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逄淑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而资本市场是体现新质生产力成色的舞台。资本市场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给予新质生产力企业相对较高的估值,新质生产力企业以创新领跑的优势反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与新质生产力企业形成了良性互促的格局。对于中央企业,如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好高质量内部孵化和高水平对外并购两种手段,顺应资本市场规律,助力市值提升,同时更好应对未来国资委的市值考核压力,是摆在中央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1.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它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2.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的竞争力和持久动力。目前,国资委已经部署专项行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已成为国企改革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二)中央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和路径
1.“源、升、态”是发力方向
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明确的要求。今年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接受采访时,将发力方向概括为三个字——“源、升、态”。“源”是指技术要有来源。中央企业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度。对于技术源头,中央企业要坚持开放创新,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升”是指推进产业升级。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效率。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比如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受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态”是指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中央企业要摒弃过去“短期投入、短期收益”的落后理念,要敢于走最难走的路,敢于攀登最高的山峰,敢于攻克最坚固的堡垒。
2.高质量内部孵化,高水平对外并购是重要路径
今年3月份,按照“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等标准,国资委审议遴选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名单,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推进路径上,国资委鼓励中央企业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需要,高质量推动内部孵化,高水平开展对外并购,高起点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在机制保障上,国资委全力支持启航企业推行市场化机制、现代公司治理和新的科研范式,在管理上充分授权、要素上充分集聚、激励上充分保障,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二、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估值提升的重要助推器
(一)资本市场已经与新质生产力形成互促格局
1.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本市场在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通过多种机制改善上市公司结构,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国内资本市场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上世纪90年代,沪深证券交易所开业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开启。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在推动国企民企发展、金融体系改革和我国经济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易所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平台,连接了资金的供给方与需求方,打破了商业银行对于创新型企业的贷款条件桎梏,提升了前景预估在投资决策中的影响力度,这种风险包容性与投资自主性与商业银行的风险排斥形成了互补。早在1999年,党中央与国务院就已出台《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明要致力于培育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市场,提出了上交所和深交所设立相应企业板块的设想。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沪深主板、沪科创板、深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及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各市场功能定位和准入门槛各不相同,对于企业上市的经营状况、财务指标、科创能力的要求明显不同,已经形成了层次分明的股权交易市场。
根据交易所的数据统计,深交所实施注册制的3年间,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近90%为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超过50%;科创板共有53家企业在未盈利的情况下完成上市,且均来自生物制药、高端设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新“国九条”将推动资本市场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今年以来,A股服务科技创新的特征更加显著,资源倾斜力度不断加大,募集资金多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这些行业产业正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领域。截至今年4月19日,A股今年共计完成IPO募资额超过250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的募资额合计达到52%,从行业板块来看,电子、机械、新能源板块的募资额最多,显示出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此外,从二级市场的反应来看,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指数(8841755.WI)累计上涨17.31%,显著跑赢大盘。
在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上,新“国九条”也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上市通道,鼓励具有核心技术和高成长潜力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速创新技术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应用,更好促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平台,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做大做强。当前并购重组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可以让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动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实现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创新能力和专业化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共赢发展,达到“1+1>2”的效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二)资本市场估值系数是新质生产力成色的最直接体现
估值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资本市场对新质生产力企业未来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的预期,是新质生产力成色的最直接体现。
