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畔的“致富头雁”

大运河畔的“致富头雁”
2024年06月21日 14:00 北京晚报

  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纪念日。在运河边长大的曹艳红,这些天像往常一样忙碌——采收樱桃、接待游客。运河、村庄、故土难离,曾在CBD挣高薪的曹艳红,在2019年返乡创业。如今,她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人”,开农场、办民宿、搞电商,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让这个运河边的千年古村,焕发新生机。

  蒙金夜潮

  带来甘甜樱桃

  一大早8点钟,天已大亮,曹艳红在自己位于通州区西集镇沙古堆村的“曹女阳光农场”忙碌起来。樱桃进入成熟期后,她每天都早早到农场,帮助采摘、分拣、装箱。新鲜收获的樱桃,口感最佳,利用快捷物流,可以迅速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我们有时候发往广州,还会发往新疆。”而在以前,即便村边就是运河,沙古堆村的樱桃也无法企及遥远的岭南和西北。

  沙古堆村所在的西集镇,种植樱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大规模种植始于30年前。经北运河和潮白河冲击而成的沙质平原,配合阳光、水汽,为樱桃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村里人管这种特殊的环境叫做‘蒙金夜潮’,是大运河带给我们的福气。”沙古堆村这一段大运河,被称为北运河,顾名思义,这里已经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曹艳红解释,白天在充足光照下,沙质土壤比较干燥,而到了夜间,河水返潮,让土壤又变湿润。樱桃是一种浅根系植物,喜水却不耐涝,这种“蒙金夜潮”的环境,正好造就了沙古堆村樱桃丰腴、甘甜的口感。

  每年5月到6月的樱桃采收季,是沙古堆村果农最忙碌的一个月。这一个月的收成,能保证他们整年的基本收益。但曹艳红不满足于此,在她的农场,樱桃树的林下空间,也被利用起来。有蔬菜,还有花卉,可食用,也可观赏。

  “你看,正开放的是百合,多漂亮。”白色的百合花瓣,点缀在樱桃树下,让整片果园的色彩,更加丰富。“百合的根茎部分,可以食用,西芹百合,就是用的它。”

  树下,还有科钦球鸡一家在遛弯儿。“这种鸡体型较小,适合当宠物饲养。”

  树木之间,有铁丝网编制的通道。“这是松鼠空中走廊,小松鼠们可以在其中自由奔跑,和小朋友们互动。”

  一边走,一边聊,在农场的时候,曹艳红就跟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她熟悉每一种动植物的属性。很难想象,她几年前还在北京国贸附近的广告公司工作。

  就像同龄人一样,曹艳红在大学毕业后,进城发展,努力打拼。虽然以优异的表现,挣到高薪。但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她经常陷入迷茫与焦虑。“我还是对家乡故土有感情,感觉离不开运河边的这片土地。”

世代居住在运河边的曹艳红,返乡创业,成为乡村“致富头雁”。

  运河为核

  发展多种经营

  起初是帮助村民在网络平台销售樱桃,到2019年,她正式辞职,返乡创业。曹艳红跳出车水马龙的市中心,回到生她养她的乡间故土。“你看我现在40岁了,也忙,但是一点不焦虑,不心累,反而有一种满足感。”

  来到农场平时承办活动的场地,曹艳红发现,有些桌椅和帐篷受损。就在前一天,北京经历了入夏以来第一次强对流天气,城内很多大树倒伏,地处东南郊的沙古堆村也没有幸免。好在樱桃损失不大,红彤彤的果实,顽强地抱紧枝头。

  “农业就是这样,受天气影响很大。”曹艳红还记得在2019年5月,刚刚返乡创业不久,一场冰雹,让樱桃颗粒无收。这次打击,让曹艳红坚定了创业的方向,以运河文化为核心,依托农场,发展民宿、旅游等多种经营开发。

