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实融合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

以数实融合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
2024年07月03日 16:36 人民论坛

转自:人民论坛

【摘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是其显著标志。数实融合可以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品定制能力等供给方面的作用,以及提升消费体验、拓展市场边界、提高产品品质等需求方面的作用,共同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在数实融合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点挑战,如数据配置效率、核心技术攻关、数实融合广度深度、人才储备与供求匹配等问题。为实现数实深度融合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数据市场、发展数字技术、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采取重点突破战略和培养数字技术人才等,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数字技术 数字经济 数实融合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辐射范围和深远影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改变未来产业形态和塑造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够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数字技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如何深刻认识数实融合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数实融合还有哪些难点需要重视?进一步以数实融合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的发力点在哪里?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数实融合的内涵、特征及实现方式

数实融合通常被认为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但也被理解为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以上两个重要文件从不同角度概括了“数实融合”的内涵。前者概括了当前经济发展的宏观态势,后者阐释了发展前景的实现路径。二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准确地概括了数实融合的内涵。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实融合也在不断深入,准确把握数实融合的特征,对抓住产业调整中孕育的新机遇,探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新路径,提高产业体系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数据要素融合是数实融合的基本特征。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数实融合的首要之义就是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并自由流动,与其他生产要素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具备非竞争性、部分排他性、无形性、复制成本接近于零等特性。数据要素和其他要素结合在一起融入生产过程中,可以对劳动、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起到支撑放大倍增作用。要素基于收益最大化的自由流动是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机制。第二,技术融合是数实融合的核心特征。它关乎如何将各种先进技术融合到实体经济中,并运用这些技术驱动经济的增长和创新。技术融合的具体表现有多种:例如,生产过程优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决策效率等。第三,物理融合是数实融合的重要特征。它连接了数字世界与实体世界,通过数字技术与物理设备的深度整合,实现设备数据自动化采集与智能决策,并在推动智慧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物理融合有力地驱动了传统行业的革新与跨界合作,成为数字经济崛起的重要驱动力

数实融合的实现方式主要表现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前者为数实融合奠定基础,后者为数实融合的核心标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非核心产业是以数字化效率提升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部分,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其本质就是百行千业的数字化运营。

以数实融合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实践现状和发展趋势

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通常具有创新能力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高、产业链完善、知名企业数量多、发展方式绿色集约等特征。以数实融合作为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的突破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看,数实融合对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品定制能力等供给端效应,以及改善消费体验、扩大市场边界、引导消费升级等需求端效应。例如,数实融合可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数字化技术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支持个性化定制生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再如,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边界,进入新的市场领域。通过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和适应消费升级。

当前我国数实融合发展的区域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及方向、数字技术与人才供给以及政策支持和引导等方面。相较而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链布局完整、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备,创新资源丰富,数实融合的程度更深、速度更快。这些地区的制造业、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庞大的市场应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链。中西部地区正在克服地理位置、产业链等方面的传统劣势,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缩小与东部地区的数字鸿沟。例如,中西部地区积极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布局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通过推广普及数字货运,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建立数字产业园区、举办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鼓励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当下,数实融合在多个领域深度推进,并取得显著效果。例如,比亚迪通过引进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电动汽车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比亚迪能够精确追踪零部件生产和整车装配过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迈瑞医疗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通过智能化软件的深度嵌入,将传统医疗设备转变为智能终端,实现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精准性,为医生提供有力的诊疗依据。利用物联网和AI技术,推动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远程监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通过基于云技术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服务,将临床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医疗信息,为医疗机构提供决策支持。大疆利用无人机等创新产品,将先进的飞行控制、影像处理等技术应用于农业、测绘、影视、救援、国防、教育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如大疆农业无人机通过GPS、RTK高精度定位、AI智能识别等技术,实现了农田的精准喷洒、播种、作物生长监测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当前经济及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数实融合呈现出以下新特点和新趋势。首先,智能化升级加速。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实体经济正经历深度智能化改造。生产过程中的智能预测、智能调度、智能决策等日益普遍。产品和服务也更加智能化,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便捷化的需求。其次,产业链协同深化。数实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打破传统产业链条中的信息孤岛,形成数据驱动、敏捷响应的新型供应链体系。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销售服务等全链条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再次,数字化新业态涌现。数实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数字金融、数字文创、数字医疗等新兴业务迅速崛起,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传统行业也在进行数字化变革,如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实现跨界融合、业态创新。最后,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数实融合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监测等技术,对企业、城市能源消耗、排放情况进行精准管理,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

以数实融合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难点挑战

第一,数据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数据要素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具体体现在数据安全、数据交易和数据应用三个方面。数据安全是数实融合过程中的首要问题。企业面临着保护用户隐私、维护数据安全与合规性的压力。同时,不同企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流通也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数据交易市场的成熟度不足是制约数实融合效率的又一因素。目前,数据交易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交易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数据交易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数据权属、定价机制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数据要素在市场上的流通和配置效率。数据应用方面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不足。尽管企业拥有大量数据,但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难以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支持。此外,数据应用的场景和模式也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拓展,限制了数据要素在产业体系中的作用发挥。

