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文学沙龙 梁晓声等与读者“探讨一百种人生”

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文学沙龙 梁晓声等与读者“探讨一百种人生”
2024年07月01日 01:27 千龙网

前日(29日),由首都图书馆和中国作协全民阅读推广办公室、元阅科技联合筹办的《在文学中重构世界,与作家探讨一百种人生》文学沙龙分享会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文化交流区智和厅举办。现场近500位读者聆听梁晓声、周晓枫、蒋建伟等“文学大咖”围绕个人经历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全球化背景下的写作、经典阅读的当代意义等问题展开探讨与分享。

茅盾文学奖作家梁晓声率先发言,“我认为有些书我们是在误读,或者并没有全面地认识到作者的意思。”面对如《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作品,他认为社会上的某些解读有些片面,“人们过于强调《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海做抗争的一面,而忽略了文中老人与孩子之间温情的一面。”如果读者能够捕捉其中大量的细腻描写,重新解读作品,则会发现作品中人物的另一种人生。

“作家划亮一根火柴,是为了照亮自己,也为别人照亮这个世界。”梁晓声表示,“我更习惯以社会观察的角度来帮助读者洞察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时他也认为,无论如何作家能怀抱初心,真诚地面对读者才是最重要的。

北京作协副主席周晓枫出版有散文集《巨鲸歌唱》及童话《小翅膀》《星鱼》。活动现场,她回答了此前梁晓声的问题。“作家划一根火柴,可以为自己和他人驱散寒冷,照亮前行的路,我想这样也是好的。”她认为,好的作品本来就可以有多种解读,正如好的写作,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阅读可以让我们带着光去生活”,以诗歌创作见长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孙晓娅强调阅读是作者的内生动力。正如她所说,“阅读的感知力尤为重要,今天的读者更应该了解文本的细节,打开文学的丰富性。”对于当下一些出现误读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读者是否还有从文学作品中“感知幸福”的能力。

相比获得幸福感,作家蒋建伟更多地将阅读视角转向“感知悲痛”。“其实人生本就是悲喜交加的,今天我们更多地关注于快乐、愉悦的体验,而忘记了关注痛苦。”他表示,阅读更重要的是令我们学会“化苦为乐”,正如他在阅读《追风筝的人》时真实体悟到的那样。

会上,从“语文老师”过渡到“文学编辑”的陈红讲述了她职业身份转变过程中与阅读结下的不解之缘。

“在创作过程中,各位的灵感通常来自哪里?”“文学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哪些关联?”“ 如何规避写作中‘自我感动’的陷阱?”在现场互动环节中,台下读者纷纷向嘉宾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嘉宾则根据自身经验展开回答,与读者开启了一场“笔端的旅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学 读者 梁晓声 北京市 沙龙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