  快到中午,樱桃采收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午餐的准备工作开始进行。“我们这儿有很多传统名吃,我一直想把运河家宴的感觉做出来。”香脆的炸饹炸、鲜美的酱焖鱼、清香的有机蔬菜……都让城里游客垂涎欲滴。为了迎合年轻受众的口味,曹艳红还在逐步把农家特色与甜品、糕点结合在一起,推出更时尚的运河美食。

  在自己的农场和民宿,曹艳红既负责创意输出,也负责具体管理。在田间地头、餐厅灶台,忙碌着的,很多是同村的乡亲们。她还成立合作社,主持培训,获得北京市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农业实用人才、北京市农民增收致富能手、通州榜样等荣誉称号。

  但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仅靠樱桃的收入,忙活这一个月,我们村的大部分家庭,都能获得不错的收入。但我觉得仅靠这些还不够,不足以把年轻人召唤回来。”

  2021年9月20日,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沙古堆村距离园区只有十多分钟车程。曹艳红敏锐地抓住商机,为去往环球度假区的游客,提供接送、订票等配套服务。很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挤满了她的民宿。

  午餐,有包船顺河而来的游客,品尝运河家宴。2022年6月24日,京杭大运河京冀段,在沉寂80多年后,实现旅游通航。从通州古城,一路乘船南下,可以直达河北香河。运河通航,途经沙古堆村,带来新的商机。乘船、游览、采摘、美食……形成产业链式旅游服务。

  产业纽带

  运河联通世界

  在这条产业链上,村里的大娘在厨房施展厨艺、大爷在农场帮忙种植、小媳妇在打理民宿、小伙子开车接送游客……曹艳红真正把致富“头雁”的作用,发挥到实处。更让她开心的是,村里的民宿,从她一家变成了多家,原本习惯到城里闯天地的年轻人,真的回来了。

  晚上,民宿里,游客们沉浸在北方运河大院的氛围之中。几个南方来的游客,张罗着把麻将桌支在了院落里。城市里难得看到如此透亮的夜空,他们享受起璀璨的星光麻将。

  “游客们的需求,就是如此多元。”曹艳红笑着说,“我努力给大家呈现的,就是有北京传统、运河特色的民宿文化。”

  流淌千年的北运河,在沙古堆村拐了一道弯。当年漕船从此经过时,顺着弯弯的河道,在村北、东、南,绕行半个圆,便有了依依不舍“三望沙古堆”之说。这个浪漫的民间传说,让今人仿佛能与曾在运河上奔忙的古人对话。

  闲下来的时候,曹艳红也会跟游客们聊聊自己的家族史。到她这一代,曹家已经在沙古堆村延续了九代。沙古堆,旧称“沙堌堆”。古时,运河两岸风沙成堆,慢慢有中原移民随运河漂泊,来此定居。久而久之,形成了村落,村史已超过千年。

  都说北京是“漂来的城市”,这个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古城,与水、与运河息息相关。

  起初,曹艳红的先祖,也沿河讨生活,经营运河生意。渐渐地,转为农民。在曹艳红的记忆中,爷爷、父亲都是务农为生。九代人,都没有离开沙古堆村,没有离开运河。“有一次,打车,跟司机聊起来,他是邻村的,还讲起关于我们家的故事。”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到了曹艳红这一代,同龄人中大部分都到北京市中心发展。但蜿蜒的运河,就像她心中抽离不了的绵绵乡愁。“还是应该回来。”曹艳红感慨,这份永不过时的情怀和厚重,也许正是运河传承给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到今天,我可以自信地说,这是个正确的决定。”

  夜深了,忙碌一天的曹艳红准备休息。新的一天,又要迎接新的游客。有运河、有环球度假区,双重旅游特色加持,在整条京杭大运河沿线,也属罕见。曹艳红的农场和民宿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游客。

  “他们来感受属于沙古堆村的北方运河文化,我也会向他们取经,问问在他们那里,乡村民宿、农场是如何运营的。有来有往,就像运河一样。只不过,以前运河连接起南北中国,现在运河成了一根纽带,已经能联通全世界。”本报记者 孙毅 文 李路 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