贯通数据壁垒,支持科学决策,为智能媒体融入媒介治理系统、优化社会治理模式提供助力。在全域覆盖方面,以VR、AR、MR等数字虚拟技术打造的全息场所,贯通线上线下空间,为用户构建全域伴随的信息纽带。在全时贯通方面,虚拟数字人在近年取得迅猛发展,深刻改变影音信息的传播方式,在实现全天候播报的同时,还承担着通过对话交流提高受众黏性的职责,强化交互化、情感化沟通,提高了媒介治理效度。

人工智能+社区,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媒介治理的基层实践。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层单位,通过媒介进行社区传播、开展治理工作,是媒介治理能力现代化具象体现的基本单元。县级融媒体中心从国家治理层面出发,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推进智能化转型,在履行信息交互职责的同时,持续强化政务服务、电子商务、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功能,为关联事项及异地事项办理落实、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新兴技术与服务场景结合等工作提供支持。以数字分身的应用为例,其在“AI+VR”技术支持下,通过传感器进行表情识别、动作捕捉与行为追踪,在虚拟空间进行重构与预测,贯通虚拟与现实场景,让公众置身于日常难以感知的场景中,通过技术赋能为公共服务优化拓展思路。人工智能赋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数字化转型,以场景为牵引,疏通信息交互障碍,推进便民应用开发及公共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便捷度,夯实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单元,创新智慧城市运营机制模式。

(本文作者单位: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题图说明:今春,上海交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工智能 数字化时代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