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丨上海大都市圈抱团共进

经济地理丨上海大都市圈抱团共进
2024年06月21日 10:27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上海大都市圈扩容

编者按

  上海大都市圈再度扩容。随着江苏的泰州、盐城,浙江的杭州、绍兴以及安徽的宣城5个城市加入,一个以上海为圆心,半径为250公里,横跨浙江、江苏、安徽3省,涵盖11.4万平方公里,囊括1.1亿人的巨型都市圈横空出世。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童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头顶“城市数量、人口总量、经济体量”三料“桂冠”的上海大都市圈日前完成再扩容。随着上海大都市圈以“1+13”格局全新亮相,一个以上海为圆心,横跨浙江、江苏、安徽3省,涵盖11.4万平方公里,囊括1.1亿人的“超级朋友圈”横空出世。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14城规划系统负责人齐聚上海谋划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将是我国首个跨省域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示范意义和先导性意义备受瞩目。

都市圈扩容彰显上海核心吸引力

  上海大都市圈作为我国规模最大都市圈的地位近年来持续强化。这背后与上海这座城市持续彰显的吸引力有着紧密联系,上海瞄准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持续发力,对周边的辐射影响力也是国内其他城市望尘莫及的。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三省一市,凭借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正是基于这样的区域发展环境和背景,上海大都市圈才能持续扩容,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享受以上海为磁极的都市圈发展红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上海大都市圈的影响力也同样体现在不断扩容的城市数量和地域规模上。

  根据相关统计,上海大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1.5小时交通距离为半径成“圈”,半径之内覆盖了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宣城,形成了“1+13”的发展格局,14城GDP总量达18.28万亿元,常住人口达1.1亿。

  聚沙成塔的背后,是上海的产业链高端优势。尤其是以一体化思维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区域合力,有助于上海迸发出第一增长极的引领优势。

  在张文忠看来,首先,上海有着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且在产业发展上居于产业链高端,诸如金融、科技、创新等高端产业,以及以金属和硅等高端机械装备、电子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布局等。

  其次,在资本和人才要素一体化上,上海更是独具优势。比如,让资本畅通实现“哪里需要资本就往哪里去”的便利,以此带动产业布局和人才高地建设,向各地输送和培养包括企业家在内的高端人才。

  “正是这些优势惠及周边地区,促使长三角依托上海在一体化发展上实现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分工和资源高效配置,进而为更大范围内的都市圈抱团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张文忠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出协同步调

  对于一体化发展而言,交通互联互通一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开路先锋。与此次上海大都市圈扩容消息高度重合,6月15日起,上海—上海虹桥的超级环线高铁正式运行。这条从上海出发的环线高铁,横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全程停靠21座车站,将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4座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串联,将沪苏浙皖连成一个“圈”。

  上海大都市“圈”和长三角环线高铁“圈”的“碰撞”,传递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在朝着多元化布局和步调一致的频率积极前行的信号。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在瞄准打造引领全国的高质量发展典范积极推进和部署,其中“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也持续体现在长三角区域内高铁网络的成熟和完善上。此外,重点解决长三角三省一市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这就需要从高质量发展中找寻答案,形成新的平衡和协调。”贾若祥认为,近年来,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破行政壁垒、引导区域内资源畅通流通等,上海发挥磁极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步调日渐鲜明。

  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实现更加均衡的市场和公共服务配套,也需要进一步激发市场发展潜力。尤其是拓宽经济腹地,是提升区域内市场需求的重点之一。

  以此次新入“圈”的盐城为例,盐城地处江苏沿海中部,从区位看是上海大都市圈的北大门。作为江苏面积最大的城市,盐城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7个上海的面积。此番入“圈”,就被赋予了“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必将对当地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创新驱动发展带来新机遇。

  “现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发展质量和辐射带动作用仍需提升,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一体化尚需努力,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有待提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还需进一步向纵深拓展。”贾若祥认为,这就需要通过产业分工和布局,持续强化区域内不同城市间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体制层面的相互沟通,推动市场要素的连接与合作,实现在区域一体化市场内更加顺畅和高效的市场要素配置。进一步促进长三角三省一市产业链和创新链互动融合,挖掘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引领全国区域一体化的新一轮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