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澎湃新闻
临港新片区的高水平开放不仅在于“引进来”,也同样体现在“走出去”。如何做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最新的措施之一是,全国首个“走出去”公共服务办事大厅于6月21日在滴水湖畔正式启动。
当天,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一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实体化公共服务中心,首批设立十个专窗背后的一支专业化服务团队已经准备就绪。
“临港‘走出去’的企业很多在知识产权、市场拓展等方面有核心竞争力,这些方面是足够的,但他们缺的是“走出去”的中间桥梁,包括金融、法律、财税、保险等,需要这些机构去托举他们,从而能安全、顺利地出海。”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下称“中国信保”)浦东和临港负责人陆正懿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如是表示。
实际上,包括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在内的三个以服务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当天在临港同时推出,由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和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等共同启动。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贸处处长孙筱和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临港新片区设立即将满5年,制度创新方面形成典型创新案例一百余个,其中48个为全国首创,“在此基础上,结合过去5年推出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的举措,我们推出三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孙筱和进一步补充道,这些服务平台均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的特点则是综合性强、系统性强、集成度高。
对政策进行优化简化和集成,便于“引进来”市场主体提高对中国政策、临港政策的理解和认知,也为“走出去”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也是向世界彰显新片区更加开放的鲜明态度。”孙筱和表示。
2024年6月21日,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等三个以服务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启动。
行使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去年占到全上海的20%”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集中行使的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事项目录的决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行使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等事项。备案可适用注册在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域(浦东新区范围)的地方企业,在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以下的非敏感类(不涉敏感地区国家、不涉敏感行业等)境外投资项目。
2022年10月,国内液体化学品航运龙头之一盛航股份(001205.SZ)与上海运德共同出资在上海临港设立了盛航时代。“在液体化学品内贸运输这个细分领域里,我们在国内是最大的船东,在这里成立盛航时代主要是拓展外贸业务。”盛航时代副总经理秦志锋曾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
盛航时代设立不久,就作为中方投资主体申请临港新片区境外投资备案,其计划开展对外直接投资(ODI),于中国香港搭建国际危化品航运经营平台。这也成为了临港新片区首例自主审批企业境外投资备案项目。
“从投资主体备案数量来看,去年临港大概占到了全上海20%的体量。”临港管委会金贸处相关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其同时提到,从“走出去”企业的类型来看,临港目前集聚的科创型前沿产业以及资源能源类大型项目占比较多。
以国内压缩机龙头开山股份(300257.SZ)为例,该公司总部即设在临港新片区。据了解,开山股份正在以临港为“跳板”,扩大其压缩机及地热发电业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开山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全年公司营收为41.67亿元,其中境外收入超过45%。报告中提及,自2019年SMGP电站(公司在印尼收购的项目)投入运营以来,凭借地热新能源板块的营收,公司的境外收入比重迅速上升。开山股份称,高比例照付不议的境外售电协议是“现金奶牛”型收入。
基于“全球化战略”和“转型成为新能源企业和升级成为综合性压缩机公司战略”,这家公司管理层最新制定的未来3-5年海外经营目标为:地热电站年发电、运营收入达到3亿美元;压缩机业务年收入达到3亿美元;海外发电设备销售(EPC工程)年收入达到1亿美元-2亿美元。
此外,作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临港也吸引了大型央企将相关项目布局于此。
就在去年11月,中石化化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临港正式揭牌,该公司是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本部设在上海。据悉,该项目落户临港后,将整合化工销售境内外国际贸易机构、人员和业务,业务涵盖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七十多个经营品种,覆盖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11月6日,中石化化销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临港正式揭牌。