第二,自主创新能力仍需提升,欠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首先,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限制了我国在数实融合过程中的技术突破。数实融合的本质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需要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在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关键技术上仍然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使得我国在数实融合过程中的技术应用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次,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的欠缺影响了数实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数实融合需要一系列核心数字技术的支撑,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然而,目前我国在这些关键核心技术上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影响了数实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使得无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潜力,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产业领域。此外,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的欠缺还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安全稳定性形成了挑战。

第三,数实融合广度深度不够。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虽稳居全球第二,但数实融合程度仍不够深,仍有较大的融合空间。首先,在数字经济比重方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在2022年达到50.2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而根据《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以下简称《白皮书》),2022年,英国、德国、美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均超过65%。我国数字经济比重仍低于部分发达国家。其次,我国三次产业数实融合程度差异大。根据研究报告,2022年我国三二一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4.7%、24.0%和10.5%,一二产业数实融合程度较低且增速慢于第三产业。再次,数实融合程度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白皮书显示,2022年全球51个重要国家平均的三二一产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5.7%、24.7%、9.1%。如果单独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三次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最后,大量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并不通畅。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总体而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和能力不足,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报告,2021年样本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应用践行阶段和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占比分别为79%、12%和9%。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第四,数字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供需匹配不畅。首先,数字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制约了数实融合的深度推进。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人才供需严重失衡,产生了巨大的数字技术人才缺口。数字人才缺口主要表现在数字管理人才、数字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人才、数字应用人才三类人才。然而,我国现有的数字技术人才储备却无法满足这种需求。高校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短板,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培养出大批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高素质数字人才。同时,许多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在数字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数字人才供给不足。另外,供求匹配不畅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数字技术人才短缺的困境。当前,数字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而市场上的数字人才供给却往往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信息不对称也阻碍了数字技术人才市场的有效运作,使得供需双方难以及时获取对方的信息,从而导致供需匹配不畅。

以数实融合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的实现路径

培育完善的数据市场,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加强数据资源的全流程管理,包括数据记录、数据安全、数据交易等环节。以构建保障合法合规权益、高效高质开发利用的数据产权制度为核心,探索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包括确保数据交易合法合规的规则,促进数据供需双方高效匹配的市场,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生态,增强数据要素国际化配置的平台。

坚持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赋能实体经济,以充分实现数据价值、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为目标,确保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开发使用。支持数据要素型企业发展,提升数据要素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发挥我国市场、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协同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提高各区域各行业各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鼓励试验探索,完善市场规则,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先试,探索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路径方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特性,培育开发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全国和各地区结合行业发展实际,选取重点行业示范,以点带面带动整体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

推广应用数字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一方面,推广发展数字技术的商业应用。出台相关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创业支持等,鼓励企业在数字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和应用。建立专门的基金,支持数字技术创新和创业项目。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和技术转移中心,推动科研成果向商业应用转化。此外,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数字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全球数字技术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问题,凝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提升其数字技术研发能力。鼓励机构和高校在关键领域进行原创性研究,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加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智能制造装备的供给水平,加快锻造长板、补齐短板。

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更新传统基础设施,奠定数实融合基石。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石,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升级和完善。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推动数据要素的流通和交易,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产业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则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既要注重建设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以满足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又要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新旧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为此,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推进;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保障。

以企业为数实融合主体,积极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社会生产的高效率组织形式,由于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以企业为数实融合主体,有利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核心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推广和应用,引导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方向,加强产学研之间的横向联系,推动数字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进而提升产业体系的竞争力。为此,要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新型实体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引领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数实融合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的必要路径。数字化转型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应用。鼓励支持大型企业、新型实体企业利用其规模、资源和技术实力上的优势,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和先行者。通过构建完善的数字化生态系统,与上下游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应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标准,抓住重点场景应用,提升产品创新、业务优化、管理变革能力,走专精特新之路。中小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数字化方案,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

采取重点突破,协同推进的数实融合战略。首先,巩固第三产业数实融合的优势。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数据资源、数字化应用场景全球领先,人民群众收入的不断增加会催生更为丰富的服务类型、服务应用、服务场景。鼓励第三产业各细分行业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努力克服服务业发展中的“成本病”问题,提高第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其次,提高第二产业数实融合的能力。第二产业是数实融合发展的重点、难点领域,关系到数实融合发展的成效。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不仅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优势,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更是大有可为。保持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质量,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结构,是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最后,提升第一产业数实融合水平。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为此,可以将数实融合作为重要突破口,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打造农业品牌和增加附加值、发展农村电商等途径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培养数字技术人才,提高数字技术人才市场匹配效率。数字经济时代,人才的作用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需要培养数字技术人才,提高数字技术人才在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首先,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可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同时,企业也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前景。其次,搭建人才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会等活动,为数字技术人才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寻找合适人才的平台。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线上人才交流平台,实现人才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有效匹配。最后,优化人才流动机制。鼓励数字技术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流动,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和障碍。通过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可以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和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白新华、李国英:《以数实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现实思考》,《区域经济评论》,2023年第6期。

②白雪洁:《以数字经济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年第5期。

③洪银兴、任保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途径》,《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2期。

④李晓华:《制造业的数实融合:表现、机制与对策》,《改革与战略》,2022年第5期。

⑤芮明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年第5期。

责编/李丹妮 美编/陈媛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