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博纳董事长于冬:未来十年要做海外三部曲,大片才能和视频平台争夺用户

对话博纳董事长于冬:未来十年要做海外三部曲,大片才能和视频平台争夺用户
2024年06月21日 15:36 界面新闻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的各场活动里,AI成了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口中的高频词汇。

除了宣布暑期档电影《传奇》中会有AI生成的27岁的数字人成龙出演外,博纳影业还紧跟行业热点成立了AI工作室,并且宣布将在抖音上线AI生成式连续性叙事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对于AI可能带来的巨大变革,电影人只能拥抱变化。长期以来,爆款产出的不确定,以及媒介迭代为用户带来的替代选择,让电影公司难以确定边界。即使博纳影业已经成立25年,于冬也经常被人问到博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就只是一个于冬吗?”

而在接受界面文娱等媒体采访时,于冬谈到,源源不断地给市场提供头部大片,才是博纳努力的方向。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论坛上,于冬总结了博纳影业过去10年的票房成绩,《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山河海三部曲”56亿,《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决胜时刻》“骄傲三部曲”50亿,《长津湖》《无名》《中国医生》“胜利三部曲”120亿。

在于冬看来,这是主旋律电影类型化的胜利。制作规模、技术突破、宏大叙事,都在升级,博纳用现代电影制作理念和电影语境,创造了新的主旋律题材,也得到了市场检验。

但观众与主旋律电影的“亲密关系”已被改写,2022年上映的《中国医生》票房13.28亿,2023年国庆档的《志愿军:雄兵出击》收获8.68亿票房,低于上一阶段同类型大制作的票房。

作为一家被贴上主旋律大片标签的公司,面对类型红利的消退,博纳未来拍什么,市场与观众都存有疑问和期待。

据于冬介绍,未来10年,博纳的创作方向是“海外故事三部曲“,正在开发的中国企业家在华尔街的故事,对标《华尔街之狼》,国安情报人员在海外抓间谍和隐蔽战线的斗争,对标《谍影重重》。

博纳这次的方向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电影市场整体的冷暖。于冬认为现在是中国电影最好的时候,唯一欠缺的是“行业严重缺钱”。

近两年接受采访时,于冬反复重申疫情三年行业流失了1000亿票房,损失了30亿观影人次。1000亿是行业现金流,流失的后果是投产影片不足。2023年电影市场集中释放积压的库存影片,今年市场缺少大片,暑期档乏力正是供给不足的最新表征。

去年,长达6个月的电影专资阶段性免征政策给了电影公司一丝喘息的机会。今年,于冬呼吁金融资本大力扶持电影行业,缓解电影公司资金链紧绷的压力。

暑期档也是行业回血的重要机会。于冬算了一笔账,去年暑期档总票房206亿,日均产出2.2亿票房,刚刚过去的端午档单日最高票房也只有1.7亿,总体看下来“今年的暑期档不容乐观”。

观众流失需要大片召回。今年上影节上,博纳和阿里影业是“唯二”发布片单的电影公司,两家都不约而同强调大片的重要性。前者最重磅的影片是《蛟龙行动》,几乎占据发布会一半的时长,也是博纳今年筹备的两部大片之一。后者则打出“华语巨制”的口号,七部新片,都要满足品质感、工业化、大制作三个特质。

大片是一种方法,是否奏效需要市场验证。在今年的暑期档,博纳准备的《传说》和《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虽然IP响亮,但对年轻观众的号召力还属于未知。

对电影公司来说,敢于用头部制作与观众进行对话协商,才能找到下一阶段的市场可能性,“越是不敢拍大片,越是以小搏大,怎么跟视频网站去争夺观众?大家进影院要的是沉浸式体验,要看到小屏上看不到的内容。”

以下为界面文娱等媒体群访于冬内容,有一定删减、编辑。(Q为媒体提问,A为于冬回答)

Q:对今年暑期档的预期如何,博纳做了什么准备?

A:暑期档是最重要的档期,全年票房能否达到去年就看暑期档。去年从6月1日到8月31日取得了206亿票房,平均每天产出2.2亿票房。目前来看,今年很难超越这个数字,端午档日票房最高才1.7亿。

暑期档不容乐观,需要各家拿出有份量的影片拉动市场。博纳定档了两部电影,分别是7月12日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和7月26日的《传说》。

在去年的基础上,我们要打一场翻身仗。

Q:现在观众群体年轻化,AI技术不断发展,面对这些电影行业会有什么变化?

A:现在是中国电影最好的时候,我们完全实现了内地导演、本地制作人的成熟接续力量。过去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依赖进口片、港台片,如今我们的年轻导演挑大梁承担电影票房,我觉得非常好。

现在唯一欠缺的是行业严重缺钱,需要更多资金进入。疫情三年,行业失血过多,我常说蒸发的1000亿的票房,就是行业的现金流,流失的近30亿的观影人次,也需要更多大片拉动。

现在还处于疫情后重塑电影信心的阶段,要比疫情前更努力地拍大片。越是不敢拍大片,越是以小搏大,怎么跟视频网站去争夺观众?大家进影院要的是沉浸式体验,要看到小屏上看不到的内容。

电影公司都处在资金链紧绷的阶段,需要金融资本的大力扶持。去年电影局推出了6个月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免征,今年时效已经过去,行业现金流还是很紧张。

我们要集中优势资源,确保大片能拍摄完成。今年博纳的资金全部用于《蛟龙行动》拍摄,这对我们中小影片的投入是有影响的。下半年还有一部《克什米尔公主号》,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对于电影公司来说,产量决定未来能否盈利。源源不断地推出重磅影片,才能形成市场效应。

现在不少影片都是库存集中释放,比如《封神》和《涉过愤怒的海》。各家公司的储备不够,结果今年已经显现,明年会更明显。

2023年投产影片不足,大片量不足,影响了今年的暑期档,如何避免这种现状延续、不要影响到下一年?从现在各大电影公司影片的数量和规模看明年的市场端倪,还是不容乐观。

Q:观众期待好电影,需要行业上下游怎样协同?