1.逻辑上,估值系数是新质生产力成色的函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一个具有高成长潜力和强大研发能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具备更深的技术壁垒、面对更大的市场空间,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能够作出更快更准的反应,产品的优化迭代速度更快,市场预期未来能够实现更高更快的盈利增长,从而可能会获得比传统企业更高的估值系数(例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新质生产力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生产经营效率、价值创造水平,是新质生产力成色提高的基础,也是夯实高估值的基础。
2.实证上,从A股新质生产力板块的历史表现来看呈现高估值特点
新质生产力板块由于科技创新溢价等特性,成长弹性较大,估值往往较传统领域更高,截至今年4月19日,新质生产力板块的PE(TTM)为44.24倍,高于全部A股(22.71倍)。
从2023年开始,新质生产力板块有一个非常强势的跃升。从底层逻辑来看,一方面,从财务表现来看,按照市场预期,到2025年,新质生产力指数有望实现6万亿元以上的营收,归母净利润预期5000亿元左右,呈现逐年快速递增的态势;另一方面,估值系数融合了企业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潜力,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更全面的估值视角。对于新质生产力企业,投资者和分析师可能还会考虑其他非传统估值方法,如考虑其知识产权的价值、团队的创新能力、市场地位、技术领先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新质生产力板块的高估值。
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央企上市公司市值提升的建议
如上所述,资本市场估值系数是新质生产力成色的函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新质生产力代表高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高生产效率、高门槛壁垒、高市场空间、高成长速度,长期必然会在估值上有所体现。随着今年国资委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因此,要提升上市公司市值,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壮大新质生产力产业。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可以在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进行通盘考虑,尽快布局,持续发力。
(一)短期策略上,对外并购已上市新质生产力公司
资本市场不仅是股票交易的平台,也是上市公司进行产业布局、表达决心意愿、引导投资者预期的平台。短期来看,培育内部新质生产力企业上市困难多、期限长、不确定性大,但是并购业务协同度高、互补性强的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是当前政策鼓励的方向,也是短期现实可行的路径。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来看,对于高壁垒领域上市公司的并购早已是大型上市公司获取新技术、进入新市场的常用手段,也是这些公司勇立科技潮头的重要方式。此外,通过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并购也可以向资本市场发出中央企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的最强音,提升投资者预期,提振投资人的信心。
在实施的可行性上,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水平处于行业顶尖水平,在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及规范程度上普遍优于未上市公司,相比而言,财务更加稳健,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较好的品牌知名度。从估值的角度,当前不少优质上市企业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实施并购的性价比也相对较高。从合并意愿上,由于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资本化,公司股东更加关注企业价值和股权价值的提升。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变更为央企背景有利于业绩提升和价值创造,普遍能为上市公司带来估值提升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和认可。近年来,国企央企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中国中铁收购恒通科技、中航工业收购耐世特、中国电信收购国盾量子等。
三分靠收购,七分靠整合。收购后在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发展战略、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优化和有效融合,才是项目收购最终成功的保障。
(二)中期策略上,孵化培育内部新质生产力企业并推动上市
除了对外并购之外,内部孵化培育优质新质生产力企业也是重要路径。国资委早已明确,“鼓励中央企业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需要,高质量推动内部孵化,高水平开展对外并购,高起点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
从内部孵化培养的角度,要特别重视“首台、首套、首批、首版”的关键性突破。这方面可以借鉴国资委的启航企业培育工程,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遴选有潜力有基础的初创期企业,打造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例如,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加快建设抗量子计算的新型安全基础设施,积极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化和量子计算实用化;西安煤科透明地质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传统地测业务形态,正全力研发地质垂直领域大模型产品,有望赋能我国煤矿安全、智能、绿色开发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航天新长征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与北京协和医院开展医工结合,积极推进面向重症急救领域的“人工肺”等高端生命支持设备研制攻关。
需要指出的是,从内部孵化培育到企业发展壮大再到最终上市是相对漫长的一个过程,尤其是在当前IPO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整个过程见效时间长,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持久发力。
(三)长期策略上,对传统产业进行高质量升级改造
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在13%左右。因此,一定要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成果或者用新质生产力去改造、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推进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不能把传统产业“一破了之”,更要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
例如,就建筑产业而言,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正构建着建筑产业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具有建筑行业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是必然方向。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要通过新技术,努力实现自动化、少人化、智能化。要通过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对于较高能耗的替代;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装备技术实现对人工劳动的替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建造过程、融入企业管理、融入运营服务。尝试启动“人工智能+”行动,通过大模型解决行业的问题、解决企业的问题、解决垂直领域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中建科创集团有限公司)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