企业全球化意愿强烈,专业服务供给需提升
陆正懿表示,从临港“走出去”的企业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全球化经营、海外拓展的意愿非常强烈;第二,它们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但有些企业“走出去”经验相对欠缺,海外可调动资源也不足。
“所以这些企业非常需要包括中国信保在内的专业机构给到足够的支持,包括金融、政策、法律等。”陆正懿表示,总体而言,对临港的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服务要更加全面,甚至是能够覆盖支持整个生命周期的。也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之下,我们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是提供政策性保险之外,还会额外地帮企业去引入一些他们需要的其它机构。”
前述临港管委会金贸处工作人员也提到,从前期实际情况来看,“临港企业‘走出去’最普遍的难题还是专业服务供给的问题,这一块需要提升。”
陆正懿认为,最新启动的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即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把‘走出去’企业全生命周期需要的服务机构和资源主动汇集到了一起。”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临港新片区按照“四个一”,即一个实体化公共服务中心、一批线上专业化服务平台、一系列专业服务业集聚区、一支专业化服务团队,打造了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
从实体化公共服务中心的角度来看,该平台有三个特点。一是专业化,整合政府、行业组织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的资源,打造全国首个“走出去”公共服务办事大厅,设置跨境金融、涉外保险、法律仲裁、涉外财税、产业政策、ODI备案等十个专窗,为企业提供集成权威的专业咨询服务。
二是综合性,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同步设置路演厅、展示厅、洽谈区、办公区、会议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支持行业商协会、走出去企业等市场主体举办“走出去”课堂、企业沙龙、商务对接等各类活动,构筑“走出去”良性生态圈。
三是指南型,依靠专家智库,重点围绕外汇政策、境外政策法规、文化、安全防范、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整合发布国别投资指南、风险预警、全球法规、行业标准、商务和旅行服务等信息,打造一站式信息集市。
同时,根据不同场景需要,临港还创新开发了线上“四通一平台”,包括“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小程序、新片区跨境通、新片区法务通、新片区航运通、新片区金服通。
此外,平台依托临港新片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发展,全面构建创新金融服务中心、新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促进中心三大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国际教育发展促进中心、国际人才交流促进中心、国际知识产权服务港等配套产业在内的“3+X”开放型现代服务业生态体系,提升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
据悉,目前已集聚25家银行、17家保险(再保险运营中心)、22家券商以及66家法律、会计事务所、知识产权、国际物流等超过200家服务机构,服务国内外贸易企业近5000家。
目前,平台集聚的服务团队主要以“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作方式”为全国“走出去”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全国首个“走出去”公共服务办事大厅。
中国信保即是上述十个首批入驻专窗之一。“我们之前有专门服务临港的团队,现在设立专窗以后,可以更加贴近我们的客户,更加便利地提供点对点服务,也可以更好地根据临港客户的特点和需要去量身定制保险保障、融资配套的方案。”
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王丹妮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去年一年,我们在临港服务的客户就已经达到了435家,支持客户的出口规模将近13亿美元。”
陆正懿提到,目前在临港,包括上汽国际、开山等头部企业均为公司服务客户。“比如开山,目前在海外一些国家的地热电站的投资运营,包括当地设备销售的风险保障、市场拓展支持以及融资增信支持,都是由中国信保来提供。”
中国信保是由国家出资设立、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也是中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机构。官网介绍,截至2023年末,中国信保累计支持的国内外贸易和投资规模超过7.98万亿美元,为超过31万家企业提供了信用保险及相关服务,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216.9亿美元,累计带动近300家银行为出口企业提供保单融资支持超过4.8万亿元人民币。
王丹妮表示,除了更加贴近客户之外,中国信保还可以以临港专窗为支点,协同政府、银行、行业协会等定期举办行业论坛、政策宣讲会等,“通过这些信息交流平台,让政策和服务能够主动找到企业。”她同时表示,未来公司也计划把最新的产品、最优的服务模式、最好的政策优先落地临港。
值得关注的是,临港集聚的前沿产业也将推动“走出去”服务机构自身能力建设的提升。
王丹妮表示,从中国信保的角度来说,“我们看待的业务风险分成几个层面,一个是国别风险,这是大家都面临的;还有一个是买家风险,存在千差万别;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风险就是行业风险,比如有的行业是明显的周期性行业,有的则是一个新的赛道。”
“临港这里有比较多的专精特新企业,产业走得比较前沿,可能大家相对缺少经验和历史积累,这对我们这些服务机构来说也是挑战。”王丹妮同时认为,挑战即是机会,“因为有了这些挑战,我们才能打开更多的思路,有更充足的动力去投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