A:好电影有很多层级,比如作者电影,我前几天看了《狗阵》,个人很喜欢,管虎导演驾驭这样一部艺术电影,非常扎实有触动力。

但是有情怀的投资人才会投资这样的艺术电影,管虎也不止拍艺术片,也在筹备重量级大片。所以对于好导演,除了观众支持,必须要有金融、资本的支持,志同道合的伙伴支持,才能持续为行业输送好电影。

Q:有数据显示,24岁以下年轻人进影院频率在下降,影院如何赢回年轻人?

A:20年前影院的观众主力是大学生,现在年轻人习惯了视频平台追剧和看电影,反而是当年那批年轻人工作生孩子后仍然保留影院观影的习惯,成了电影市场的主力观众。

现在培养电影观众,要从校园开始。当年我们办大学生电影节和各种学校组织的活动,带动了学生看电影的习惯。现在要注重校园电影文化的传播,不断给大学生带来电影文化的浸染,他们将来才能成为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

Q:面对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市场,博纳会不会做一些基层调研,理解这部分人群的观影需求呢?

A: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要去传播、引导这种人文理想,故事、情感、人物塑造,一定要穿越时空、直抵心灵。

我们今天看《魂断蓝桥》,那是一部二战黑白片,没有战争场面,但能看到战争下人灵魂的漂浮,战争对人极度的压迫下,爱情的变形,来证明和平和纯真的可贵。

这些人物,跟意识形态有关系吗?《廊桥遗梦》拍的是一对中年人的邂逅和抉择,他们面对情感时,内心的迸发和隐忍,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就是电影的力量。

如果博纳能在我有生之年拍出一部这样的电影,作为经典留下来,我会很满足,这样的电影有一部就行。

我每次做完一部电影,都会有点遗憾,有时是为了春节档赶工期,有时是为了支持导演的电影梦想,但我们应该还能再做点什么。

过去十年,博纳将主旋律大片类型化,用现代电影制作理念的电影语境,创造了主旋律题材,也得到了市场检验。下一个十年,我想做海外故事三部曲,这是之前没有尝试过的方向。

博纳从来不把自己当一个本土化的公司,我们很早就在美国上市,去国际电影节卖片,《传说》现在已经在海外市场卖了500万美元。

博纳还可能拍中国人在海外的故事,比如国安人员如何营救海外芯片专家,保护中资企业情报。跟警匪片不一样,这更多的是情报细节。海外这么多华人创业故事和情感故事,是博纳关注的新选题。

现在好莱坞都在拍特技电影、超级英雄,真正的经典还是80、90年代,我们上大学时的好莱坞电影《永不妥协》《不道德交易》《漂亮女人》。能不能做一批这样的国际化电影,让全球观众看到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塑造可亲可爱可敬的国人形象,不要出去就是勾心斗角的宫斗剧,这可能是新的领域。

Q:博纳也和抖音合作了短剧,对短剧这种产品形态是什么态度?

A:短剧很直接,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不断制造高潮点,把叙事快速推进,这对博纳来说太容易做了。我们不想打擦边搞情色元素,还是想做系列化的英雄人物,比如警匪类型短剧。

短剧可以发掘、历练年轻的导演、编剧、演员,因为电影周期比较长,对社会热点的跟踪可以借短剧实现。对于大的电影公司,除了电影,还要有不同的产品类型。我会主抓大银幕电影,短剧交给年轻团队负责,也给他们更多成长空间。

Q:博纳也成立了AI工作室,有什么期待吗?

A:我们AI解决很多过去无法解决问题。从演员到道具场景,都省力,给了更多创作空间。

我们成功塑造27成龙,完成成龙数字资产的确立。这个形象做完后,可以年轻成龙很多其他电影,数字人电影表现力、感染力极大的丰富。

我们也用AI做短剧,来测试数字人形象是不是适应今天市场,在《三星堆》这个项目里的数字人,以后也会出现在博纳的真人电影中,短剧更多是一个前导、预览功能。

影视内容和AI的关系,如果是“电影+AI”,AI就是工具,如果是“AI+电影”,未来就有无限可能。

Q:博纳去年提出“三大片、三小片、三剧集”的生产格局,落实得如何?

A:“三大三小”明年就落地了,剧集这边,《上甘岭》已经拍完,《林则徐》马上开机。

Q:博纳对于电视剧有什么野心?未来有什么布局?

A:剧集和电影不是领域的区别,而是题材的区别——一个题材适合2小时的电影、8至10集的短剧,还是40集长剧。比如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段,1959版的《林则徐》和1997年的《虎门销烟》都是经典。如果要拍林则徐,我可能会选择40集长篇,拍一个一品大员被发配到伊犁这样的苦寒之地,和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兴修水利的故事。《上甘岭》老电影只拍了一个连的故事,电视剧可以拍整个十五军,从入朝到最终打赢这异常艰难的一战。

博纳做剧集会选择大部头题材,以前我们拍过《新水浒传》和《楚汉传奇》,博纳的气质适合韩信、林则徐、诸葛亮这些传奇人物,得是严肃题材、历史大剧。

短剧是挖掘年轻创作者,剧集是因题材不同要选择,电影才是博纳主力。经常有人问我,博纳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就只是一个于冬吗?我说源源不断地给市场提供头部大片,才是博纳努力的方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博纳 于冬 票房 博纳影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