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如何绿色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解读2024重大科学问题难题

煤电如何绿色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解读2024重大科学问题难题
2024年07月03日 09:40 市场资讯

  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 陈子帅 邓孝慈】7月2日,在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协发布2024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电-氢-碳耦合方式协同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煤电绿色转型”入选十大前沿科学问题,《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黄其励,对该课题进行解读。

  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迎来跨越式发展。然而,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大规模开发面临消纳和外送的难题。与此同时,当前煤电仍是我国主力电源、调峰电源和保安电源,新能源发电和燃煤发电耦合,降低煤电碳排放强度,向低碳甚至近零碳电源转变,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

  为了同时解决上述两大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黄其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通过电-氢-碳耦合的方式,新能源电力为主要能量来源,以水、空气和煤电排放的二氧化碳等为原料,实现电、氢、氨、醇联产。新能源电力大发时,利用灵活的电制氢技术(包括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消纳尖峰电力制取绿氢,再进一步合成氨或者与煤电排放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新能源发电不足时,以燃煤掺氨发电、氢发电、氨发电作为支撑,满足供电需求。煤电排放的二氧化碳作为合成甲醇等化工产品的原料,变废为宝;新能源电力制取的氢、氨可以与火电掺烧,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黄其励说,我国西部北部特别是沙戈荒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但当地用电需求小、电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采用电-氢-碳协同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实现新能源发电不受当地消纳和电网送出能力的制约,实现电力、能源和化工的柔性耦合,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也为周边煤电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那么,这一前沿科学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如何?黄其励介绍称,目前,电-氢-碳耦合处于探索阶段,是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开拓性的科学问题,涉及电力系统、优化控制、材料学、热能工程、化工和海洋等多学科。整个链条不同环节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水平区别较大,例如其中涉及的电制氢、储氢、新型储能技术进展迅速,但经济性还有待提升;碳捕集及利用技术还处于工程示范阶段,受限于经济性尚未大规模推广;合成氨、合成甲醇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但与新能源电力相结合还需要提高其适应性和柔性;燃煤掺氨发电、氢燃气轮机等技术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当前,我国新疆、内蒙等省份开展大量风电、光电制氢、制氨,煤电排放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以及“风光储用化”一体化示范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对电-氢-碳协同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推动电-氢-碳耦合模式的工程实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黄其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黄其励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蒋露瑶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